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红
淄川区北关小学 山东省淄博市 255100
摘要:在小学阶段开展科学课程教学时,有效整合课程资源和STEM理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科学课程学习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STEM理念与小学科学课程资源整合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STEM理念;小学科学;课程资源;整合策略
引言
STEM理念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融入,体现了学校教育对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视。与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思维发散能力、学科融合能力和知识理解能力四种能力相对应的STEM理念,拓展了小学科学教学的内涵,也带动了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创新,因此,教师应当采用科学的策略,基于核心素养,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STEM理念。
一、什么是“STEM”教育理念
STEM教育理念主要涵盖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个方面的创新型科学教育观念。STEM教育理念和小学科学教学的融合,能够帮助学生在最初的学习阶段养成良好的思维模式和习惯,为今后的科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STEM理念与小学科学课程资源整合策略
(一)合理应用科学故事
新课程改革在科研理想树立方面和探究精神培养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开展科学课程时,教师需要科学地应用科学家的真实案例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过于强调讲解科学知识,考查学生的应试能力,对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缺乏重视,这样不仅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碍。基于STEM教育理念,教师需要高度重视素质教育,深入讲解科学发展过程,传播科学家的先进思想,进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科学研究的重要价值。例如,在教学“动植物繁衍”相关内容时,教师需要对达尔文的具体研究经历进行科学讲解。特别是新的教科版教材的每一单元的首页都有一位相关的科学家的故事,这个教育环节不能舍去。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课内学习,还可以让其在课外搜索,整理成故事集在班级里交流,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科学的魅力,进一步认识到研究过程的艰辛,进而树立远大的志向,坚定地沿着前辈的脚步前进。
(二)打造优秀教师队伍,突出STEM创新活动课程
科学学科是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和探究性学科,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针对具体的问题作出判断、进行解决。STEM理念能够更加突出科学学科对于带动学生发散思维培养的价值。
然而,目前我国STEM理念的运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很多教师没有充分理解STEM理念,导致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教学能力不强,无法呈现出高效性的科学课堂。因此,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STEM理念,应当首先打造一支优秀的科学教师队伍,突出创新活动课程。
(三)解读小学科学教材,全面梳理活动目录
以课程标准明确STEM活动“面”。小学科学教师需要以课程标准明确教学过程中落实STEM活动的根本方向,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一切以学生的发展规律及学习需求为核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生正处于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转变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提高他们对分类、排序、守恒等的处理能力,思考问题也可更加全面。小学科学教师需要结合课程标准的实际需求,在尊重学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确定STEM活动主体。以单元核心梳理STEM活动“线”。科学教师要以小学科学单元顺序的编排为依据就STEM活动的具体脉络进行梳理,并最终确定STEM的内容。在此过程中要保证猜测与结论的统一性,推进活动进程时要始终确保记录与数据分析的协调性,进而在强化STEM活动方向性的同时可提升活动的系统性,便于发挥活动优势。
(四)强化课堂教学实践
在开展课程教学时,STEM课程强调实践性。《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科学作为一项实践性课程,需要引入学生日常生活实例进行具体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使其进一步明确科学探究的相关技能和具体方法,进而对科学知识有更为深入的理解,提出具体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科学问题,并利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对其进行有效解决。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合理应用课堂所学知识,进一步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进而对相关知识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学习。在STEM理念下的教学改革中,教师还可以通过项目化的探究内容整合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五)创新科学教学活动,融入STEM创新活动
目前,传统的课堂活动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学生科学解决问题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应当通过在科学教学中融入STEM理念,开展创新活动。STEM理念能够有效地带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突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基于活动来构建创新型的课程,通过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新型课程带动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能够涵盖各个学习领域和各个学科,因此,教师应当通过凸显学生科技创新思维的课程体系设计,来更好地渗透STEM理念。
结束语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STEM教育,就是让学生摒弃传统碎片化的死记硬背知识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手脑结合,从问题入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建构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系统思维、结构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学会同伴互助、理解与宽容,激发自我实现的愿望。因此,在小学科学课中开展STEAM教育,有利于培养具有创造和革新精神的未来社会人才,努力成就未来能面向问题去创新创造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石小云.STEM教学理念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应用与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63.
[2]杨雅茹.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小学科学教学研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9(10):11.
[3]张莲娇.“STEM教育”在小学科学课堂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9(2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