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的促进作用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4期   作者:姚婷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外阅读越来越受到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重视。

        姚婷
        乌鲁木齐市第75小学  830018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外阅读越来越受到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重视。新课标提倡让学生在小学阶段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丰富的语文素材。阅读在语文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情感培育和思维发展的过程,对整个语文学习过程有极大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课外阅读   语文学习   促进作用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学习的多元化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课外阅读也被摆到了语文学习的重要位置,成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鲁迅先生曾说过:“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课外读物不仅丰富学生的知识,还可以提高阅读水平,进而培养学生高雅的情趣。
        统编版教材引入大量的美文阅读,每篇课文后面特意安排了亲子阅读,拓展到课外阅读。由此可见,教育部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不仅仅停留在课本上,一定要开拓到课外,不断阅读,丰富阅读面,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培养语文能力。
        对1-2年级的小学生,教师要考虑到他们年龄比较小,知识面小,识字不多等实际认知水平,可以选择一些插图,拼音的故事书,如《美绘本·快乐阅读-格林童话》。能拼读的故事书更能激发他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笔者会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讲故事,通过本人绘声绘色的讲故事,吸引学生阅读兴趣。比如《一年级的小豆包》、《窗边的小豆豆》、《我上一年级啦》等,这些书是学生主动拿来让笔者讲,书中小主人公和他们一样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有相似的校园经历,孩子们更喜欢阅读。再如一些图画精美的绘本读物,同样更吸引学生倾听和阅读。《大卫,不可以》、《 猜猜我有多爱你》、《爱心树》、《阿文的小毯子》等绘本读物通过图画告诉学生某些道理,寓理于画,利于低段学生阅读。
        3-4年级学生,他们识字较多,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认真判断能力,作为老师可以鼓励其多看看课外书籍,给他们讲述课外知识的重要性,陆游曾写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课堂上,作为老师要把课外书籍的知识运用到课内,如有的教师执教四年级课文《普罗米修斯》时,在课堂上讲了关于希腊神话如特洛伊的故事,精彩的故事情节吸引着学生,引起了学生的很大的兴趣。此外,阅读中外神话、儿童小说如曹文轩作品《青铜葵花》、《草房子》等纯美儿童文学对于培养学生美学气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科普读物,既可以调动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增长科学知识,丰富学生视野,可谓一举两得。


        5-6年级的学生,他们有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思想情感,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些有益的读物。“不动笔墨,不读书”,引导学生写读后感,摘抄一些好的句子、词语,为语文学习积累素材。国学经典诵读,古典名著选读,学习名人传记等既可以增加阅历,学习课外知识,又可以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更重要的是,可以潜移默化的改变学生不好的个性缺陷,对形成良好性格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课外阅读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促进作用,笔者通过日常教学实例和向有经验教师学习得到以下结论。
        课外阅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①尊重孩子的阅读选择,让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图书阅读,久而久之,孩子对读书产生兴趣。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学生会判断什么书适合自己读,选有可读性,有意义的书籍阅读。作为教师,可以和学生主动探讨书中思想,产生情感共鸣,学生会更有兴趣和信心进行阅读。本来看似枯燥乏味的语文学习,在课外读物的陪伴下,一定是精彩万分,大放异彩。
        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的素材积累。我们中国有句古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思想放在任何时代都不过时。读书,多多益善,语文学习中习作占有重要地位,想要写文章才思如泉涌,就要多阅读,积累素材。如果在小学阶段博览群书,那真是收获颇丰。写文章不会因为才思枯竭而绞尽脑汁,相反,从自我本身的内动力出发,越喜欢阅读,越喜欢习作。习作水平随着阅读量增加一定会有所提高。
        课外阅读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中华文化瑰宝奇珍无数,丰富多彩。通过阅读可以增长学生乃至教师的见识。战国屈子《离骚》诗赋,感叹“路漫漫长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西汉司马迁《史记》记载三千年历史,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唐诗宋词,各领风骚,脍炙人口,千古传颂;元曲戏剧百花齐放,明清小说巅峰之作,四大名著瑰丽无穷。此外,外国文学作品也是值得阅读,《哈姆雷特》、《老人与海》、《复活》、《羊脂球》等巨著帮助学生增长知识,获得正确的人生观。
        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阅读有利于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培养创造能力和批判精神。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学生少了阅读,各方面发展是不全面的,只有走进阅读,才能健康积极地遨游于书海。
         课外阅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每一本可读性强的书籍,传达出正能量积极的精神,通过深入阅读,可以激发学生潜在的优良品质。对于形成良好性格有促进作用。读书,像智者一样,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该做什么样的人,该具备何种思想,该走什么样的人生路。这对孩子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却很有价值。
         笔者在执教过程中通过切身经历,感受到教师正确的引导方法,可以吸引学生注意,激发阅读兴趣。希望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重视阅读的力量,为学生营造适合阅读的读书环境,同时给孩子做出榜样,阅读对语文学习有极大的显著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小学生读书兴趣的培养》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4年第六期
[2]吴霞.用兴趣点燃自主阅读的火花[J].学苑教育.2014(16)
[3]张弘.小学语文拓展阅读实践与探索[J].时代教育,20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