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故事是一种完整的、有独立结构的语篇,在教育领域中添加故事元素,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在小学英语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将故事融入教学课堂,并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成果。但现阶段有关故事的小学英语课堂还存在许多不足,对于其中一些语篇的学习、分析和讲解还存在认识误区,使得故事教学还停留在以语言特征分析和练习为主的阶段。本文基于语篇视角,对现阶段小学英语故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故事教学基本思路。
关键词:语篇;小学英语;故事教学。
引言:小学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语言能力、思想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均是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学生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素质。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我国英语课程逐步走向并跨越了“知识+技能”的模式,更注重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主要体现于以下方面:现阶段对于词汇和语篇两个概念,更加注重的是语篇,这是一个教学目标,也是一个教学趋势;对于“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两个方向,更加注重语言意义而非语言形式。针对这样的情况,众多学者认为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上,我们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专门的、有针对性的、有关语篇的教学方式及途经。同时,广大一线教师也尝试从语篇、语言意义等视角出发,重新审视日常的教学实践。以小学阶段常见的故事教学为例,教师也对如何开展基于语篇的故事教学的思路与过程展开了新的实践与探索。本文尝试依据修订之后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与指导,根据实际的教学例子,对故事教学中怎样体现语篇教学特征、重视意义与语用,做出分析与讨论。
一、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㈠教学过程重点模糊
尽管在教学过程中添加了故事教学,但学生并不了解加入这一内容的原因,根本在于老师并未明确这一部分在教学中的实际作用,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只是简单的理解,从而使得整个过程变成单方向输出。学生简单的学习一些流于表面的知识,并没有从英语故事发展的角度来吸收其中的重点词汇、语法、句型等。可能很多学生只是学习了知识点而并没有真正理解故事,故事的发展,它的脉络走向,人物特点甚至理解故事所赋予的价值观等等。
⒈教学作用不明显
在故事教学中,学生简单的跟随老师的脚步,并未真正理解故事背后的实际意义,所以只是单纯的对老师的行为进行模仿,对于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故事教育也就失去了本该有的作用。并且当前小学英语故事教育过程中,没有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导致故事教学缺乏相应的层次性,教学活动陷入既单一又被动的形式,最终致使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㈡故事教学的基本步骤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指出了当前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学习和教师应当从问题本身出发,调整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明确教学目标,摒弃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水平。此外,要尽可能发挥语篇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在故事中形成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促进自身全面发展,为后续发展进步奠定基础。
⒈分析故事背景
在正式的故事教学开始前,对故事背景进行简单的介绍可以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强化对于故事的理解,便于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
对学生来说,背景知识的了解往往给学生一种代入感,让学生在不自觉中将自己的真实经历与语篇内容结合起来,使得学习不只停留于知识层面,而是上升到人生意义的层面。有了这样的准备活动,学生便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产生独立的自我想法并有机会表达自我观点,分享个人经验。久而久之,英语故事学习对于学生来讲就不只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表达自我,带有个人色彩的语言方式和输出工具,就像母语一般,具有自然性和习惯性。但同时,激活背景要采用合适且自然的方式,通过一步步的引导来深入话题。
⒉适时加入实践活动
现阶段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对于故事深入的、透彻的理解是整个故事教学过程的核心环节。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实际的教学内容,合理的设置不同的实践教学活动,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吸收,提高对于英语的应用能力。对于活动内容的设置,教师要兼顾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活动本身要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提供更多表现空间。其次,活动本身不能是学生个体独立进行,要尽可能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最后,活动中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开始之后,教师要适时的加入其中,同学生一起对故事教学的内容进行分析探讨,在学生遇到瓶颈时巧妙地引导,推进活动进程。活动中不仅要进行故事情节的探讨,也要对人物性格、情感、关系等进行有效分析,便于后续故事教学的继续进行。用Where are they?等疑问句引导学生把握基础的脉络,然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剖析更细化的知识点,让学生对故事的理解足够详细,足够深入。
㈡组织活动深入理解故事
理解故事内容也是故事教学的中心环节,一方面,教师应当依据故事的内容和特征,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阅读、理解故事内容,训练学生的英语使用能力,促进全面发展。由于不同的故事人物、情节不同,描述故事的单词、句型和语法等都各不相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灵活把握教学方式,但唯一不变的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始终将语言的运用和理解作为落脚点,要将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作为最终目标。比如课堂上教师们常用的Who? Where? What?等提问,只能是针对文本表面上的意义所做的分析,学生能够较容易的从故事文本中找到答案。而对于Why的提问,就涉及到了作者写这篇故事的意图以及价值取向和情感态度等深层次剖析了,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学习能力的基础上也应和了思想品质、文化品格的培养。最后关于How提问,则将故事的理解提升至文本形式、语篇结构、语言特点等更高级的分析理解中,甚至可以对故事进行延伸、创编,在读懂、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认知。
⒈创设逻辑线索图并回顾、总结故事内容
在以上步骤进行完以后,老师应在黑板上梳理出故事的逻辑线索图,帮助学生加深和记忆故事发展的趋势以及其中涉及的核心词句。学生基本了解了故事的内容、基本掌握了故事中语言的运用,在复述或表演故事之前,教师应当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回顾,梳理故事情节。故事梳理过程还包括对故事的深度学习和讨论,例如问一些检查理解或询问观点的问题,或者解释某个插图、词或句型的意义。在实例中,如make friends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讨论哪些人物可以做朋友,哪些不能,渗透对friends等词汇的学习,提升学生对故事深层次教育意义的思考。从以上教学过程可以看出,本阶段的教学重点依然是意义,但是要注意让学生留意语言的形式。
结语:综上所述,在现阶段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学生和老师都应当明确故事发展的独立性特征,理解故事教学的目标和意义,使得小学英语语篇教学具有更加鲜明的特点和清晰的思路。故事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是语篇的意义,教师应当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对故事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教学,着重引导学生学习单词、短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区别,强调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语言的意义、体会语言的语用,并渗透语言的学习,体现小学阶段语篇教学的思路和特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范慧玉.基于语篇的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思路[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