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孤立的他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3期   作者:王玉霞
[导读] 写《情商》这本经典著作的学者高曼教授

        王玉霞
        深圳市光明区东周小学
        写《情商》这本经典著作的学者高曼教授,他曾说:“人是群居的动物,我们的心,我们的脑,都是为了适应群居的生活而发展的。”
        一、感受孤立
        我曾读到过一些被孤立的孩子的感受,那种痛苦,那种心理的折磨,甚至被孤立的有些孩子想到草率地结束自己的生命。我现在这里说大家可能感受不到。我举个例子大家感同身受一下,如果你走进办公室的时候,本来其他的同事都聊得非常地热闹,一发现你走进来,大家立刻停止聊天,心里不舒服吧;或者,在学校的食堂里面,同事们都三五成群地、一桌一桌地共同用餐,可是,你却找不到任何一桌,为你留下了一个位子。我不知道大家怎样,反正我特怕孤独,做什么都想有个伴,做头发找伴,逛街需要有个伴,就连自己最熟悉的场所,在饭堂吃饭也要拉个伴。我这只是怕孤独,孤立比孤独更可怕。有人的却说忍受的住孤独,难得寂寞,才能有一番作为,这是针对我们成人来说的,况且有时说这样的话,何尝不是一种自我心理安慰呢!
        二、探究原因
        大人都如此,何况正在社会化成长的孩子们呢?我们班有一个这样的小男生小乐,一年级上半学期入学时,他被孤立的现象还不明显,刚进校门,谁都不认识谁,大家都在进行试探性交往。渐渐的大家熟悉了,他被孤立的现象也就凸显出来了。他被孤立是有原因的,首先他和我们正常的思维是不一样的,我举个例子,我们做连线题,为了美观,要求孩子用尺子连线吧,可这个孩子就认为连线就是连线为什么要用尺子,无论你怎么跟他讲就是讲不通。有一次妈妈跟我说:“学羽毛球时,教练示范把球打出去了,让他捡回来!他和教练死磕,你不是说谁打出去的球谁捡?然后他让教练自己捡球,教练很无奈拗不过他只能自己捡球。我们大人可以包容他,可以理解他的这种思维,但是小孩子却不会包容他,所以他这种不符合常理的思维方式很难在班里有朋友,他跟小朋友相处基本上说不上几句话就打起来,在班里出现打人的次数多了,其它孩子的家长都有意的让自己的孩子去疏远他。所以后来我听小乐的妈妈跟我说,班里有同学私底下叫他死胖子,傻子。他说孩子很渴望有朋友,但又不会与同学相处,这个孩子的妈妈也很苦恼,不知道为什么生了一个这样的孩子。


        三、摸索前行
        当时我就意识到如果再这样下去,孩子可能被孤立的现象更严重,于是我就跟小乐的妈妈商量,我们一起帮帮孩子。
        首先要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让他在交往中磨自己的性子。于是每到周末小乐的妈妈就会征得我班里其他孩子的家长的同意,接他们家附近的同学到他们家玩,在玩得过程中妈妈会有意的去指导小乐如何去处理和同学间的问题。
        我这里就尽量在班里放大其优点,尽可能的在班里给他树立好的形象。上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韵律操比赛,排练的时候我就给给全班孩子们说:“大家要好好努力,比赛的时候谁表现的最好,老师奖励谁一罐小糖果,其实比赛当天大家都表现的很好,这个小乐也很卖力。”比赛完回到教室,我大赞了全班,重点表扬了小乐,说他排练的时候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小问题,可今天他为了班级,为了集体的荣誉竟然顶着大太阳坚持到了最后,特别不容易,我就当着全班的面,把这一罐糖果奖励给了小乐。全班那个羡慕呀!在奖励他的同时我悄悄对他说,如果你能给全班同学每人分一颗,你会更优秀。于是这个孩子就把自己的一罐糖每人分了一颗,无论奖励到谁,班里的孩子都说:“谢谢,并喊出这个孩子的名字!”当时这个孩子幸福的达到了极点。后来小乐的妈妈跟我说,老师你不知道我家孩子回家高兴成啥样!
        四、陪伴成长
        虽然目前这个孩子被孤立的现象并没有完全被解除,但是我觉得至少我没有让这种孤立的现象继续扩大化。教育是一个“说的好不如做得好”的职业。很多事情,论说,一句话的事儿。但要论做,却是一次又一次的事儿,因此班级管理也是如此。只要我们一直带着爱心,载着智慧,相信孩子们定会在我们的引领下,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向上攀登。
        李镇西老师在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举行顾问聘任仪式上讲到我们的学校要让网瘾少年成长为阳光自信的少年,劣质斑斑的顽劣孩子成为文质彬彬的班长,旷课叛逆的孩子成为依恋学校的学生。我想说的是要让我们班级被孤立的一角也能露出灿烂的笑容,也能开出一朵美丽的花来。希望通过我们老师的努力让我们的学校成为孩子的乐园,幸福的来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