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英花
浙江省义乌市宾王小学 浙江 义乌 322000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够让小学生夯实语文基础,增强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有利于小学生更好地认知外界的事物。打造有效的阅读教学,能够倒逼教师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的方式方法,给予学生更好的课堂体验,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为此,小学教师要打破阻碍教学的壁垒,打造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前言:在小学阶段,语文是一门基础性且实用性的学科,学好语文不但能够增长学生的知识才干,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够为学好其他学科打下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学生需要依托阅读教材课文来学习拼音、汉字、语法以及其他语文基础知识的。但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阻碍着教学的有效发展。基于此,本文就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缺乏有效性的原因
(一)缺乏教学感染力
我们常涉及到的教学感染力,是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所呈现出来的教学氛围时不同的,给学生带来的感官也存在差异。如果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能够拥有很好的感染力,那么阅读课堂氛围会变得非常轻松,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十分高昂。反之,若教师在教学时缺乏感染力,那么课堂气氛会变得沉闷,学生学习兴趣自然会相应下降。
(二)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
在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设计教学形式上缺乏特色,教学过程也缺少激情和变化,无法有效吸引学生的关注。有些教师的教学方式受到传统教学方式影响,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无法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提升小学生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强化教师的教学感染力
语文教学的感染力,往往能够更好地打动学生,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得更加积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如下的形式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感染力: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日常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为学生拓展阅读的范围以及内容,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以及阅读教学能力,苦练语文阅读教学基本功;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充分结合教学导入,以教学情境的方式,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
在学习《大自然的声音》一课时,教师让学生们闭上眼睛,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自然界的声音,并问学生听到了什么。教师接着导入情境,大自然是我们的家园,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自然,感悟自然,聆听自然的声音。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走出教室,来到校园之中,为学生们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并让学生们说一说听到了什么声音,有什么感受。之后再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朗读中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1]。
(二)以趣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乐趣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个有趣的问题往往会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之后的阅读提供更明确的方向。为此,语文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挖掘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小学生的探究兴趣。
《那一定会很好》是一片蕴含着丰富哲理的童话故事。课文的想象力非常的丰富,是讲述了一粒种子的故事。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就是一粒种子,在经历了很多段不同的路程,每一次转变都承载着一个美丽的愿望,而愿望最终都实现了。教师可以进行问题导入,无论在森林还是在公园中,我们都能看到大树,大树梅花环境,释放氧气,为学生提供了美好的家园。每个大树都由一粒小种子长成的,但是我们今天谈到的这颗种子会说话,它说“那一定会很好”,它为什么为说这句话呢?它又有什么愿望呢?充满趣味的问题,使学生投入了课文阅读中[2]。
(三)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要想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彰显阅读教学有效性,仅仅靠语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3]。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地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能够拓宽自己的阅读视野,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的遨游,从而发现语文的魅力。
教师可以精选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单,让学生能够多去欣赏一些名篇佳作,不但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十万个为什么》、《鲁滨逊漂流记》、《安徒生童话》等等,并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做好批注,将自己的感想和疑问随机写下来,并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结语: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当前的语文教学大纲,紧紧围绕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积极的引导,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语文知识的魅力,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从而高效地完成阅读目标,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潘文杰.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应用策略研究[J]. 学周刊,2021,(02):145-146.
[2]王爱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 学周刊,2021,(01):53-54.
[3]马旦智. 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策略探讨[J]. 学周刊,2021,(01):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