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深宏
丰顺县第一中学,广东省梅州市 514000
摘要: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中重点培养的知识综合能力,需要授课教师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进行教学课堂的科学构建。文章在明确新课改下学科立德树人教育教学目标,围绕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课堂构建展开探究,详细阐述了明确历史事件,提高时空观念核心素养;解读历史史料,提高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结合时代背景,提高历史理解核心素养;客观解读现象,提高历史解释核心素养;深化师生交流,提高唯物史观核心素养等构建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历史教学课堂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随着新课改的落地,能否落实学科素养教学成为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过科学方法的锻炼和指导,逐步形成的具有鲜明学科特征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反映出来学生对不同知识学科的全面掌握情况,以及运用该学科知识参与实践生活的具体水平。因此,在知识学科教学当中,针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开展课堂教学必不可少,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课堂教学质量的必备之举。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以及唯物史观五部分内容组成,其中不同的核心素养分别指向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不同方面。高中阶段学生已经有大量知识储备,但在历史学科学习中面对深厚的历史内涵,学生往往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对知识进行整理、消化与吸收。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目标,作为高中历史老师下面从课堂构建入手,谈谈怎样带领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科学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明确历史事件,提高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高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一种误区,他们容易将历史事件当做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对历史事件的看法较为单薄,不仅缺少将历史事件进行辩证看待的学习能力,同时也不能够将历史事件放置到发生时候的时间环境与空间环境中。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看法较为片面,缺少客观看待时间与空间因素对历史事件造成影响的素质,不利于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更深的解读。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指导学生明确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例如,在《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发展历程有清楚地认识,进而对明代以及清朝时期不同封建统治者所采用的加强君主专制的具体举措有一定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不仅要看加强君主专制的具体手段,还需要与君主专制加强的历史发展过程相结合,和当时的历史环境相结合,再进行解读,避免由于忽略时间与空间因素的集合而出现对历史事件解读不准确情况的出现
(二)解读历史史料,提高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即使学生到了高中学习阶段,与历史史料相接触的直接机会仍然较少,很多时候接触到的也只有二手史料,与一手史料接触的机会不多。在此背景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少会直接想到利用历史史料参与到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发挥历史史料与历史事件相接近的关系帮助自己进行历史事件的解读,这种情况下需要历史教师对学生加以引导并解决。
例如,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直接向学生讲解文艺复兴时候各个艺术家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共同特征等内容对学生的吸引程度不大。教师可以尝试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展示文艺复兴时候的文艺作品及其解读,通过对二手史料的运用,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史料在帮助历史学习中发挥的正确作用,并在教师引导与学生的自我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三)结合时代背景,提高历史理解核心素养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尤其是历史经典事件,必然有引发该事件产生的一定背景,而这正是学生对历史事件入手加以解读的关键点。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还原历史背景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将历史事件放置到当时的环境中进行解读,以便于学生能够提高自身历史理解核心素养。
例如,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生发展以及历史影响都进行深入解读。在学生解读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的反映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发展的文字材料,使学生能够通过历史叙述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入。从而在结合时代背景的教学中,使学生的历史理解核心素养得到积极提升。
(四)客观解读现象,提高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是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而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掌握程度则需要学生从历史事件及现象的解读入手。学生从哪些角度看待并解读历史事件,又在这一过程中得出怎样的历史判断,这都是衡量学生对历史事件掌握的不同标准,也反映学生自身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高低,是高中历史教师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入手点之一。
例如,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民族资本主义的成长历程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紧密相关,相互影响。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候,一方面需要学生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具体发展历程加以总结,另一方面需要总结与重要发展节点相关的历史中的其他现象,从而进行对照解读,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这一整体的看法更加客观,使学生的历史解释核心素养能够有所提升。
(五)深化师生交流,提高唯物史观核心素养
高中阶段学生虽然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历史知识,也对如何看待并解读历史事件形成了个人方法,但学生长期处在家庭以及校园环境中,缺乏对社会现实的深度体验,这对学生客观看待历史事件的观点构建存在消极影响。而高中历史教师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教学经验则正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机补充,促使学生能够培养更加客观看待历史事件的观点。因此,深化师生之间的教与学交流,能够使学生的唯物史观核心素养得到一定的成长。
例如,在《罗斯福新政》教学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学生更多关注罗斯福新政在挽救经济危机方面的作用,更多地倾向于用全面积极的观点看待罗斯福新政,这种情况下就容易产生对历史事件的过于主观认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政策进行总结,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发展特点相对应,发现罗斯福新政中的“国家资本主义”特点与一般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点,增加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客观认识,增强学生的唯物史观核心素养。
四、结语
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只是学科教学而言必不可少,是对学生的精准培养。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不同的核心素养进行准确解读,并在课堂教学中带领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全面探索,为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水平提升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周立悦. 高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问题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7.
[2]姜洋.利用第一手史料培育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路径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7,33(08):66-68+71.
[3]孙宜强.高中历史教学要着力处理好教材与史料的关系——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课为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7,18(03):41-45.
[4]张华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环节要素设计探析——例谈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7,18(02):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