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高中励志教育的特殊性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3期   作者: 苏瑞超
[导读] 本文针对在自媒体时代

        苏瑞超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  (广西 河池 530700)
        【摘要】本文针对在自媒体时代,在全球一体化错综复杂的时代背景下,年轻一代的高中生中,存在以享乐主义为基础和持阶层固化论的特殊群体等问题,提出以“醒脑行动”(也叫反洗脑行动)为特征的励志教育课题,并通过教会学生“自省、自强和自信”,助推个人奋斗目标的实现,实现教育管理上的突破。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  特殊群体  醒脑行动  励志教育  自省自强自信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6B-0000-02
        
        自媒体是指以个人传播为主,以现代化、电子化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媒介[1]。这种媒介基础凭借其交互性、自主性的特征,使得传媒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信息时代在带给社会巨大进步和诸多便利的同时,也有意或无意地夹杂着不少的“负能量”,危害青少年。本文简述自媒体时代背景下高中学生心理和思想的特殊性,对应地采取特殊的励志教育,助推学生成长。

         一、自媒体时代高中学生心理和行为的特殊性  
        在纷繁复杂的自媒体时代,年轻一代的高中生,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理想远大、目标明确、刻苦学习,德智体全面发展,是建设祖国的希望之星。但是也有一些特殊的群体,表现为:
        有些人思想单纯,天真地认为国家富强了,人民富裕了,社会平等了,什么都不用担心了,未来干什么工作都一样,现在何必那么辛苦呢,只要考上一所学校就行了,躺着进入“小康社会”,管它什么“211”或“双一流”;另有一些人屈从所谓的“阶层固化论”,认为自己出身卑微,家族又无权无势,命里注定就是一个“打工仔(妹)”,再怎么刻苦与努力,也改变不了处在社会底层的命运,他们打心里就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目标也只是上一所学校就行了。
         这两类特殊的群体,在学校里,在纪律方面,他们也能基本做到不迟到、不旷课、不早退,但是在学习上他们从不主动、不认真、不刻苦,不做或少做作业,得过且过。下课后,却热衷唱歌、跳舞、打球、做游戏……当然,这两类学生的比例,在不同地区和学校,差别是很大的,在少数民族和经济落后地区,比例相对较高。
         孩子们之所以这样“特殊”,与他们所处的特殊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其中影响最深的就是西方的文化渗透。即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仇华反华势力,勾结日本右翼极端分子,绑架台独分子,培植藏独、疆独、港独势力,或在国内直接收买反党反社会激进分子,通过QQ、微信、 网络游戏、交友平台等自媒体,散布各种花言巧语以及伪装过的“段子”,以此对祖国的下一代接班人——广大青少年进行“洗脑”,轻轻松松地达到军事入侵和经济入侵所无法达到的非人目的。
        比如开放色情网页、鼓励暴力网络游戏、鼓动口水战;拍摄大量的肥皂剧和偶像剧,大量报道明星丑闻,播放很多真人秀等大众娱乐节目。通过把令人陶醉的消遣娱乐及充满感官刺激的产品堆满人们的生活,占用人们大量时间,让其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上进的动力。
