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薇
南京市栖霞区八卦洲中心小学 210043
【摘要】在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表现的欲望和音乐表现的能力,同时节目展示也缺乏新意及学校特色。因而农村小学教师利用农村特有的田野生活创设音乐情境,引导学生将创编、歌唱、舞蹈、pk展示等与田野音乐相结合,增强学生的音乐创作力,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关键词】田野音乐;创编展演;表现能力
音乐是一门抽象的富有情感的艺术,也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的艺术。用音乐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陶行知先生的理念是生活即教育,最好的课堂不在学校,而是来自生活。通过田野音乐激发农村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表现能力,从而使农村小学生的艺术素养有一个全新的提升。
一、培养农村小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重点策略
1.创设音乐情境,走进田野生活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情境是音乐课中情感渗透的前提,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2.创编歌曲舞蹈,歌唱田野生活
通过走进田野,学生们提出想要通过自己的创编,来歌唱家乡四季不同的田野景色,于是我们决定继续组队走进田野。这次我将学生分成了春夏秋冬四组,在田野中他们涌现出了许多灵感,加上对这片从小到大生活的熟悉土地,四组同学都创编出了新歌词。
为了更好地歌唱田野生活,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我继续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歌唱教学
歌唱教学是表现音乐、表现情感的重要方式,也是小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一种形式。歌词编创完,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大增,选了一首《我爱我的家乡》作为歌谱后,便开始学唱。小学生唱歌大多喜欢用嗓子喊,气息不会运用,音唱不准,情感的抒发也不到位。首先,我让学生练气息,身体站直手自然下垂,肩膀放松不耸肩。慢慢地深吸一口气,像闻花香一样,气沉丹田。吸完气小腹保持住,嘴型唱si把气息慢慢放出去,之后再重复吸气呼气。气息掌握了之后,继续练习“a、e、i、o、u、mi、ma”等发音,用钢琴教唱练声曲。我将七个基础音比作“七个小兄弟”,让学生注意聆听并模仿,再借助柯尔文手势,正确把握音高的走向。通过训练,孩子们打开口腔,并对歌唱呼吸和发声的共鸣位置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能更好地运用到歌唱实践中去。
(2)舞蹈教学
舞蹈与音乐是相生相长的,它们彼此之间都起着孕育的作用,这两种艺术几乎就是相濡以沫、无法分开的伴侣。小学生更是有着不同于其他年龄群体的需求,他们爱说爱动,更喜欢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喜恶。而农村小学生课外很少有机会学习舞蹈,平时在教室里上音乐课的时候,引导他们跟着音乐做简单的动作,他们总是害羞放不开,扭扭捏捏的很没有自信。
3.田野音乐PK,时尚田野生活
经过一场“田园乐动”之旅,田野中的创作歌曲《我爱我的家乡》完成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养老院、街道,将这个节目献给养老院的爷爷奶奶以及街道的叔叔阿姨们。
经过一次次的展示,学生对田野中的音乐创作和表演意犹未尽,于是提出举办一场“田野音乐会”面向全校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田野音乐中来。要求是主题与田野音乐相关,吹拉弹唱形式不限,时间控制在3至5分钟之内。他们想出了用录制微视频的模式先来第一轮PK,学生将节目准备好之后录制成视频,发送给音乐老师。音乐老师收集完后编辑好发至学校微信公众号,再通过投票的形式进行选拔,最终入选的同学参加“田野音乐会”的展示,评出“最佳田野音乐节目奖”。
二、培养农村小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理性思考
1.乡土田野味是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底色
农村小学生与城市小学生相比,视野狭窄,见识相对短浅。但他们身处农村,有着蓝天白云,澄澈如洗的环境;有着田野阡陌,炊烟袅袅的水乡般的生活。因而利用特有的地理环境,带着学生到家乡田野里走一走,切身去感受乡土田野味。美丽的家乡,到处莺歌燕舞,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在田野中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己当小主人去创编,去歌唱田野生活,歌唱家乡之美。
2.跨科融通味是现代小学音乐教学的趋势
现代教育观念提倡学科之间知识的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各种形式的艺术之间的关系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渗透、影响的。因而田野音乐展示的背后,我们将融入的不仅仅是音乐学科,还有其他各个学科。
走进田野中,学生将生长的植物与科学课上所学习到的知识相串联,歌唱的时候更加有体会。在节目表演之前,我们与美术学科联手设计出更具我们学校特色、田野特色的图案和logo,来准备表演道具、头饰、服装,为音乐表演更增添了一份欣赏价值。节目表演完,学生们都有很多的收获和感触,他们在创编歌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产生的灵感,都成为了他们语文学习中记日记、写作文的素材。所有的学科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我们需要打破学科壁垒,不断进行学科渗透的可行性探索,全面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生由于从小受周围特定环境与家庭教育的束缚,缺乏必要的指导和训练。因而农村小学音乐课还需要我们音乐老师从学情出发,根据独特的田园环境,选择田野素材创设各种合适的情境,让音乐融入到生活中。同时不断钻研出更有效的发展小学生田园歌曲创作与歌唱的路径方法,改进师生教与学的方式,解决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让孩子做课堂的主人,无法用发散性思维去创新等等问题。进而让学生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增强音乐表现的能力,让田野音乐莺歌燕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静.浅谈培养农村小学生主动自信地表现音乐.[J]新课程导学,2013,(15).
[2]李娜.浅谈农村小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J].东方教育,2015,(2).
[3]包丹.让音乐课堂舞动起来——探讨舞蹈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J].音乐大观.2012,(2).
[4]张凤霞.浅谈小学音乐课堂的歌唱教学方法[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2).
注:本文系本校承担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田野中的儿童学习样态研究” 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文号:B-b/2018/0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