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佳丽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蛟川街道中心幼儿园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 315200
摘要: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又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最重要的源泉,即高水平、高素养的人才,这也是教育和社会紧密联系的体现之一。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人们对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越来越意识到“三岁看大,五岁看老”这一俗语的正确性,国家、社会对幼儿阶段的教育越来越重视。
关键词:教育;实践;幼儿;教师师德
引言
幼儿心理学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理论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虽然我们也会结合实验、案例引入大量的实证,但终究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只是疲于应付,不愿意成为学习的主人。于是,近些年,我尝试改进教学方法,试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以下就是我的一些尝试和体会。
1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
对于师范类院校而言,培养优秀的教师是其核心职责,教育类专业是其核心专业。而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幼儿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也处于核心地位,十分重要。从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及其教学任务来看,就是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和教师的引导,能深入认知幼儿在学校教学情境下的心理活动规律,从而建立起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幼儿教育心理学体系,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积极促进优秀幼儿教师的培养效率和效果。学生只有掌握了良好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才能学以致用,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引导和培养幼儿,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和成才。
2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幼儿教师自身实践经验不足
利用幼儿心理学和幼儿教育学能帮助教师观察幼儿学习情况和性格发展。但是,部分教师还不能熟练利用幼儿心理学与幼儿教育学来开展教学工作;幼儿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将教学活动和教学形式设计得过于单一,无法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教师无法利用开放的、具有创造性的诱导方式来帮助幼儿培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得幼儿教育质量难以有效提高。
2.2自我意识的教育问题
现阶段,在对幼儿进行德育的过程中,主要问题就是缺乏自我意识的培养。通常情况下,良好品德的形成需要建立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然而,幼儿本身的年龄就比较小,在心理发育层面也不够健全,自我意识相对薄弱。因而,在幼儿的成长阶段,经常会被外界因素所影响,制约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依照目前幼儿园德育工作开展的整体水平分析,在对幼儿的自我意识培养过程中,经常会存在不合理以及不到位的情况,绝大多数情况下,自我意识的培养都与其他培养混杂在一起,不仅影响了幼儿园德育工作开展的实效性,也严重制约了幼儿的全方位发展。
2.3教师未关注幼儿心理和生理的发展状况
幼儿教师应该关注幼儿的性格特点,才能提高工作质量。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实际开展工作,从而确保工作的有效性。一般来说,幼儿从小班开始认识数字,对数字的认识是学习计算的重要前提,而通过计算又能加强对数字的认识。从心理学的方面来看,认数能让具体实物从抽象中脱离出来,在头脑中形成关于数字的记忆,从而建立数字在形、音、义上的联系,再根据一些基本的计算方式,从而强化记忆。因此,心理学和生理学的知识都能帮助幼儿教师顺利开展教育工作。当前,很多教师为了帮助幼儿迅速理解并掌握汉语拼音和算术,大幅减少了幼儿的户外运动时间和游戏时间,让幼儿在室内进行写和算,这既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无法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3有效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成效的措施
3.1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进行知识的教学
在时代发展迅速的当下,一些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其能够被时代所适应,所以教师应该对这些新型的理念和教学方法加以吸收和运用,让其能够在幼儿心理学专业课堂上得到有效的运用,抓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吸收和学习。所谓新型教学方式,就是针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变革的一种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日常学习都能够起到重要的帮助作用。教师加以有效运用,让学生在学习幼儿心理学专业的知识时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
3.2定期开展课堂实践活动
对于具有理论性的学科来说,只有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真实的情境以后,学生才可以对这些理论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会使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感受到这些知识的实际意义。所以中职幼儿教育中的心理学专业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给予学生一些可以寝室时间的机会。比如教师在讲述与幼儿游戏相关的内容时,就可以先提前找到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游戏素材,然后再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分组完毕以后,教师就可以让每一小组派出一位学生代表去选择属于本组的游戏,选择完毕以后,就由每一小组开始轮流的带领全班同学开始相关的游戏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不但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都可以得到充分的调动,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形成较强的团队意识,最为重要的就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锻炼。最后在学生实训完毕以后,教师还要及时的指出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还要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以便学生在明白自己问题的同时,还可以不失学习心理学的自信心,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3.3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开展知识的教学
传统的教学课堂单一枯燥,教师所讲述的内容也大多一成不变,学生听得多了就很容易觉得无聊、没意思,进而对教师所讲的知识内容没有进行认真的听讲,不利于其自身知识的掌握。而在现如今的局势中,我国的科技手段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一些多媒体工具层出不穷,为人们带来了更加深刻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日常的教学过程时,教师可以将这些多媒体工具加以利用,使其能够以自身多元化、趣味性和便捷性等优势吸引学生,让教学工作可以更加顺利地开展,进一步将学生的幼儿心理专业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提高。
3.4把“竞赛机制”引入课堂
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好胜心都很强,谁也不愿意输给谁。我借助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开展小组竞赛。我会把内容相对简单的章节,列出主要内容和大纲,让同学们先小组学习,然后开展竞赛。比如,在讲到“想象的概述”时,前半节课,我把事先印好的一些关于想象定义、种类、特点的资料发给大家,让学生们自学、小组讨论、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并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定义、特点和种类。后半节课进行小组竞赛:通常把全班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6名同学,小组之间采用轮流答题和抢答相结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把握幼儿的学习特点和个性发展,将所学内容转化成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从而引导幼儿积极学习、努力探索,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获得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主动性。此外,教师还可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利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帮助幼儿全面发展,从而不断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赵燕香.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对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4.
[2]侯瑞鹤,俞国良,林崇德.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04(3).
[3]杨影.蒙台梭利课程本土化的个案研究:基于Z幼儿园的蒙台梭利教育实践[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