         二、特殊的励志教育课
         《道德经》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然而,“授人以渔”就够了吗?不够,还要“授人以欲”—-即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确立学习的目标,树立学习的理想;还要“授人以羽”—-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思想、产生思想,让思想不搁浅,让思想不流失。[2]
         根据上述的《道德经》,针对上述学生特殊的心理和行为,结合自媒体时代特殊的育人环境,我们大胆地提出一个特殊的励志教育课题,即“醒脑行动”(也叫反洗脑行动)教育课题。所谓“醒脑行动”,是通过对一些典型不良网络文化和自媒体信息的深度剖析,让学生明辨是非曲直,自我反省,配合理想目标教育,教会学生自强自信,把被西方文化渗透和不良网络文化“洗脑”过的部分高中学生从悬崖边拉回来,促其成人成才。
        首先,教会学生“自省”。即引导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自媒体,要擦亮眼睛,明辨是非,拒绝网络忽悠。
        我们让同学们就不良媒体和社会上各种充斥负能量的事例,如“网络色情小说”和“不良交友平台”的温柔陷阱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分析它的社会背景和目的,同学们不议论不知道,一旦议论起来,恍然大悟,自然明辨是非。
        我们还从一些隐藏较深的“微信段子”入手,让同学们分析讨论,识破这些骗局背后不可告人的目的,比如来自网名“智取江山”的一个微信段子:
        “烦恼别去理会,短短数十寒暑,何不潇洒面对;朋友经常联系,别管话费多贵,闲时发个信息,伴你开心开胃;多歇歇别太累,到时吃按点睡。看上就买甭嫌贵,决不和环境来作对。得空与友聚聚会,既有清醒也有醉。”
        细细品味以上这些“段子”,不难发现,如果是说给步入老年行列的人,似乎是人生的“大彻大悟”,可是对年轻人来说,却隐藏着“自由主义”、“享乐主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美丽陷阱。青年学生看这样的段子多了,自然就萎靡不振,得过且过,何谈什么远大理想?何谈什么宏伟目标?何谈什么艰苦奋斗?
        我们因势利导地正告同学们:有些人不想让我们努力学习,掌握本领,你们答应吗?同学们在热烈的讨论中很快产生了共鸣:当然不答应!他们纷纷地说:“读书、做练习确实费神费力,相比打球、唱歌、跳舞、玩游戏、上网聊天等等,肯定枯燥一点、辛苦一些,但是,当我们看到那些想读书而没书读的山里孩子那种绝望的眼神,我们都知道了坐在明亮的教室里的幸福和快乐;当一道道难题被我们顽强地攻克下来之后,我们除了兴奋就是快乐;想到将来的自己通过千辛万苦的努力终于圆梦成功,那将是何等的骄傲和自豪”!
        像这样的“自我反省”不但要及时做,而且要经常做。
        其次,教会学生“自强”。即引导学生树立“大目标”。
        哈佛作为一个世界知名学府,它传达给学生的一个重要人生理念是:你的目标越高,你所取得的成就也会越大。有无人生目标,是伟大与平庸的最大区别,是聪明与愚蠢的分水岭[3]。的确,人生有个小目标,将会小有收获;有大目标将激发出大而持久的行动,终究取得巨大的成就;没有目标,人生的“记分册”上将永远是一片空白。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就应理直气壮地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牌高校作为高考奋斗目标,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人生奋斗目标。这不是普普通通的“目标”,而是与众不同的“大目标”。


