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仪式”活动促进小学高段学生做个“文明人”结题报告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3期   作者: 楼洁
[导读] 记得去年期末的时候我有幸看到学校六年级的班主任杨春萍老师在给他们班的孩子举行“奖学金发放仪式”。

        楼洁
        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明诚小学 浙江 诸暨 311835
        一、课题提出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记得去年期末的时候我有幸看到学校六年级的班主任杨春萍老师在给他们班的孩子举行“奖学金发放仪式”。场面简约而不失隆重,教室里响着激昂的背景音乐,还有部分家长代表也在现场。听着老师精心准备的颁奖词,上台领奖的孩子们难掩自己内心的激动之情。台下的孩子们更是心急如焚,恨不得下一秒就轮到自己上台领奖。这样看似简单的“小仪式”却在孩子们心中播种了“以勤奋学习为荣”的种子,杨老师班的学习成绩也始终在全镇名列前茅。于是我就思考,能否通过类似这样的“小仪式”来促进小学生德育呢?
        我上网查阅、查看相应文献资料,发现仪式本身是人类学所关注的研究对象,但近些年随着教育人类学从西方传入中国,仪式也逐渐开始被教育者所关注,仪式教育的研究话题也就应运而生。当仪式以一种教育手段出现在学校这一教育场域中,自然成为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儿童的生命历程是由一个又一个经历构成的,仪式作为一种生命经历,是儿童成长历程中非常重要的生命体验。儿童会在一个又一个仪式活动中感受着符号、场景、氛围等不同的因素营造的特别的“场”,感受着仪式场域与自我心灵上的互动与共鸣,在仪式中经历成长,在仪式中获得教育。仪式本身蕴含着丰富的能量,好的仪式会对参与者的一生都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第一次,我做了一个简单的尝试。我们班的一个孩子生日,我为他举办一个小型的生日仪式。虽然没有蛋糕,但我还是为他准备了一些小蜡烛和一份小礼物。我让他有意识地去表达对未来生活的小目标、小希望。孩子们对教室进行了简单的布置,我播放了《生日歌》的背景音乐,孩子们还和着伴奏齐声高唱。我觉得这样的“小仪式”不仅能够加强儿童的自我认同感,还可以促进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另外比如教师节的献花仪式、清明节的祭扫仪式、爱心捐款仪式等,可以培养儿童的感恩意识、关怀意识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仪式活动所带来的生命体验,将伴随着情感的产生,为自身的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的转化提供了可能,对道德行为的养成具有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
二、概念界定
     仪式作为学校师生社会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儿童的教育过程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当前,多样化的仪式教育已经在各地小学教育场域内不断涌现,逐渐成熟并成为一种长期性的、初具规范性的行为。
        基于“小仪式”德育通过一系列在秩序形式上具有象征性、表演性、由文化传统所规定的行为方式和程序,在一定的教育情境中使学生获得陶冶和信服的
心理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观,促成师生的社会化,形成师生的秩序感。涂尔干认为,教育之目的就是协助儿童接受社会集体意识所确认的共同价值,并促进社会统整。   
三、课题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
        仪式源于宗教,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正如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涂尔干在其《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一文中提到的,仪式除了对仪式行为和意义具有泛指外,早期主要集中指示宗教范畴内的意义和行为。仪式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早已成为社会文化人类学家研究的焦点。但是,关于仪式教育,将仪式与教育深度融合来进行探讨并得到教育学领域的关注,起步较晚。笔者试将社会学的观点引入当前小学仪式教育,呼吁仪式教育的社会化价值复归。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的实践研究,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教育情境中使学生获得陶冶和信服的心理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观。
        (二)研究的内容
        1. “小仪式”促进小学高段学生德育实践探究内容选择的确定。
        2.基于“小仪式” 促进小学高段学生德育实践探究的实施方法和策略。
        3. 基于“小仪式”促进小学高段学生德育实践探究的反馈与评价。
五、具体实施过程
        一、本课题立项后,我本着高效、节约时间成本的原则,积极开展一些小仪式活动。
1、常规性活动主要包括结合一些传统节日,学校常规活动等

2、另外,针对班级出现的一些行为习惯问题,我还设计了一些临时性的小仪式活动。

六、课题研究成果
        本课题自立项来,经过多次实践,已收获较好的效果,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思想情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精神面貌展现出积极向上的良好势头。
七、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设想
        本课题正式实施的时间较短,本时由于忙于应付各种繁杂的工作和家庭琐事,理论总结提升做得相对比较欠缺,因此今后将结合更多的理论原理来指导实践工作,帮助孩子们获得更多的优秀素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