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3期   作者:肖竹琴
[导读] 为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观念

        肖竹琴
        贵阳市乌当区新天三小  
        摘要:为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了解社会秩序,使其自觉遵守规则与法纪,我国从小学阶段开始就开设了道德与法治课程,这也是新课标对小学课程结构做出的重要调整。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却不理想,这与教师教学方式的不合理密切相关。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泛,教师需要深入的分析其内容,挖掘其德育、法育等元素,并用适宜的方法开展教学,以提升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性
        引言:
        新课标在学生观、发展观、知识观、课程观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的转变,要落实素质教育,教师们需要端正教育思想,转变传统观念,以推动新课标要求的充分落实。小学生的可塑性较强,从小接受的教育对他们日后的成长至关重要。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要求,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合理“引导”和学生的“认同”,因此,教学的开展一方面需要教师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一方面需要激发小学生对道德法治观念的情感共鸣,具体方法如下分析。
        一、分析学生实际情况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以及提升其文化水平,学生是受教的主体,因此教育的开展应当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来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比如,我们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经常采取典型事例引入法来说明一些观念,但是典型事例具有一定的特征,比如事件发生的背景、发生的区域等等,不同学校处于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风土文化和经济水平,而每一所学校的班级之间也会有一些不同,每个学生也存在个体性差异,典型事例的引入需要符合所在区域的文化、经济特点、人文情况、学生水平等等条件,这就是实际情况[1]。对此,教师首先要精细化的制定教学目标,以“课余生活”主题为例,这一主题的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科学的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健康的课余活动,让学生及家长认识到沉溺网游或者给孩子布置大量的培训班对孩子的成长无利。但是在建议学生一些有益身心的课余活动方式时,教师就需要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及需求,推荐一些符合学生文化水平及成长特点、家庭经济基础的活动。同时,教师要重视教学中学生的表现,观了解学生是否听懂、认同,根据学生反馈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提升教学效率。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道德与法治不同于数学、语文等课程,这项课程的教学重点不在于让学生记住多少知识点,因此,灌输式教学、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等都不适用于这一课程。

道德与法治,宣传的是观念、规则、思想、精神,这些需要理解、认可,需要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参与、自主探究、亲身体验和感受,促使他们交流思想、情感,在这一过程中认知自我、完善自我[2]。以“公共生活”主题为例,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小学生在公共场所我们需要遵守哪些规则,多数小学生会心不在焉的听一听,即便是认真听了,遗忘的也快,如果教师先提出几个问题:同学们都参与过什么样的公共生活呢?见到过哪些不文明现象?这些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呢?然后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促使小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对生活现象予以分析、评价,从而深化他们对公共秩序的认知,引导他们树立是非观念、规则观念,这种自主学习的效果要远比填鸭式的教学效果更好。
        三、融合德育、法育活动
        新课标视域下,学科课程与实践活动需要结合开展。小学生的成长环境主要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其中处于学校、家庭环境的时间更长一些,这些环境中经常会有一些德育活动、法育活动,教师可以充分的借助这些活动,将其融合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的生活实践,一方面丰富了教学素材,可以优化教学效果[3]。先来说德育活动,以“奉献”主题为例,教师在讲解这一主题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们用多媒体来观看《雷锋的故事》,用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的思想品质来感染小学生。同时,可以将小学生分为敬老小组、帮困小组等等,让每个小组组长带领小学生开展帮助老人、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为贫困地区孩子捐款捐物等等活动,然后让小学生说说帮助他人的感受,借德育活动让学生体会“奉献”的意义和快乐。再来说法育,以“拒绝烟酒、毒品”主题为例,在这一主题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探讨一下自己见过的或者听说的烟酒、毒品导致的危害,然后聘请法律专家开设“普法”活动,讲解关于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知识,帮助小学生树立法治观念,通过法育规范小学生行为、培养其法律意识。
        四、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三种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即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及融合德育、法育活动。除此之外,丰富教学手段、营造轻松教学氛围等等方法也可以提升其教学效果。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对这些方法灵活运用,依据教学内容、教学需求合理选择,并不断的探究、创新更多有效的方法,不断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史淑慧. 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几点策略[J]. 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9, 000(008):P.62-62.
[2]郭明珍.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价值引领的有效性探析[J]. 新教师, 2020(1):67-68.
[3]朱晓.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分析[J]. 幸福生活指南, 2019, 000(01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