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教学法让小学科学课堂更精彩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3期   作者: 李重山
[导读] 小学科学是立足于实际,分析自然界各类奇妙现象的学科

        李重山
        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许市镇逸夫小学  414017
        摘要:小学科学是立足于实际,分析自然界各类奇妙现象的学科,小学学生在繁重的文化课学习之中,天然对科学学科有较强的兴趣,这是学科优势所在,但如果不够重视,不能有效加以利用,学生的兴趣会逐渐消减,这一点需要引起广大小学科学教师的注意。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时刻谨记提升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学科学教学会事半功倍。
        关键词:兴趣教学法;小学科学;科学课堂
引言
        小学科学学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很重要,因为出现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所以一些教师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偏差。比如,教学理念比较落后,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当代小学生的需求,无法将科学学科中丰富有趣的知识很好地呈现出来;或者没有充分利用已有的条件,教学模式或方式都比较单一,缺少必要的变化,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无聊的感受,没办法长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要让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变得更为有效,就必须针对问题采用多管齐下的解决方式,发挥出小学科学教学真正的作用。
一、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猜想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由此可知,疑问是促进学生思考和进步的前提。新课改的创新观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对问题加以猜想,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课堂表现,营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比如,在教学“鞋底花纹的启示”时,教师可以准备两双不同花纹的鞋子,一个鞋子的花纹比较烦琐、复杂,另一个鞋子只有简单地两个横条花纹。在教学时,教师安排两名学生分别穿上这两双鞋子做推拉游戏,感受鞋子带给自己的阻力,并由此告诉学生:当鞋子在地面做推拉运动时,鞋子的花纹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个力叫做摩擦力。然后,要求学生思考并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这时学生猜测了与物体的重量有关、与接触面的面积有关,接着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猜想组织学生实验验证。这样做,能够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二、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科学学科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试图通过阐释生活现象来讲述各种科学道理。但是,教材的篇幅是有限的,内容也已经固定了。

当代学生的生活非常丰富,因为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其生活经历也不尽相同,教材不可能完全照顾到,这时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灵活运用,扩展教材内容的涉及范围,或者将教材知识核心提取出来,然后以之为基础构建一个学习情境等,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来引导学生发现科学学科知识的深层乐趣,激发出更大的学习兴趣。例如,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一课,教师在用尺子、梳子等道具演示静电现象之前,可以先勾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和好奇。教师说:“同学们在干燥的冬天脱衣服时,是不是听到过衣服在噼里啪啦地响,有时还能看到一闪即逝的小火花,那其实就是静电现象。”然后教师再进行演示,利用静电现象用梳子吸起纸屑,告诉学生这也是静电。这样一来,学生有了生活经历为参照,发现教师的演示与他们的经历不同,就会好奇为什么这两种现象都属于静电,从而产生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趣味实验,动手实践,提高能力
        科学是一门与实验息息相关的学科,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展开更多充满趣味的科学实验,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能够让学生看到科学的精彩、丰富,感受到学习科学的快乐,达到良性循环的理想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立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诉求,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更多的趣味化科学小实验。例如,在教学《水到哪里去了》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展开一些简单的充满趣味的实验,可以把学生带到阳光下,让他们在自己的手上滴一滴水,并仔细观察一下水到哪里去了,也可以在上课之前让学生准备家里常用的食盐、味精、面粉、沙子等物品,在上课的过程中,让他们将水与这些物品混合在一起,让学生想一想、观察一下水到哪里去了。开展这样的趣味化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能够让学生对水的物理性质有更好的认识,能够在欢乐的氛围中达到印象深刻的理想学习效果。
四、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方式已经趋于成熟,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意味着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对问题和困惑的假想也是如此,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什么都不做。教师应将目光放在纠错和指正上,先让学生自主思考、学习、设计实验,之后在检查和纠错的阶段对学生再进行系统化的教学,这样学生能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对知识点的规律有更深入的认知,学习效果才会更加出色。
结束语
        综上所述,探索出更多、更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效率是时代的要求,是帮助学生获得更理想的科学学习效果,实现更好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教师需要从联系生活、趣味实验、创设情境等多个方面着手,逐渐探索出更多、更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努力提高科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淑梅.小学生科学学习兴趣的培养途径[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160.
[2]费培培.生活化教学对小学生科学课学习兴趣的影响研究[D].东南大学,2019.
[3]于娜娜.提升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兴趣的策略[J].现代农村科技,2019(05):65-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