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第三中学 655504
摘要:音乐新课标明确指出:“音乐教学应不断创新教学方式,用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结合中学音乐教学实践,从营造教学氛围、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等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行研究。
关键词:中学音乐 学生兴趣 培养
义务教育的要求:中学阶段对学生实施全面的基础教育,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得到发展,为提高全民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创新学习的问题,使中学音乐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使它有力地冲击着我国延续至今的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为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传统的中小学音乐教学,虽然知识能够较为系统的传授,教师主导作用能够充分得以表现,教学过程也清晰可见。然而,在音乐实践中,这种传统统教学模式的缺陷也实在令人深省,它过分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单向灌输,强调书本知识,忽视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唱几首歌,在现实的音乐活动中良莠不分,审美能力不高,缺乏求新、求实和求异的创新精神。在学习新课标的同时,所感悟到研究我们的学生,创造我们的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深厚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已经成为当前广大教师所共同探讨的课题。
为此笔者在新课标思想的指导下,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就怎样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师生互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成功中的喜悦和乐趣,会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放评价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不断品尝到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师生互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其好奇心呢?
在“互动”教学模式下,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境,如:在教唱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时,我带领学生共同扎起彩绸,在欢快、热烈的秧歌音乐伴奏下,扭着秧歌进教室。又如:利用美丽的画面,动听的歌声去看、去听,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更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扩大音乐视野。教师随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心态,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营造音乐氛围,引导学生抓住音乐特点,“读”懂音乐,感受音乐,从而调动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音乐成为师生沟通的情感桥梁。在开放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大多数时间可以走到学生中间,缩短和学生的距离。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老师的教诲。同时在这种平等、和谐、热烈的氛围中,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和创造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上经常鼓励那些比较内向的同学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唱、大胆演。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期望性、肯定性的语言,能树立学生进步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里感受美、体验美。
1.创设舞台,展示自我
“互动”教学模式启发了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人际关系,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则通过适当点拨,发挥向导作用,促进师生间相互交往和愉快合作的和谐关系,从而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健康的个性,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得到素质上的提高。我在音乐课上设计了“小小舞会”这一活动环节,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唱、尽情地跳,把整堂课营造的喜悦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如在教唱《月光下的凤尾竹》时,我和同学们共同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伴奏下翩翩起舞。教师也可以提示学生积极思考进行创编,更换动作,使学生在律动中充分感受创作的成功感。
2.分组比赛,兴趣促学
好胜心强是学生的主要性格特点之一,而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学生最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唱”就是利用这一点,实现教学目的的。我在每次上音乐课时总是激励学生上台来表演唱,并用语言鼓励学生。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乐理知识感觉是最乏味的,我在设计学生枯燥的力度标记时,采用了分组进行抢答、表演的比赛形式来争夺红旗,从而营造了一种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
3.课堂活动,自主创新
音乐活动课是音乐课的延伸,音乐活动课这种特殊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创造思维的空间更为广阔。活动课除了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外,更多的是把活动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上器乐课时,教师除了讲课辅导外,可与学生一起齐奏、合奏。如需要配打击乐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设计相关的锣鼓点外,还可以和学生一起演奏各种打击乐器,甚至与学生演唱的歌曲做伴奏。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设计合适的伴奏音型,让他们用自己的乐器为教师演奏的乐曲进行伴奏……这种做法不但使课堂变得生机勃勃,颇有趣味,而且还达到了师生营造和谐、愉快的良好教学氛围的目的。例如:我在上《大森林的早晨》这一节音乐活动课时,由欣赏乐曲入手,感受和分析乐曲每一段的情感特点,再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用说、演、画、打击乐器伴奏这四种方式来表现乐曲。这样的活动集中了文学、艺术的内容,学生通过活动就更能理解乐曲情感,同时也增强了环保意识。所以,活动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放手让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变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师生共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尹红·《音乐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9版
[2]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
[3]《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5年第05期
正文字数:2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