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鹏斌
邯郸市第四中学教育集团 056002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包含着大量的丰富的语文活动。其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和学习经验,这方面尤其体现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出发,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兴趣。本文就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引言:语言文字是人们表达思想和传递情感的重要工具,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是增强其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在帮助学生掌握丰富语文知识的同时,通过培养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由于受多方因素的限制,教师在教学中依旧存在诸多问题,读写脱节的现象较为严重。因此,教师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实现读与写的有机融合。
一、高中语文读与写的关系
众所周知,阅读能够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能够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但很多人没有认识到写作对阅读的反作用。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推敲速写的词语和句式,在感知文章结构时,也会思考阅读过的文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会文章,揣摩文章。而在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时,学生会反复思考,从文章中提炼出想要表达的情感,这样的写作过程不仅能够运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还能够再次进行文章的品读。其次,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会将一些阅读材料放在写作课中让学生进行阅读,并没有贯穿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无法使学生意识到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这种情况与课本的编排也是有一定关系的,课本会将阅读课与写作课分开编写,通常会在单元的最后设置写作教学,阅读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写作教学则重视学生的表达和运用能力,导致高中语文读与写分开教学。因此,教师要重视这一问题,创新教学方法,弥补教学中的出现的问题。
二、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1)教师应重视读写结合教学。
读写结合教学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但由于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到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忽视了读写结合教学,因此,想要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教师要重视读写结合教学,保证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共同发展。首先,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培训,提升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文化素养,使教师能够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正确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例如在《故都的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理解课文,找出文中体现故都秋景特点的词语或句子,再为学生展示两首现代诗,深刻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以“秋”为主题进行写作,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进行文学创作,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其次,教师也应主动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自身的知识储备量,以便于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理解和学习知识。另外,教师要多学习网络知识,学习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增加课堂教学资源,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读写结合教学的效率。
(2)日常积累,培养学生读写思维
读写能力的提高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情,这需要进行长期的积累和练习。读和写不分家,紧紧相连,学生们只有具备了充足的阅读积累,写出的文章才会是好文章。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注重多引导学生积累素材,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和方式。学生们学习语文时最先接触的是单字,然后是词语,再演化为成语,句子由词语组成,要想写出完整严谨的句子必须先提高自身的词汇量。
教师可以运用词性这一方面让他们对词语进行分类,或是同义词反义词之间的变化,把这些词语带入到相应的语境中具体使用。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也可通过自己提高自身的词汇积累量,比如:用一段完整连贯的句子描写周围的、不经意间看见的景物,提高写作能力,重视整体,阅读文章时注重分析文章的句子结构,更好地学习,进而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比如:给学生一些词语或一些诗句,或一些事件,让他们找到彼此之间的内在关联,或前因后果的内在关系。
(3)从阅读中提升写作
在对阅读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时,教师要通过课堂引导,拉近学生和作者以及文本的距离,让学生进行深入阅读理解,对文章的构思、核心思想、文笔运用进行分析。每一篇课文内容,都是作者自身的情感表达,同时也能反映出作者的态度。作为读者,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悟课文的内涵,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通过了解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富有情感地对课文进行阅读,并领会作者写作时运用文字进行情感表达的方式,提高学生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例如在蔺相如列传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以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为基础,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了一段完璧归赵的影视作品,让同学们对这一段故事加以写作描述,写一段读后感。学生们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和不同人物的命运和结局产生了极大兴趣,老师帮助学生们梳理完璧归赵故事的背景,作者的思路,通过阅读和写作激发学生对于古典名著的学习欲望。
(4)在实践活动中融入读写结合元素
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使学生的素养真正“亮”出来。例如,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端午节来临之际,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展专题朗读比赛,甚至可以模仿“兰亭集会”的样式,以“流觞曲水”的方式鼓励学生围绕同一主题进行诗歌朗读。还可以鼓励学生创作各种诗歌,将诗歌写作与节日文化结合起来,加深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了解,培养热爱祖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感情。学习了散文《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可以让学生设计模仿散文优美语句的写作练习,要求学生走入大自然,多多观察、多多体验,在游园、徒步等多样活动中,以“校园的秋”“这里的风景”等为主题进行写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运用的迁移能力以及感受美的能力。
(5)在课下活动中注重读写结合。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到学而生课上四十五分钟的学习质量,也要合理利用学生的课下时间,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读书交流会、读后感分享、阅读角等等,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应注重读写结合教学方式的应用,让学生通过与伙伴的分享交流对课外阅读知识有全面的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在写作中理清写作思路和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很多教师认为不应该干涉学生的课下时间,让学生进行自由阅读才能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这种想法是不对,大多数的学生好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进行自由阅读反而是浪费了学生的课下时间。即使是在课下教师也应注意读写结合方法的运用,为学生合理安排阅读和写作任务,使学生的阅读写作恩能够得到共同的提升。
结束语:
“读写结合”教学不是在短期就可以实现的,它是需要通过教师与学生在日常学习以及日常生活中,不断地进行实践才能完成的。只有将阅读与写作完美的结合到一起,才能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起到推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毛征.读写结合培育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再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9(4):24-25.
[2]读写结合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探究[J].陈达姗.新课程研究.2019(07)
[3]宋良恒.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探析[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19(13):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