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桂兰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实验小学
[摘要: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阅读是语文学习的灵魂。个性化阅读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实现了学生与文本深层次对话,建立了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个性化阅读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 辩证 语文素养
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课堂上以老师提问、分析、讲解、练习为主,绝大多数老师眼睛盯在提高学生的考分上,语文课上学生就像一只等待“灌满的容器”。新课改下《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阅读是语文学习的灵魂,个性化的阅读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下面我从以下几点浅谈一下我对个性化阅读的几点认识:
一、个性化阅读便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才能“乐读”。学生“乐读”后才会动脑筋,想办法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会学”,这样语文教学才会达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语文课上教师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搭平台,竖梯子,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阅读文本,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圈、画、做批注、提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享阅读收获,课堂上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例如教学《鹿和狼的故事》时,我首先用多媒体展示凯巴伯森林昔日的生机勃勃,然后出示凯巴伯森林现在的景象。学生对比观察,再细读课文,画出感受深刻的词句,并批注自己的感受——学生有惋惜,有不解,有愤恨,有惊叹……交流的过程中不时迸射出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个性化的阅读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敢想,会想,而且打开了学生的嘴巴,使学生敢于提问,善于表达。
如《赠汪伦》教学中,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句中:
王军体会到:“李白和汪伦是朋友。”
李华感悟到:“李白和汪伦是好朋友。”
盛夏站起来却说:“李白和汪伦不是朋友,也不是好朋友,他们情同手足,是兄弟。”他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瞧,个性化阅读使学生能够凭借自己对文本的实际感悟去触摸、理解文字,在学习的过程中个性得到了彰显,学习成果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学生在课堂上会有一种成就感。个性化阅读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个性化阅读实现了学生和文本的深层次对话
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些对话中,最关键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它是对话的根本。
只有深层次的对话才能使学生真正的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里,向作者学习语言,学习表达,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如在《桥》一课的教学中,初读课文学生画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学生反复的朗读,细读,品读去体会,感悟:“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学完课文再读环境描写的句子,学生悟出了环境描写对于烘托人物高尚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抓住描写老党员动作的词“揪”和“推”细细品味。一个“揪”字,“揪”出了老党员的无私;一个 “推”字,“推”出了父爱的伟大。
从“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这句中的“推”字“推”出了父子情深。
课文的结尾:“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这样的结尾出人意料,耐人寻味,此处人物高尚的品格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学生在与文本的深层次对话中感悟,理解了语文文本的精妙,抵达作者的心灵深处,体会到了作者的言外之意,言中之境,言中之情。个性化阅读实现了学生和文本的深层次对话,不但使学生积累了语言,陶冶了情感,还学会了表达。
三、个性化阅读便于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单向的知识传授学生会有疲倦感,进而失去了学习兴趣,课堂效率会大打折扣。个性化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成了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基于“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理念,课堂上教师点拨,鼓励,引导学生,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理解、体验,学生不用担心课堂上说错了挨批评,课堂上学生不再畏惧老师,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时常给我带来惊喜,好多精彩的课堂生成促使我不断提高。个性化阅读使我们建立了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个性化阅读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个性化阅读也不例外。个性化阅读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但是教学实践告诉我——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感受、理解、体验,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因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是有听、说、读、写训练目标的,有课程目标,有学段目标,有单元目标,有课时目标,每篇课文的编写是有编者意图的,因此,在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如果学生“滑不到位”,教师要及时引导,这样学生的困惑才能够解答,阅读的阻碍被突破,思维得以发展,为个性化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更多可能。因为受个体差异,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如果有问题,老师要及时给予纠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个性化阅读教学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实现了学生与文本深层次对话,建立了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效率,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