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琼月
乌鲁木齐市第六十七中学 830014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发展,历史教学的传统理念迎来了重要的革新和变革。传统刻板教学方式在当代教学中不再适用,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更多巨头趣味性的因素,增加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立体性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历史故事的深入思考和挖掘。历史故事是历史知识讲解中重要的辅助材料,在历史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将对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讨论,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故事;运用分析
引言
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对历史学习形成刻板印象,即背诵记忆是历史知识学习的重要方式。实际上历史学习关乎到文化、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是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重要跳板。历史故事具有鲜明的特征和特点,其能够对历史的内容进行有效地还原,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分析和思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对历史故事进行更有效的总结和概括,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使历史教学的多样特点得到充分展现。
一、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初中的学生迫于应试压力,在历史的学习中缺乏主动性,而且初中历史的课文内容叙事性比较强,对于学生来说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主动性。初中历史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勇于创新,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将历史故事穿插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改变沉闷的课堂氛围,增加历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初中历史的学习需要学生理解并记忆大量的内容和知识点,比如各个历史事件的时间点、意义、地位等,教师如若将初中的历史故事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用历史故事当做教师输出历史信息的媒介,繁杂的知识点被转变成生动形象的故事,方便于学生接受信息以及历史知识的记忆。
二、利用历史故事开展历史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故事需要具有真实性
历史教学是对人类发展活动的描述,其教学的理念要求教师必须坚持历史真实性的原则,避免杜撰内容对学生学习产生误导。同时在唯物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也需要保持历史故事的真实性,避免学生出现历史虚无主义的倾向,使学生对历史保持理性认认知和尊重。
(二)故事需要体现足够细节
初中历史教学时间相对紧张,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都是概略性的了解,未能对历史细节进行深入挖掘。同时我国历史、世界历史都有着绵长的发展轨迹,学生可能对历史进程产生记忆误差和误解,导致学生的学习出现额外负担。对此教师需要增加历史教学的细节,强化学生的记忆,促使学生对历史知识保持深刻记忆和认识。最后更多历史细节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有效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探究兴趣,促使学生综合学科素养的提升。
(三)故事和教学内容保持紧密结合
在历史故事运用过程中,教师需要保持故事和教学内容的充分联系性。避免教学过程中的不相干八卦知识充斥课堂,导致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分散,对历史学习失去了认同准则。只有将历史故事和教学内容紧密贴合,才能使学生基本了解特定历史的全貌,促进学生对历史发展的深刻思考。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的策略
(一)教师保持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需要培养课堂教学的活跃氛围,保持对学生注意力的充分调动,使历史故事讲学发挥更大的作用和效果。对此教师需要坚持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以幽默的语言、热情的演讲活跃课堂教学范围,使学生对历史课堂学习保持基本的兴趣,并积极配合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开场引导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故事为引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课堂教学进行有效铺垫。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清朝政府基本的外贸情况进行介绍,并鼓励学生分析通过开放贸易口岸政策,英国能否实现其商品的倾销。以此使学生了解到帝国主义的贪婪本质,使学生对鸦片战争的过程以及结果保持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百家争鸣》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将百家争鸣的历史地位进行介绍,并鼓励学生对百家争鸣的主要思想进行归类,反映出了古人怎样的思想特点。以此促进学生对古代思想的有效学习。
(三)补充介绍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利用历史故事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讲解,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历史产生深入思考的重要手段。例如,在教学《秦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秦朝统一战争的难易程度,分析六国人的抵抗为何最终都化为泡影。并借此对长平之战、荆轲刺秦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介绍,促使学生了解到秦统一战争的现实情况,提升学生的历史通识知识。
(四)强化记忆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讲故事的形式,对历史教学中的复杂知识进行简化讲解,促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发展保持清晰的了解,提升学生的基础素养。例如在教学《三国鼎立》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刘备的发展路线在地图上进行标记,学生便可以清晰的了解到三足鼎立形成的过程,促使学生对三国历史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
(五)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能够从网络途径获取丰富的历史知识和信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着重对学生历史素养进行积极培养,使学生保持理性科学的历史学习观念。例如在教学南京大屠杀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侧面使学生了解到南京作为中国首都的重要象征价值,以及日军搞恐怖主义另一目的是逼迫蒋介石政府投降。促使学生了解理性的分析历史全貌,使学生保持辩证客观的分析逻辑。
四、注重历史故事语言的表述
教师在语言表述的时候要注意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直接影响到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高低和知识学习程度的掌握。那么,教师在讲述历史故事时应注意以下三点表达技巧:(1)教师对史料和史实的掌握直接关系到教师课堂期间语言的表达程度,能对历史充分表达,则教师的语言形式就是多种多样的,前提是教师拥有深厚的历史知识和功力。(2)教师的语言必须生动简单、用词精准,所表达的必须是经过教师自身内化、浅显易懂的知识,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3)教师本身必须对故事具有丰富的情感,能设身处地的去理解故事当中的任务和情节,讲解出来的语言就富有感染力和色彩度,激发学生求知欲。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历史故事是历史发展脉络的浓缩体现,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历史故事使学生了解到历史发展的面貌以及内在逻辑,把历史故事和课堂内容有效的结合起来,利用历史故事跌宕起伏的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逻辑推理引导学生解读故事,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得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历史,产生历史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小辉.探究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灵活运用[J].才智,2020(18):175.
[2]牛俊凌.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历史故事的原则及策略[J].甘肃教育,2020(11):96.
[3]李莉娟.浅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灵活运用[J].才智,2020(15):215.
[2]陈飞山.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好家长,2019(33):80-80.
[3]陈香仁.浅谈历史故事在历史教学中的灵活运用[J].公关世界,2020(08):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