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沟通,高效管理——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3期   作者: 张庆芳
[导读] 小学作为学生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

        张庆芳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城东小学 安徽合肥 231500
        摘要:小学作为学生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班主任在对学生管理过程中既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同时也要注意沟通的方式方法,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班级管理质量和效率。基于此,本文将从当前小学班主任管理现状出发,对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坚持学生主体地位、为学生树立榜样、建立平等沟通机制以及制定激励制度等方面,提高班级沟通的艺术性,实现科学高效管理。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    沟通    高效管理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既要在此阶段学习基础文化知识,同时也要接受班主任的管理和约束,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小学生天性活泼,思维活跃,需要班主任在对其进行引导和规范的过程中采用恰当合适的方式和方法,才能真正提高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达到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高效管理。班主任教师在与同学进行管理的过程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艺术,采用合适的语言与同学建立和谐平等的关系,分析同学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心理和思想上的问题,打造团结友善的和谐班级。但是当前部分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并不十分注重沟通的艺术性,这对高效管理班级产生一定的影响和阻碍作用,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班级管理科学高效。
        一、小学班主任管理现状
        1.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小学班主任既要对班级进行管理,又要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本学科的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学管理任务繁重,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为了提高自己的管理效率,就可能会采用成人式的语言说教。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可能对老师的这种说教方式并不感兴趣,学生教师听取老师的管教,而长此以往,教师对学生也可能会采取放任的态度,只要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和要求,遵守课堂纪律就可以了。师生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自然会影响班级管理的有效性,也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2.班主任沟通方式单一
        班主任在对班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就需要对学生的思想和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但是在了解的过程中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沟通,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多采用批评式的沟通方式,而且教师也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管理。这种命令式和严苛的管理方式往往会对学生造成心理上的负担,甚至产生会产生抑郁或者抵触的心理。这种缺乏技巧的沟通方式,无法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理,因此班主任采用多元化和灵活性的语言沟通方式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小学班主任提高班级管理沟通有效性的具体方法
        1.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关心关爱学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发展,各阶段的教育需要牢牢坚持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原则,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和关爱,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为小学班主任老师,首先在日常授课和工作开展中,要积极与同学进行交流,既要了解学生对授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的解答和帮助,如果遇到有些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那么就要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和考试过程进行全面分析,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教师也要发现学生在某些方面的进步和独特优势,以此为激发点,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和激励,这样就能给学生建立足够且持续的自信心。

第二,教师在与同学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创设宽松舒适的谈话氛围,可以放一些舒缓的音乐,降低学生的紧张感,或者教师选择私下谈话的方式,避开班内其他同学或者家长的关注,引导学生主动将自己的烦恼和困惑说出来,这样就会逐渐降低学生的逆反和排斥心理,建立与教师的和谐关系。第三,班主任除了要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表现,同时也要关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将学习与生活进行结合,全面分析学生的实际问题,并加以开导。或者教师通过组织班内学生参与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帮助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和友谊,学生会感到自己的朋友给予自己的力量,从而心绪也会逐渐打开,更愿意与老师进行主动沟通和交流。
        2.班主任发挥榜样力量,增进师生关系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对班主任老师具有天然的亲近和好感,也容易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因此,班主任在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时,就要首先获得班内学生的认可,这样学生才会从心底佩服老师,并主动与老师沟通。基于此,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在语言行动上多加注意,说文明话,在班内起到带头和表率作用,而且在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中也要多征求学生的意见,并采用学生愿意接受的方式进行沟通。其次,教师在自己的穿着上也要大方得体,严格遵守校规和班级规定,只有自己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学生才会向老师模仿。第三,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优化自己的管理方式,时刻保持谦逊的态度与同学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对班内同学一视同仁,在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
        3.建立平等沟通机制,接受学生监督
        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既需要教师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也需要班主任建立平等的沟通机制,帮助学生逐渐树立平等的交流意识和思想,以平等对话的方式打开学生的心灵。而这种平等沟通机制的建立,首先需要班主任改变以往命令式的语言表达方式,转变以往感觉自己是管理者的角色,主动亲近学生,让学生可以指出自己在管理和教学中的不当指出,这样就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也会主动与班主任进行沟通和交流。第二,教师要予以学生足够的尊重。每个人作为独立的个体,从出生之日起就开始逐渐形成独立的性格和个性,作为小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样需要教师能够给予自己足够的尊重和理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利用问题来了解学生的想法和产生的原因,并对学生的这种想法予以尊重,而不是下意识地就摒弃和轻视,鼓励学生多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第三,教师要建立健全的班级监督机制,就是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日常授课和管理进行监督,及时提出改进的建议,而作为班主任老师也要积极听取并改进。或者班主任定期组织学生举办民主讨论会,从学生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学生对自己管理方式和沟通方式的看法,这样有助于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4.制定激励制度,激发学生表现欲望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表现欲望,也愿意在参加班级集体活动时更加主动和积极,但是由于一些心理和情绪上的问题,对这些行为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作用。为了帮助学生改善这一问题,班主任老师可以通过制定适当的激励制度来对学生进行刺激,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比如,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奖励小红花、学习文具这些物品来激发学生,对于小学中高段学生,教师既可以用语言或者文字的方式来表扬和赞美学生,也可以在班会中向大家介绍同学最近的积极表现和学习上的进步。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逐渐建立较高的自信心,也容易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之处,同时也更愿意积极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去,这对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结语
        综上所述,班主任作为学生在校期间关系最为密切的角色之一,对学生的了解最为全面,而班级管理作为小学班主任最主要的任务和职责之一,需要采用恰当的语言沟通方式来提高自己的管理效率和质量。班主任要积极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坚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要建立平等的对话沟通机制,予以学生足够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促进班级管理工作高效推进。
        参考文献:
[1]付建花.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分析[J].学周刊,2020,(10):163-1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