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倩倩
杭州第二中学钱江学校 浙江 杭州311200
摘要:随着2017年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全面推进,教学领域越发重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紧紧围绕核心素养创新教学方法,培养高素质人才。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教学设计视角对高中排球选项教学中体育核心素养渗透进行研究。基于当前核心素养发展背景下,结合高中排球选项化教学实践,提出几点体育核心素养渗透策略,进而促进高中体育选项化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教学设计;高中排球;体育核心素养
一、体育核心素养与体育教学设计的联系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由此可见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学校体育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内容构建设计、教学评价方式设计等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培养学生具有运动兴趣、健康行为、健身习惯、运动技能等是学校体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属于必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设置,课程内容由必修必学和必修选学两个部分组成,其中必修选学满足了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有利于促进学生运动爱好的形成,为学生的终生体育奠定基础,排球是作为球类教学模块中的项目之一。排球运动是一项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竞争精神的集体运动项目,同时也是高中阶段较好开展集体类体育项目。但以何种视角来渗透体育核心素养是目前一个急需探讨的话题,排球教学中的体育核心素养渗透究竟还是离不开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基本前提,它是影响教学活动多边开展的各类因素之一。
二、教学设计视角下高中排球选项教学现状及问题
1、教学目标设计缺乏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渗透
体育教学目标是依据体育教学目的而提出的预期成果,是体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体育教学目标涉及到体能、知识、技能、兴趣、爱好、心理、交往合作等诸多方面,对指导体育教师的体育课教学具有重要意义。[1]但目前在高中排球选项教学中,仅将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忽略学生体育情感与品德、健康知识与行为培养的情况普遍存在。在高中排球选项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三维教学目标并没有齐头并进的现象同样较为明显,导致由教学设计到教学实践的达成度来看差距很大。从课程角度来看,教学目标引领着教学内容的选择,体育教学目标最终要落实到师生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由此可见,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环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目前排球教学的现状是:体育核心素养并没有全面地渗透于体育教学目标中,一味的强调运动能力,即专项技能的呈现。这种以短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测试指标作为培养目标,忽略了体育教学对学生长期的影响,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终生体育的形成。
2、模块教学设计意识欠缺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得知,在排球教学设计中很少有老师从课程的角度进行模块教学设计。刘伟[2]对黑龙江省市级高中排球开展状况的调查研究中发现高中排球课开展情况不理想,教学内容较单一,主要以传球、垫球、发球等基础技术为主,扣球技术较少涉及,学生对排球基本技术的掌握不大理想,更不用提在教学比赛中对这些技术的运用了。基于模块的排球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大多数一线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仅仅是片面地进行课时教学计划,没有针对高中三年排球模块教学进行规划与设计。容易造成排球教学长期处在一种简单、初级的重复状态,使学生学习排球只停留在简单、基本的技术动作上,例如垫球、传球、发球、扣球等,对于一些组合练习以及小组比赛设计很少,忽略了运动知识与技能的灵活运用。而排球运动的专业性较强,很多技术动作不容易掌握,同时排球运动对学习者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学习会导致很多喜爱排球运动的学生却不喜欢上排球体育课。
3、教学方法设计难以突破传统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要高度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认真研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法,走出一条超越传统教法的新路[3]。所谓传统型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地位,采用语言法、直观法和演示法的教学方法;新型教学方法是指为适应新课标改革的素质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情景法、问题探究法、小群体学习法、发现法、反馈法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根据李新娜[4]研究显示,高中体育选项课模块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语言法、直观法、完整和分解法较多,45.5%的老师采用传统教学方法,36.3%的学生采用采用新型与传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仅仅18.2%的老师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这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完全属于被动,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自我能动性发展。
4、教学评价体系设计单一
体育教师采用的教学评价方法深深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和体系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高中排球选项教学过程中,评价形式单一,教学评价形式设计中基本是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自评或学生互评较少,没有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评价内容设计中偏重于体能与排球技能,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变化以及学生学习情绪的表现。
教学评价方法单一,采用的主要是在学期末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没有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进展情况,失去了评价的及时有效反馈功能和激励功能,最终会造成大部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获得失败体验,体验不到运动的乐趣,导致学生最终不喜欢体育课。
