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境创设初探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3期   作者: 万木荣
[导读]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求型人才,

        万木荣
        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地派镇中心小学   516890
        摘要: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求型人才,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提升学生能力与素养。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夯实学生知识的重要时期,此时期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道德水准。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并没有高度重视相关教学内容,并且依据教材照本宣科,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本文结合相关教学经验,探究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情景创设
前言:
        “育书先育人”。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学之前,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育人教育,引导学生成为一个遵纪守法,具备较高道德品质的人。道德与法制教学,就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为学生成长指引正确方向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与思维处于发育的时期,这个时候对于学生的教导,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以理论知识作为载体,渗透相应的德育教育,以此提升学生道德水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自主性
        很多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一味地应用传统教学模式与方法,开展填鸭式教学课堂,导致很多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生缺乏一定的自主性。新课标指出,在实际教学中,要突出学生在教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扮演好自己引导者与指导者的角色,将教学课堂还给学生,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相关知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但是,现阶段,很多教师没有高度重视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认为教学内容没有纳入考试范围之内,而忽视相关方面的教学。另外,一些教师虽然高度重视道德与法治教学,但是依据教材照本宣科,完全按照教材实施教学流程,与实际生活存在着较大的偏离,脱离生活实际较为严重,在教学中只是让学生圈画出教学重点,让学生背诵与记忆,并无法发挥出教学的本质作用。
(二)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在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由于不在考试范围之内,并且全都是枯燥乏味的文字,教师和学生都不重视相关教学。教师开展的教学课堂任由学生自由学习,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心目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越来越不重要。另外,传授的知识都是理论知识,比较死板,没有给学生实践的机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兴趣。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
(一)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加快,现下各个领域中都有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应用,尤其是教学领域,多媒体教学工具为教师教学提供极大的便利。在实际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体会与理解相应的教学知识,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以直观化、形象化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运用。

对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兴趣爱好与认知特征,在激发学生兴趣基础上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
        例如:以“开开心心上学去”这一课教学为例,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上学的意义,引导学生适应并喜欢上学,教育学生有礼貌、爱惜新书,引导学生动手制作课程表。为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呈现用书皮包书的视频,让学生通过动画领会到其他人是如何爱护新书的,以及促使学生认识到爱惜新书的重要性。通过这一教学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教导学生利用书皮包装新书的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制作书皮,以此培养学生爱惜新书的习惯。在引导学生制作课程表时,为更好地促使学生理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呈现一张课程表,然后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培养学生守时的好习惯。
(二)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游戏教学情境
        小学阶段,学生对于外界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理,对于外界事物的认知停留在感性层次,学生对于游戏有着较强的好奇心理,并且学生比较贪玩、爱动,合理利用这一学生特征,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为此,在实际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感兴趣的游戏教学情境,丰富教学内容,趣味化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例如:以“拉拉手,交朋友”这一课教学为例,主要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熟悉同学和老师,体验集体生活的愉快,以及促使学生体现当一名小学生的愉快与自豪,为促使学生加快认识集体里面的同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相互熟悉、了解交往的游戏,组织学生鼓传花,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以此促使学生彼此熟悉与认识。或者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开心大转盘,让学生任意转动转盘,指针指向谁,就让哪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开心事。从而,促使学生分享彼此的快乐,加快学生的熟悉程度。
(三)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实际生活情境
        教学的本质目的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小学阶段,学生的活动范围较小,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对于实际生活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理,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实际生活情境,促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促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知识。
        例如:以“炎黄子孙”这一课教学为例,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炎黄子孙的由来,让学生指导自己是炎黄子孙,并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骄傲,了解华人中的杰出代表,能以他们为榜样,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不断进步。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提问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了解炎黄子孙的来源。教师可以为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深刻体会祖国的历史内涵。
总结:
        总而言之,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创设趣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游戏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相应的知识,创设生活情境,加强教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参考文献:
[1]荆树峰.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活动情境创设初探[J]. 科普童话, 2019(14).
[2]张英.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活动情境创设初探[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