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与生活结合的教学实践——以四年级数学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4期   作者:翁颜彩
[导读] 知识来源于生活,许多学科知识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翁颜彩
        林尘镇坦塘小学 广东省 化州市 525143
        摘要:知识来源于生活,许多学科知识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来讲,将其抽象的知识概念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的效率与水平。数学知识虽然是枯燥且无味的,但是如果在课堂中巧妙的设置一些趣味的生活情景,能够调动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觉到数学知识也不是那么的触不可及,而是充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从而不再抵触学习数学,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去接受知识。本文就将以小学四年级数学为例,探究教学生活化的实践形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结合生活;教学实践
        引言:
        众所周知,兴趣永远是学生学习道路上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积极开拓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数学学科来讲,由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许多学生都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困难的事,对学习数学提不起兴趣。而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则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态度,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原来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的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亲切感,教师便可借此带领学生一步步的深入知识,从而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的教育意义
        小学阶段的许多知识都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数学科目而言,加减乘除是日常生活交易中必不可缺的技能,大到买房买车,小到锅碗瓢盆,在交易的过程中都少不了运算。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只有打好了坚实的基础,才能够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减轻负担,更好的深入知识。
        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能够拉近教与学之间的距离,教师在将生活融入教学时,可能会选取一些日常生活比较常见的事物进行举例,学生对教师所选取的事物也是十分熟悉的,通过此举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让学生觉得教师及数学知识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遍布在自己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自己日常的思维去进行数学知识的思考,从而更好的理解并掌握知识。
        将生活与数学教学相结合不仅能够使知识更为学生所接受,并且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舞抽象的数学知识相结合,从而使问题更能为学生所接受,更好的进行理解,从而更好的进行解答。将生活事物应用于数学教学,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从而也更位积极的去学习相关知识。
        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的应用数学知识,将生活融入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原来晦涩的数学知识也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的问题,使得数学不再只是一门存在于课本上的学科,而是“走”出了书本,“步”入了生活。
        二、将生活与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的实际举措
        (一)根据学生日常进行教学情境的设置
        数学充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日常进行教学情境的设置,从而让学生更为直观的去思考问题。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进行考虑,从每个学生的共同点进行出发,探寻学生的特点,从而进行教学情境的初设。


        以《乘法交换率》这一课为例,教师在金星实际教学之前,了解到班级学生在跑步时都是根据每排五人,一共九排进行队伍排列的,教师便可对此设置问题,询问学生班级人数多少人,之后,由于跑完步后学生要做课间操,课间操的队列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散开,每排九人,一共五排,教师便可再让学生计算班级人数,最后得出两个算式:5×9=45、9×5=45,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回发现在这两个算式中只是前后因数换了位置,最终的积是没有发生变化的,从而体现了知识点乘法的意义:因数位置的变化对最终的积是没有影响的。通过讲学生日常中的跑步、课间操因素融入教学,从而使学生更好的对知识进行了解,提升教学效率。
        (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进行课前任务设置
        数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是抽象且难以捉摸的,因此就需要教师用日常生活随处可见的因素进行还原,让学生感受到原来知识的原型就存在于生活之中,从而更好的进行学习。
        就比如在学习《三角形》这一课时,教师便可布置课前任务,然后学生自行去找寻生活中三角形形状的物体,并总结三角形得特征。通过寻找学生可能会发现面包店的面包是三角形的,家中的闹钟是三角形的,马路上的提示标志也是三角形的,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三角形是由三个边构成的,两个边比较短,另一边比较长等特点,在学生进行叙述之后,教师便可进行补充,三角形是由三个边构成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不过三角形也存在等边三角形,即: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边是相等的,以及等腰三角形:相对应的两条边是相等的。通过让学生自行找寻生活中存在的三角形,从而让学生明白图形都不是抽象的,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够找到与其相对应的事物,从而在兴趣的促使下通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加强自身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注重适当性 选取学生理解的生活角度
        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范围广阔,在进行例子选取时,要注重一定的适当性,要从学生所能理解的生活角度进行选取,比如在学习《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这一课中,教师在选取例子时就要注重适当性,不可挑选一些统计全班年龄平均数等学生操作起来较为困难的方面,可以让学生自行寻找生活比较常见的角度,如对家人中喜欢喝牛奶或喝可乐的人数进行统计,从而利用学生所能理解的生活角度进行知识的渗入,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知识。
        三、结束语
        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来讲,将生活融入其中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处处留心数学知识的存在,将数学思维融入日常生活中。通过讲生活融入数学教学,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数学教学,用生活所存在的事物去替换课本中晦涩难懂的知识概念,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数学知识,更好的去理解数学知识,再深入理解之后更好的掌握并运用知识,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周伟.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实例结合方法探究[J].新智慧,2020(31):57-58.
        [2]霍志锋.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及对策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0(29):173-174.
        [3]郭锦萍.结合生活开展“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J].新智慧,2020(27):60-61.
        [4]鲍健慧.浅谈小学数学与生活结合的教学实践——以四年级数学教学为例[J].读写算,2020(26):1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