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研学旅行理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路径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3期   作者:刘子萍
[导读]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研学旅行以实践为基础,

        刘子萍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荷尧镇双福小学   337017
        摘要: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研学旅行以实践为基础,提倡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感悟,提升自我认知水平,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念。各地区都有许多可用于研学旅行的活动资源。学校可以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学情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研学问题出发,挖掘当地研学旅行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鉴于此,本文对基于研学旅行理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路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研学旅行理念;教学路径
        一、当研学旅行遇上道德与法治课程
        1、研学旅行与课程特性相契合
        课程的特性之一是实践性,要立足学生实际,将学生逐步扩展的现实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因此,以研学旅行为载体,帮助学生加强学科知识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参观、体验与实践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情操的形成,在聆听、操作和感悟中推进法治理念和规则意识的发展。
        在研学旅行途中,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是学生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最生动的教材。学生身临其境,在黄果树瀑布观测水文条件、了解地质构造,在朱熹子孙居住的婆源熹园进行美术写生,在伟人故居追忆峥嵘岁月、坚定人生理想,在滕王阁前体会古建筑之形态美、古诗文之韵律美…,学生积极体验,学戏曲、炒茶叶、做陶器、烹美食、划龙舟、剪窗花……在这些真实场景和实践活动中学会辨别探究、思考归纳、分类总结。由此,不仅教材知识在真实场景中得到运用,而且大自然和社会资源作为素材进入课堂,学生动手动脑,做中学、学中做,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
        2、研学旅行与课程目标相融合
        研学旅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素质教育、公民教育作为主要内容。而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正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推动小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设计研学旅行课程时,应结合学科特点,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核心素养四大维度设计和实施。
        (1)知识目标:了解社会状况,探究学科问题,研学科技应用,感受壮美河山、优秀传统文化、革命光荣历史和改革开放伟大成就。
        (2)能力目标:培养自理能力、集体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观察发现社会发展新动向的能力,培养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对“四个自信”的理解与认同,形成初步的人生理想,建立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4)核心素养目标:树立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3、研学旅行与课程资源互补充
        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生活为起点,多方面发掘学生资源,善于利用学生的成长经验、生活经验、知识结构、社会阅历、家庭环境、周围环境、兴趣爱好等资源为教学服务。课标指出:“课程资源既包括校内的教育资源,也包括校外的各类教育机构和各种教育渠道。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应建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观,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优化教学资源组合,有效地实施课程目标。”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运用教学资源是深化课程改革、落实课标要求的重要手段。
        二、基于研学旅行理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路径
对学生来说,兴趣是使他们积极学习知识的原动力。因此,在研学旅行教学模式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巧妙地应用生活化教学法,挑选生活化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学习之后组织生活化活动,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的学习。
如,在教授“爱护地球,共同责任”这单元知识时,笔者使用信息技术展现了生活元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备课阶段,笔者便根据本节教学内容,在网上搜集了多种多样与生活实际相关的视频,将这些视频放在了课件中。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则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视频,视频以形象地画面展现了多种多样的日常生活中有关污染环境的行为,并介绍了这一行为可能造成的不好的结果,使得学生认真地进行了视频的观看,并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对本节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视频播放完后,笔者便对学生进行了本节知识的教学,学生则认真地听了笔者的讲解,并积极地回答了笔者的问题,使得笔者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之后,笔者和学校共同为学生发起了“垃圾分类之旅”。由班主任在每个班级教授垃圾分类的教学知识,并严格分类可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垃圾。让学生在上课前做四个垃圾桶,并在标签上添加可回收垃圾,厨房垃圾,危险垃圾和其他垃圾,然后让学生对它们进行分类。在垃圾分类旅行中,教师可以在获得父母同意后组织学生研学旅行。出发前,老师可以为学生准备教育材料,如小册子,小横幅和环境保护书。每个老师带领三个学生在垃圾桶附近开始活动,例如学校附近的街道和购物中心。每位教师负责三个学生的食物和安全,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垃圾分类衣服和分类知识。两名学生主要负责相互监督垃圾处置的正确性,另一名学生负责解释面对垃圾处置不当的人解释垃圾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在不同的位置监督,并定时让学生轮换职责岗位,以便学生可以学习一起工作。如果有些学生对垃圾分类不清楚,老师可以向学生现场解释。如果活动持续一两天,则老师可以联系附近的单位并进行物料安置工作的处理。教师应保证学生严格遵守纪律。尽管他们不在学校,但他们必须始终严格遵守纪律,同时,教师这也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人身安全。外出时,应提前选择天气,避开夏季高峰期,冬季尽可能选择阳光充足的天气,并以学生的健康为基础考虑准则。分组时,尽量把最听话的孩子和最调皮的孩子放在一起,以减轻老师领导的压力。
三、结语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为小学生提供科学的引导,帮助学生从小形成科学的道德标准,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对生活具有积极态度的人,一个拥有参与社会认知能力的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有优秀道德品质、有法治意识的人。因此,在研学旅行的环境创设需要教师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创设趣味性十足又具有挑战性的另类课堂。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法治知识,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秀娟.《道德与法治》课程如何做好研学旅行[J].中外交流,2018,(6):117.
[2]夏廷.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J].华夏教师,2018,(36):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