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渗透策略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4期   作者:郑贺捷
[导读] 随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逐步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郑贺捷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蛟川街道中心幼儿园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  315200
        
        摘要:随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逐步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属于学前教育机构,主要针对三到六岁幼儿开展统一的德育、智育培养活动,为幼儿身体、智力、心理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幼儿教育是教学体制的基础内容,影响着幼儿的发展,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文章主要分析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渗透策略
        引言
        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幼儿心理健康问题持续增加,教育界越来越关注这一问题,但我国心理健康工作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幼儿园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相应的渗透策略。
        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幼儿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这也使得幼儿对生活具有很强的求知欲,这对幼儿的思维与认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大多是通过合作与探究让幼儿通过提出问题、收集与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等过程,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思维创造性、合作探究精神等,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分享的精神
        幼儿在小时候是不存在分享的意识的,但分享是幼儿成长中应该具有的品质,学会合作可以帮助其更好地适应社会。但是,这种意识并不是生来就有的,例如:幼儿会对属于自己的物品产生强烈的独占欲,不允许其他人触碰等。教师应在幼儿园阶段就开始培养幼儿的分享精神,树立其合作的意识。幼儿将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与幼儿园时期受到的教育有关,若是认为此时的教育无用,对于幼儿的成长教育放松,不能及时对这些错误的心理、行为进行引导、纠正,很可能会影响到幼儿将来的发展。
        2.2幼儿心理教育内容形式单一
        现阶段,在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普遍实行单一的教学形式,严重脱离了幼儿的实际活动,无法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并且,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遍局限于教学课堂中,缺乏对日常生活教学情境、游戏活动教学的重视,导致幼儿失去心理健康课程兴趣,幼儿心理健康课程效率有所降低。
        2.3家长从为人师表方面出发
        模仿是幼儿的天性,幼儿的学习实质上是一种感性模仿。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家长的道德水平,决定着幼儿的道德水准。
        2.4不注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在社会的长期发展中,幼儿教育已成为教育体系中的关键内容,现已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肯定。现阶段,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幼儿智力开发和知识教育是其中的关键,幼儿教师极易忽视幼儿的心理教育,普遍认为幼儿年龄小,不适合心理教育,虽然很多幼儿园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逐渐成为一种形式,普遍针对性格内向、行为问题的幼儿进行教育,无法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因此,在幼儿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


        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渗透策略
        3.1教师应注重自身行为传达健康的心理观念
        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心理状态,幼儿正处在一个身体与心理全面发展的时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需求更大,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思考为幼儿塑造良好心理基础的方法。幼儿园的幼儿正处在一个模仿他人的时期,作为幼儿接触较多的人,教师的言行会对幼儿产生深远的影响,幼儿与教师的互动也可引起幼儿的心理反应。做好教师素质培养的工作,也是培养教育幼儿的重要环节。幼儿园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教育知识、端正的品格,更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知识。为了更好地教育幼儿,教师也应调整自身的心理状态,以一种健康的心态来引导幼儿,这不仅是个人问题,更是一种社会责任。例如:教师可从早晚的接送幼儿中营造温暖愉悦的氛围。早上站在门口迎接幼儿的到来,用亲切的笑脸向幼儿及家长们打招呼,给他们安全感。若是发现幼儿情绪不好,及时鼓励拥抱他,幼儿会产生受重视的感觉,而处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即使有着不好的心情,也会被感染而变得快乐。
        3.2家园密切配合巩固和发展幼儿健康心理
        在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中的关键教育内容,不仅是简单的课程,需要学校、家庭的共同支持。父母是幼儿最亲近的人,在幼儿的成长、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家长需要时刻关注幼儿的成长发育。通过相关研究发现,单亲家庭的幼儿极易产生心理问题,这就突出了家庭教育在幼儿身心成长中的作用,尤其在生活压力持续增加的背景下,很多幼儿父母将更多时间、精力投入工作中,缺乏对幼儿健康成长的关心。为了有效地改善这一问题,幼儿父母需要在工作之余,抽空陪伴幼儿的成长过程,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日常生活中,且父母不能在幼儿面前正常,避免为幼儿带来心理阴影。除此之外,幼儿家长需要加强和学校之间的交流、沟通,巩固和发展幼儿健康心理。
        3.3学会反思实现自我更新
        在平时生活中,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不断提高自己。总之,教师肩负重任,必须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高尚的道德境界。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师肩负的伟大社会使命和他的光荣职责,了解幼儿教师的劳动特点,明确幼师必备的职业素养,真正热爱幼儿与幼儿教育工作,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豪情满怀地献身于培养祖国未来主人的光荣事业中。
        3.4心理教育与课程教学进行融合
        在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单纯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将其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目前,幼儿对心理健康教育缺少完整的认识,单纯地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讲解理论性问题,导致幼儿理解遇到很大难题,这就需要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全过程中,在长期的发展中幼儿的心理问题会得到改善。例如,在幼儿体育课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与游戏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可以加强幼儿之间的合作、帮助,提高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和同学进行情感沟通的方式,及时地消除幼儿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进一步提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
        结束语
        幼儿幼年时期所受的心理教育,不仅关系到幼儿早期的教育启蒙质量,更是足以影响与改变其一生的教育。这是一种潜移默化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渗透进行的教育模式,也是适合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助于了解幼儿的心理状况,更是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的有效方法,不仅为幼儿们普及了必要的心理常识,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更能使其初步掌握自我调节的能力。教师也应该提高自我水平,更加关心幼儿的心理成长,探索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途径,为更好地培养幼儿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越嫦.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途径及策略:以幼儿园教学活动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9(2):173.
        [2]石冬林.小学科学教学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与心理健康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195.
        [3]江燕妮,黄喜珊.小学科学课中渗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09):44—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