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素材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3期   作者:崔秀茹
[导读] 目前,我国的小学教育发展迅速,小学阶段是儿童的学习启蒙阶段与素质养成阶段

        崔秀茹
        保定市徐水区大因镇李迪城小学 河北省保定市072550
        摘要:目前,我国的小学教育发展迅速,小学阶段是儿童的学习启蒙阶段与素质养成阶段,也是学生各项能力的最初发现与挖掘阶段,因此这一阶段对于儿童一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语文是学生求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学科,是有着工具性作用的。尤其是写作学习,在培养写作能力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语言使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迅速提升。当写作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其运用语言的能力就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而这恰好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前提。
        关键词:生活素材;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应用探究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遍,人们的生活与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互联网的出现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随之而出现的新媒体更是彰显了写作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与教师语文写作教学的质量。汉语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需要学生从小开始积累进行学习。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有效的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对知识的储备进行结合,让学生笔下的每一篇作文都蕴含独特的感情。小学时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使学生形成思维能力发展的初期,教师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写作方式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多读多写是提升写作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帮助学生进行优美词句的积累,创新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进行语文写作的学习,提高语文写作教学的质量。
        1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1.1教学模式刻板,不注重激发兴趣
        小学生大都活泼开朗,喜动不喜静,要让他们静下心来写一篇文章,他们通常会陷入一些疑问中:我该写什么?我为什么要写这些?如果没有解决这些心里的疑问,学生们只是迫于教师和家长的压力去写,就会觉得写作是一件压力很大的事情,是一件不情愿的事情。目前我国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内容,基本安排在每一单元课文学习的最后,课本上有明确的写作要求、写作题目,教师通过对写作题目进行讲解,然后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分析的是课本上的写作题目、写作要求,并没有充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给予一些写作方向上的启发和引导,也没有运用一些生动、有趣的多媒体教学形式来丰富写作教学内容,学生们只是根据教师要求来完成一件事,体会不到写作的趣味和意义。
        1.2写作内容千篇一律,没有个性
        学生写作的时候没有内容可写怎么办?教师和家长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多读、多看、多借鉴。广泛的阅读当然没有错,但阅读的目的不是为了一味模仿,而是为了拓展写作思路。写作应该是一种真情实感的抒发,是一种对真善美的记录,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如果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不从深层次启发学生写作的意义和价值,学生们在写作过程中就很难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这就会导致一种现象:学生们一提笔就是自己看过的课外书籍的范文内容,一开篇就是惯用的写作技巧,脱离了写作原本的“原创性”“创新性”。从应试教育的考核上来说,只要作文行文没有语法错误,结构完整,主题鲜明,就会有不错的分数。但从写作教学的核心目的上来说,千篇一律的写作内容和风格,完全展现不出来学生们真正的心理活动,阅读的人也会觉得没有个性、索然无味。


        2生活素材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1鼓励小学生扩大阅读面
        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不计其数,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积累到大量的精彩词句,积累作文素材与语言素材,还可以领悟作品的丰富情感及表达技巧,并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这些情感与技巧印刻在大脑中,使其转化为自己的内在“本领”,使自己面对写作时能落笔有神、文如泉涌。而如何阅读,如何通过阅读得到收获,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教会小学生怎样选书,还要告诉他们不能只把书籍当故事看,看到有好的语句或文章,要细细品味,体会其中的情感以及表达的手法,要随手将这些收获记下来,方便时时翻阅或借鉴。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这篇课文,语言极具美感,修辞手法丰富,如将草原上的羊群描写成绿毯上的白色大花这样的句子,文中有许多。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时候,就可以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分段朗读,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说一说这篇文章中最让自己喜欢的句子是哪些,说说为什么,这能让学生对“好句”的理解更深刻。遇到一些特点突出的句子时,还可以安排仿写,仿写句子比仿写文章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操作起来更灵活,能让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在点滴之中获得提高,使学生的作文更加丰满。再如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慈母情深》一课,这篇课文来自于梁晓声的作品《母亲》,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母亲》原文进行阅读,并写读后感,从而更深刻地体会作品中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的情感表达技巧与行文技巧,对于学生来说是巨大的写作财富。
        2.2提高写作趣味性
        使写作更有趣味性的方法有许多。比如,在传授写读后感或者观后感的知识之前,先让学生准备好自己要写的作品名称,然后组织一堂讨论课,每个人都向大家口头“推销”一下自己选的作品。还可以利用学生的兴趣点,让写作课摆脱乏味,比如低年级的小学生最喜欢童话故事,而高年级的小学生则更喜欢有趣的活动或比赛,可以在写作课上有选择地加以运用。创设生活情境也是提高热情的好方法,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习作《童年趣事》,写作文前,教师可以组织一堂讨论课,让同学们当众讲一件自己的童年趣事。每当这种时候,第一个站出来的同学总会迟迟不出现,大部分原因是不知道该怎么说,因此教师要做示范,首先发言,为了让学生更欢乐一些,可以声情并茂地说一件自己小时候的糗事,鼓动起气氛之后,再鼓励小学生们说一说自己的事,这个场面肯定是非常热烈的。教师要在语言上、表情上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发言更有积极性。为了将大家逗笑,每个学生都会尽力将这件事表达得更清晰、更有趣。这样的一堂课后,再写《童年趣事》,就不会有同学觉得言之无物了。
        2.3创造良好的写作环境
        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室在课堂上进行直接讲解,学生在下面听讲,这样的教学方式难免会枯燥乏味,小学生学习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教师在课上讲课不生动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话,小学生就很容易出现走神、不认真听讲的现象,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知识的传输是灌输式教学,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学效果不明显。在新时期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写作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写作环境中进行创作。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写作背景,让学生搜集相关文献进行写作;其次,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设置具体问题,调动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写作能力都可以得到提升,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受到启发,增强学生的学习水平,从而促进协作教学质量的提升。比如,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让学生在写日记中不断提升写作水平,教师要向学生讲解写日记的基本格式,让学生记录自己的生活,记录自己一天的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考能力;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日记范文的时候,对日记格式进行总结,回忆这一天中所发生的事情,把脑海中最深刻的事件记录下来,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在写作中体会到生活的乐趣。
        结语
        小学语文写作教师的工作非常重要,他们是每一个学生语文写作的启蒙和导师。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带领活泼可爱的小学生们快乐写作、认真写作、创新写作。
        参考文献
        [1]何启洪.关于写作策略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状况的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8):179.
        [2]徐倩.写作策略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1):76-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