三、教学设计要素视角下高中排球选项体育核心素养渗透策略
1、基于模块教学,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重塑教学目标维度
教学目标是课的出发点及归宿,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发展方向。新课标中有关体育核心素养维度做了明确的划分,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因此排球教学目标制定一定要在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下进行,确立三为目标体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并且要突出排球模块教学的重点。运动能力是指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健康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育锻炼的意识、健康知识与掌握、情绪调控与环境适应;体育品格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排球教学目标设计时要对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例如教学目标设计中要求学生基本掌握排球基本技术和技能(垫、传、发、扣、拦)、掌握排球基本战术(“中一二”、“边一二”、进攻、防守等战术)、最终培养的学生要具有一定组织排球比赛和裁判的能力,具有较高观赏排球比赛的水平,达到高中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目标,在排球比赛中要有团队意识并且能够及时处理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尊重对手和裁判等目标,培养学生终生参与排球运动的能力。
2、树立大局观念,以模块为主体进行整体设计
模块化教学是新课标提出一大特色,高中学生在三年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中需要修完12个模块,其中体能1个模块、健康教育1个模块、运动技能系列10个模块。每修完1个模块,经考核和评定,达到学业要求可获得一个学分,修满12个学分并达到相应的学业质量可准予毕业。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排球模块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与教材分析既要充分考虑实际,又要兼顾核心素养的渗透。教学设计中要打破传统课标的约束,确立排球结构化教学内容,排球教学内容不仅是排球运动学习的主要载体,同样也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渗透的主战场,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唯一途径。教学内容设计应平衡理论知识与排球技战术教学的比重,排球理论知识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能激起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教学内容设计应平衡排球技战术和体育品德教育的比重,我门最后需要培养的学生不仅仅是会排球运动、会比赛,而是全面发展的人。教学内容设计应以“模块”为主体,以“学期”为单元,保证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和系统性,设置有系统的排球教学计划,并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和认识规律。
3、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设置新型教学设计
要想实现体育核心素养理论的渗透,首先要对现有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的过程,教学设计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采用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情境教学策略,设置“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制定不同层次竞赛规则的教学比赛,设置学生裁判人员,使学生全员参与,改变以讲解示范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录像、网络多媒体播放排球比赛视频,提高学生对排球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排球运动的兴趣。通过设计游戏的方法导入排球步法的教学、设计分组教学导入排球战术的教学,设计教学比赛导入技战术运用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为学生创建宽松和谐的运动气氛,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
4、考核标准多样化,建设多元评价机制
考核工作是完成教学大纲的重要举措,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内容。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在排球教学考核设计中,要改变单一的考核标准,应考虑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强调相对评价,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努力而获得有针对性的评价信息表。注重过程性评价,在排球课的学期初和学期末对学生进行体能测试,对学生的进步幅度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变化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运动。在评价内容设计上,不仅要对学生所学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进行评价,更应该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情感、学习态度进行评价。在排球模块的成绩评定中,应设计避免考察单纯的技术动作或是体能测试,应注重通过设置运动技能的各种应用情境,考察学生的体能表现、运动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以及在排球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注重对团队的评价,有利于加强对团队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让每个学生为了不托团队后退而共同努力。强调排球理论知识在应用过程中进行考核、在实践中考核,避免出考卷答题考评。在教学环节中通过教师提问,学生以小组积分的形式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评价形式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列出日常中与健康行为相关的具体表现,然后让学生逐条进行自评,将知识传授与技能、方法的学练有机结合用过程评价鼓励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张佳.北京市朝阳区高中排球课程与课外活动开展现状调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4.
[2]刘伟.黑龙江省市级高中排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D].迁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1-6 年级)体育与健康(7-1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7.
[4]李新娜.北京石油学院附属中学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D].首都体育学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