        我们大胆且负责任地告诫同学们:
        名牌大学是名人大师汇集的殿堂,属高起点高平台,能确保其学生站得高望得远;名牌大学科学与技术力量雄厚,能确保其学生既能学到高深的理论,又能掌握到高精尖的技术,实现理论与技术的完美对接。未来国与国的较量、人与人的竞争,就是看谁掌握了高精尖的技术,谁就有话语权和主宰权;名牌大学人力资源丰富,不但有名师还有良友,“朋友圈”高大上,确保其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高手过招,与名人并肩作战,共享辉煌成果……
        我们还围绕“大目标”教育,让“大目标”、“精神偶像”上墙,开展激情早读 、激情跑操,以及高喊励志口号,等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精气神。
        我们还大胆地列举了大批的科技界和商界的“明星”代表,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毕业于北大、清华、“985”高校、“211”工程高校等名牌大学,比如:钱学森、华罗庚、陈景润、许家印、任正飞、王健林、马云、马化腾、李彦宏等社会名流,他们绝大多数都从名牌重点大学毕业。
        我还拿自己当“名人”与马云对比,同学们都被“吓一大跳”。我告诉同学们,我不是与马云比金钱,而是比差距。本来我与马云是同龄人,同一年参加高考,都被师范学院录取,毕业以后都当了老师。所不同的是,年轻时候的我目光短浅,只把当老师当成一份工作,而不是一项事业,而马云在12岁的时候就自己买收音机来学习英语。也就是说,生在杭州长在沿海的12岁的马云已经放眼世界了,而长在大山里的12岁的我只知道养牛,眼界的差距其实从小就埋下了。同学们从“吓一大跳”回过神来频频点头称是。
        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使同学们越来越阳光和自信,并逐渐流露出坚毅的品格,他们真正地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地抵制负能量,锁定大目标,实现最大程度的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
        第三,教会学生“自信”,即用科学理论、数据和现实生活,激励学生树立必胜的信念,冲击重重困难,实现人生目标。
        说实话,任何人都有个梦想,但却有不少人因不相信自己的潜力和能力而裹足不前,更有些人因持有“阶层固化论”观点而早早地给自己盖棺定论,不求上进。其实,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无限的,每个人的未来也都充满变数。为此,我专题给同学们分析一些典型的理论和数据:
        我们的大脑好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多数人只用了不到1%,在我们的身体和心灵里面,有一种永不腐浊的东西,那就是潜在的巨大能量[4]。
        从生物学方面来看,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成年人约有10万亿个细胞,其中大脑皮层就有140多亿个神经细胞,它们组成许多神经中枢,完成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以及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高级功能[5]。
        人类的大脑容量到底有多大呢?说起来,大到难以想象!
        2014年3月份,有科学家在Nature上发表论文,论文中说,对小白鼠的大脑进行研究之后,他发现,每只小白鼠的大脑中13个神经元就占用了高达1TB的数据[6]。
        如果用电脑内存的单位来衡量人类的脑容量,有140多亿个神经细胞的大脑皮层,其存储容量就有大约10亿TB,这个数字几乎接近天文数字。当然了,大脑的学习、记忆和思维并不是简单的电脑存储。
        可见,人脑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人的潜能是无限的。
        这是人类挑战极限、挑战不可能的生物学基础。为了增加说服力,我还不失时机地以中央电视台“挑战不可能”栏目为抓手,适时推出一些典型案例,引导同学们相信:世上没有不可能的事!只要敢于挑战,什么奇迹都可能发生!
        典型案例:
        (1)郭子睿挑战“盲狙击”极限
        武警猎鹰突击队女子特警队班长郭子睿,在350米远、23米高处,并且在幕布遮挡、烟雾干扰的环境下,用30秒观察靶心,从容射击,五发五中。
        (2)脑梗老人吴光仁挑战记忆极限
        73岁的海南省万宁市曾经的脑梗老人吴光仁把圆周率背到6000位。
        甚至,我本人也利用2018年元旦晚会的机会,亲自登台演唱《青藏高原》,意在挑战“零准备”,挑战女高音,将“挑战不可能”的活动引向新的高潮。
        回过头来,我们再引导同学们分析和讨论,这些“不可能”变成“现实”的背后,其实就是“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信念在支撑,就是汗水和智慧的结合与坚守。
         三、突出的教育教学成果
        本人所任教的都安高中虽有近百年的办学历史,但因为根植于特困县,学校办学条件艰苦,设施落后,生源素质普遍较低。针对外部势力的“文化渗透”,以及社会上一些利益集团的“网络忽悠”,我率领年级管理团队,大胆提出“醒脑行动”教育课题,特别注重对学生的“自省、自强和自信”教育,极大助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获得了素质教育和高考成绩的双丰收,实现了四个“突破”:
        (1)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男女篮球队,多次荣获河池市中学生篮球比赛冠亚军。
        (2)主要以壮话、瑶话为母语的都安高中,于2019年11月顺利通过英语特色学校的验收。
        (3)根植于全区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深度贫困县的都安高中,从2015年以来,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人数高达57人。
        (4)作为县级高中,在2019年的高考,把全市的文理科总分状元,以及语文、数学、英语、文科综合四个“单科”的状元,揽在名下。有9人被清华大学录取,2人被北京大学录取。
         这四个“突破”,与我校开展的“醒脑行动”教育关系十分密切,正是“醒脑行动”铸就了同学们强大的内驱力,相当于在同学们前进的战车中,不断地往油箱注入优质汽油。

    参考文献:
        [1]360百科[Z ].
        [2]严育洪.怎样教书不累人[ 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3]秦泉.哈佛凌晨四点半[ M ].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18.
        [4]沉白.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 M].北京:研究出版社,2017.
        [5]朱正威、赵占良.生物/稳态与环境[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6]科技公元.微信公众号[ Z]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