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红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76小学 830000
[摘要]新课程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收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小学阶段学生独特的热爱、体验和理解。”在阅读提问中放飞学生,让学生有阅读留白中提升,在阅读评价中发展。
[关键词]阅读、提问、空白、评价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小学阶段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新课程倡导下的个性化阅读,是凸显学生个性的张扬,生命活力的释放,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的教学,在如今的语文阅读教学中非常普及。但是,如何让它不仅仅流于形式,也不仅仅是为了追求一种“时尚”,而是通过它能让学生生拥有独特的感悟、精到的思考和真正的情感熏陶,时刻让学生在对自己进行审视和调整,以至于培养学生潜在的能力。对此,我在阅读实践中作了以下尝试,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一、在阅读提问中放飞。
阅读是一种自由和愉悦的体会,当学生在自由和愉快的状态下,他们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主人。古语曰:“情动而辞发”,只有让学生真正动情于文本,再提出一些需要学生潜心体会的问题,学生的理解才会更深入。我在讲《一夜的工作》一课时,在文章的情感体验上花了大量的力气。学生都折服于周总理那种艰苦朴素、鞠躬尽瘁的崇高的品质。于是,在课文结束时,我强调了“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并以此引导孩子们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一番沉寂后,同学们纷纷举手,有的说:“我从两个‘多么’感受到作者亲眼看到总理一夜工作的激动”;有的说:“我从中看到了周总理一丝不苟、举轻若重的情景。”有的说:“我体会到作者对周总理的敬仰和热爱。” 至此,文章的主题已水到渠成,接下来便是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在问与答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自主阅读能力。
“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只有善于发现和指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因此,我们在阅读中,应充分发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学生多角度产生质疑。
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实践是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与融通。因此教师要懂得怎样去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行思考。待学生有感而后再提出问题,或有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带着问题到文本中去探寻。这样的提问,才能放飞学生的思维,培养无限的创造力。
二、在阅读留白中提升。
所谓的文本空白处,主要指叙事文学作品,作者为了行文简洁,文章节奏变化,以及阅读审美感受的需要,将一些内容省略以后,使文章的展开过程形成“断裂”。这些“断裂地带”正是我们训练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的有利空间。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寻找知识生成和扩展的空间,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沉睡的创造潜能。我们可以利用文本所留出的“空白”,开展创造性阅读活动,利用教材中的未知领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探索热情。如《落花生》一文,对垦荒、种花生、收花生写得很简略,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学完全文,可以先用“你能用本课的内容来说明做人要做有用的人的理解”为题,让学生理解到垦荒、种花生来体现了母亲和儿女的自食其力,再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创造性复述垦荒和种花生的经过。
因此,通过文本中的“空白”,不仅有效地掌握知识,实现知识迁移,也培育了学生的创造力。当然,这里应该要注意,“空白”的填补必须要以原文为基础,变成充满个性色彩的东西,而不能脱离文本进行无中生有的创造。
三、在阅读评价中发展。
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他们总希望自己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于是乎“说的真好!你真棒!真的很棒!……”等评价语充满了我们的课堂,教师惟恐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地送之表扬语。虽然教师语言的亲和力与激励性往往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十分高涨,但一味地积极评价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培养。那么,个性化阅读教学中需要怎样的评价语呢?怎样的评价能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呢?
(一)评价需要真诚的激励。《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取激励性评价,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坚实学习的自信心。
(二)评价需要客观。在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并不是仅靠赞扬就能满足的,还应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评价学生的成功与进步,不足与错误,让学生清醒,正确地认识自我。老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独特体验和大胆陈述的同时,通过对学生意见的恰当回应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并引导他们对自己的意见进行反思并调整。例如:在一次研讨课中,一位老师在讲《再见了,亲人》一课时,在朗读描写小金花的段落中,“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经过同学们体会之后,都认为要读出小金花对敌人的仇恨。此间,一位同学读得并不好,教师评价,“你比较内向,把仇恨放在心里,有没有同学想把仇恨宣泄出来的?”这样的评价让学生很好地调整自己,起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这样的评价能让学生及时进行思维的再反思,在冷静中思考更多的问题。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评价需要激励,也需要客观,如果离开了“客观评价”,“鼓励赞赏”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因为成功只有在失败的衬托下才显得更加光彩耀眼,表扬也只有在客观评价中才显得更有魅力。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充分激活,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做。
总之,个性化阅读给了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作为教师,应当运用多种有效策略,发挥学生最大的潜力,在明朗的蓝天下,让我们的学生放飞灵感,放飞想象,犹如一群群快乐的小鸟自由翱翔于天际。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标准》(2011版)
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