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4期   作者:刘志刚
[导读] 初中阶段作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

        刘志刚
        湖北省阳新县富川中学   435200

        摘要:初中阶段作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在初中教育中开展数学教学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但由于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不同于小学阶段,其中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和知识结构更加庞大和复杂,大部分初中生在升入初二后便会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觉到吃力,学习效率也会随着下降,从而严重影响了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在初中阶段的教育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便逐渐成为被现代教学工作者和教学研究者广泛关注和探讨的教学课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效率 提升策略
一、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
(一)学科因素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并且具有一定严谨性的学科,而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截然不同,其中涉及了大量的数学符号、数字问题、以及空间几何问题,对初中生的逻辑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具有十分严格的要求。但由于初中生是一群平均年龄为12~15周岁的青少年,其认知结构虽已经建立,但也仍处于初始阶段,这就导致了学生在接触和学习初中数学时,难免会存在不清楚、不明白的问题,这是影响初中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
(二)教师因素
        虽然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已经逐渐深入到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当中,但通过观察目前的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可以发现,仍有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学生书面成绩的提高,而忽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应用与选择上,也继续沿用以往“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形式。虽然也有些教师已经注意到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应用上,由于对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认识不够全面,不但没有提高教学效果,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从而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一)优化教学结构,明确教学目标,注重课前的教学准备
        课前的准备环节是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前提和基础,随着新课程改革政策的深入,课前的教学准备环节所涉及的教学任务也从原来的教师备课和学生预习两个教学版块发展成了教师备课、学生预习以及课前导入三个教学版块。但由于随着学生的成长,在学生步入初中后,初升高的学业压力也随之到来,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能够快速提高初中生的数学成绩,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在课中授课的教学环节当中,而忽视了课前准备环节的教学质量,但是这种做法无疑是一种“丢了西瓜捡芝麻”的错误行为。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若想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重视起课前的教学准备,备好教材,强化学生课前预习的学习质量,优化课前导入。


        首先,在备课时,教师可在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后,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在互联网上检索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学资源,观摩网络上名校名师的授课方式,然后再将这些教学资源进行整合,针对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来优化教学结构;其次,在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时,教师可将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总结和规划,并为学生制作时长在8分钟以内的“微课”视频,通过班级的QQ群、微信群等网络交流平台发送给学生,帮助学生明确课前预习方向,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学习效果;最后,在导入课程内容时,教师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原则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以及故事导入等方法,让学生集中于课堂,以此来强化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二)注重引导,尊重学生的主观意识,优化课中授课形式
        课中授课是决定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性因素,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数学是一门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学科,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正式的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向学生提出具有层次性和深度性的教学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自主的发现数学的本质,建构起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实现深度学习,从而提高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教学“三角形”时,教师首先可向学生提出“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三角形?”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踊跃回答,在学生总结完毕后,教师可再向学生提出“你们想知道三角形都有哪些性质吗?”的问题,在得到学生肯定回答后,教师再进行正式的授课。并且在授课中,教师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去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当学生出现意见相悖或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探讨和交流的过程当中强化自身的学习能力。最后,在课程结束后,教师也要注重对知识内容的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框架,建立系统化的知识结构体系,当然,在课后的总结与归纳当中,教师也要将学生视为教学的主体对象,可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然后让学生在课后的复习中完善思维导图,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和能力,变相的提高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总结:
        综上,数学作为构成初中教育体系的重要教学学科,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以构建高效课堂为教学目标,注重课前导入环节与课中授课环节的教学工作,尊重学生的主观意识,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促使学生通过初中数学教学得到综合成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孔小情.探究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提升课堂效率[J].南北桥,2020,(8):50.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8.049.
[2]祁胜林.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239. DOI:10.16681/j.cnki.wcqe.201924140.
[3]李喜峰.优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率 ——浅议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效能提升的策略[J].考试周刊,2020,(93):69-70.
[4]马葳蕤.以学定教——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J].中华传奇,2020,(13):44. DOI:10.12220/j.1003-9619.2020.13.039.
[5]戴雄辉.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方法思考[J].南北桥,2019,(18):200-201.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8.1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