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提高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探析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4期   作者: 布海吉尔古丽.吐木尔
[导读]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布海吉尔古丽.吐木尔
        皮山县第三中学(皮山县固玛镇寄宿制中学) 845150
        摘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新课标中对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也进行了明确要求,因此,怎样落实初中课堂朗读教学,使学生的朗读能力有所提高,是每位语文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本文以朗读教学的意义为切入点,据实分析了提高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以期为各位语文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提高;初中;朗读教学;策略
        朗读实际上就是以清楚响亮的声音来进行阅读练习的一种形式,通过朗读练习可以把书面语言声情并茂地演绎出来,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一名出色的语文教师,应善于发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产生高涨的热情,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朗读教学就是非常有效的途径之一。教师以丰富的感情和优美动听的语调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心境,使他们更乐于对教师的朗读进行模仿。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语感也可以通过朗读教学来实现,语感是学生在语文朗读中产生的一种能力,是通过感受对语言的运用之后的一种领悟,语感的培养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多读且富有感情的读来达到的,因此,教师在加强学生朗读练习的同时,帮助学生锻炼对文字的敏感度,从而为学生拥有一定的文学修养提供便利条件。此外,朗读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在语文课堂活动中,为了完成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共同发展,教师不仅要加强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视力度,还要发挥朗读教学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对文章进行朗读时,将语言文字转换成鲜明生动的画面,借助思维形象展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在引发学生联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重视个性化的朗读目标
        教师开展教学的基础性因素就是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及特点为基础,制定朗读要求及学习目标,要体现出其的适宜性,同时要分析课文内容的风格及体裁,根据不同的朗读计划确定朗读目标,从而实现有效的朗读教学。例如:在教学郑振铎写的散文《猫》时,文章讲述了一家人与三只猫之间发生的故事,突出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文中作者把三只猫描绘的活灵活现,在刻画形象的同时推进了故事的发展,将人的情感变化淋淋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而在这种情感变化的映衬下,将人生哲思、情深性挚非常自然地凸显在了课文中。因此,根据课文的整体内容即风格,教师可制定这样的朗读计划: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体会作者写作心境并想象写作背景;2、了解三只猫的外形特点、性格特点及在家中的地位;3、揣摩字里行间作者的思想感情及人生哲理;4、朗读结束后,小组讨论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有关事迹。当把整体计划确定后,再细分小目标,如:在第2项朗读计划中教师要制定这样的小目标:“通过比较三只猫,你最关注哪只猫?在第三只猫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涉及到几个人物?他们都是如何看待猫的?”,由此,学生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有目的的进行学习,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朗读的氛围中去,不仅提高了朗读能力及朗读质量,还在培养自主学习过程中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为促进自身的综合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二、重视朗读技巧的指导
        相较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初中生缺乏成熟的学习技巧和学习习惯,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朗读习惯,并拥有一定程度的朗读技巧,以此实现学习质量的提升。例如:在教学《白杨礼赞》的过程中,教师可这样进行指导:描写白杨树及高原时,作者写高原的广袤、空旷用的词汇是“无边无垠”;用“参天耸立”来体现白杨树的挺拔;用“雄壮、伟大”体现白杨树的生长环境……。此外,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断句,从而会出现各种朗读方式,此时,让学生以文章内容选出最好的断句方式,这个过程教师要发挥课堂教学的引领作用,通过这种锻炼形式,在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对文章情感的理解更加深厚。
        三、重视范读的整体作用
        部分学生不能领会有感情的朗读和普通朗读的差异,这就好比训练英语的语感一样,只有学生在具有良好语感的情况下,才可能深刻体会文章的思想。但这样做的前提就是要有质量的范读,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范读工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会在无形中受到影响,从而为形成正确的朗读习惯提供有力条件,另一方面,学生根据教师的范读会自觉纠正自身的语音、语调,避免出现错字、漏字情况的发生。例如:在教学《昆明的雨》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来播放下雨的声音,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师所营造的氛围中,例如,在读“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要读出牛肝菌味的特点,即:味道鲜美,其中每一个形容词都用逗号隔开,要稍作停顿;为了突出非常好吃,要重读;而为了突出味道鲜美,还要用那种赞美、令人垂涎三尺的语气。又如:在读“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由于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在读“明亮的、丰满的”时要体现畅快的感觉,在读“使人动情”时,则要体现深沉的感觉。因此,教师在进行范读时,要重视其带来的整体作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提高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形式背景下,提高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要想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教师要以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根据教学内容,制定个性化的朗读目标,同时要重视朗读技巧的指导及范读的整体作用,使学生在朗读目标的指引下,不仅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为学生理解课文主旨提供便利条件,从而实现提高初中语文有效朗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吉亮,阮永艳.浅析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的途径[J].中华少年,2018(28):35.
        [2]渠晓微.浅议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途径[J].吉林教育,2016(33):74.
        [3]李志云.提高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07):20-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