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研学旅行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路径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3期   作者:刘奎
[导读] 研学实践教育对于全面培育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

        刘奎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实验小学   337000
        摘要:研学实践教育对于全面培育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意义重大。面对新时代新形势,学校将继续发挥研学实践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立德树人的优势,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教育视野、更精准的办学手段,立特色之本、筑品牌之梦、育人文学子。鉴于此,本文对基于研学旅行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路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学旅行;开展路径
        一、基于研学旅行的设计原则
        首先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应注重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教书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研学旅行课程必须要带学生去的两类地点,第一类应是博物馆、历史展览馆,通过对这些展馆的学习,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时期我们的前辈们为了国家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学习前辈报效祖国为国牺牲强烈的爱国精神,深埋爱国之心的种子;第二类应是带领学生走进文字博物馆,让学生领悟文字发展的历史,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将优秀的文化传播到每位学生的心里,弘扬中国民族正能量,主动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和创造者。
        其次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应注重全面发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提出了学生发展的六大素养和十八个要点,强调学生要有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的能力,对学生的培养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把学生全面发展思想放到学校教育的首要地位。在研学旅行的课程上我们要秉承全面发展的原则,不能只是简单的听一听别人的讲解,大量地灌输知识这样的做法失去了研学旅行课程的本质。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程中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动手操作,学到更多的程序性知识。
        再者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应注重因材施教。“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追求也是其核心理念。在研学旅行课程中,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全面的了解学生的优缺点,分配给学生不同的任务。有的学生组织能力强,那就让他带领小组成员完成研学任务;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就让他在实践操作环节给学生演示如何进行操作;有的学生比较细心,就让他在负责一些比较精细的工作;让拥有不同优点、不同性格的学生在研学旅行课程中都极大的发挥自己的作用,慢慢建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找到人生的目标和方向,为学生以后的美好幸福生活打下基础。
        最后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应注重多元融合。研学旅行课程就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在同一个项目中可能会涉及到语文、数学、历史和文化等多方面的教育知识,这个时候就需要不同科目的教师进行通力合作、认真教研,充分挖掘研学旅行课程中的知识体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让学生在研学旅行课程中学到不同科目的知识。
二、基于研学旅行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路径
        1、挖掘地域资源,开发多样性活动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开发应体现地域性,根据当地的乡土和人文资源,为课程的开展提供多样化支持。我县坚持立足本土、开发资源、服务地方,引导学校将课程资源开发与校本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开发和建设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结合当地资源,打造特色课程。有的学校把本地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引入校园,比如,将当地名胜古迹等作为特色主题,开辟文化专栏,开展主题研究。

有的学校依托本土资源生成校本课程,比如,组织学生搜集整理本地名人古迹、社会风物等资料,生成了校本课程《追寻身边的历史》,引领学生在了解家乡的基础上发现问题,不断开发新的主题资源。
        (2)开发学校资源,建立实践基地
        有的学校在校园内开辟综合实践活动种植基地,从果树管理、农艺种植等多方面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比如,校区围绕种植基地开展有关种植的活动主题。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探究、记录、撰写报告等一系列活动,提高了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了活动场所和丰富的课程资源,实现了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发展。
        2、巧妙运用素材,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教师在综合实践素材的选择方面,应当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出发点,针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展开综合实践活动,这样学生才会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
        比如,组织以交通安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可为学生展示模拟驾驶区、播放交通违法案例视频,以此使学生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同时使学生学习与掌握交通方面的知识,认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意义,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另外,教师还可以在综合实践基地开展火灾防控实战演练,让学生体验一把火灾逃生,从而使学生在面对真正的火灾时,能够采取有效方法逃生。
        3、明确项目评价机制
        《指导纲要》在对于活动评价的说明时强调要坚持评价的方向性、指导性、客观性、公正性等原则,但是我们在真正的调查过程中发现教师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存在认识模糊的问题。在项目式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中,应该进一步明确项目评价机制,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面评价。
        在评价方式方面强调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由于项目式综合实践活动要求项目完成时要有一个公开作品的展示,基于此我们将进一步对项目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标准定为项目过程评价和项目成果评价,质性过程性评价与量性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在评价主体方面强调多样化。项目式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以师生、专家、社区人员等一起开发的活动,凝聚了多种主体的力量开发活动,同时在评价进行的过程也应当结合多种主体的意见,评价主体会由于自身经验和观察视角的不同对学生做出更加全面地评价。
        在评价内容方面提倡全面化。通过梳理《指导纲要》中提出的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和创意物化具体目标以及小学的各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按照小学提出小学生需要培养的目标进行思想性和实践性的分类,用以厘清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评价内容的多样化和全面化。通过学科课程与综合是综合活动课程思想性目标与实践性目标的结合,将项目式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内容全面化、细致化,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项目式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三、结语
        综上所述,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开展基于厌学旅行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时,应注重引导学生的思维拓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得到提高,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先跃.研学旅行研究综述及探讨[J].高教学刊,2018,(24):191-193.
[2]顾伟平.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J].华夏教师,2018,(30):15-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