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美术课中开展绘本故事教学的探索和尝试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4期   作者: 唐伟
[导读] 本文根据自己在小学低年级美术校本课程中开展儿童故事画教学的一些实践

        唐伟
        西安国际港务区陕西师范大学陆港小学   陕西省西安市   710026
        【摘         要】 本文根据自己在小学低年级美术校本课程中开展儿童故事画教学的一些实践,从儿童心理、儿童故事画教学内容的选材和整合、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教学辅导和评价等方面简单阐述了自己在美术教学方面的一些体会和感悟。
        【关键词】         美术校本课程 绘本故事教学 探索和尝试
        导         言
        绘本故事教学,是儿童通过听、讲、看故事后经过大脑思考产生构思、想象、创造再现出来的一种儿童绘画语言符号。运用夸张的、自主的审美观点进行构图的艺术创造,其特点是故事内容连贯,有情节、有趣味、有感染力。
        我有幸在听过一节湘教版的美术公开课,使我对湘教版美术教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湘版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材中的《小鸟找家》、《蚂蚁搬家》;二年级美术教材中的《小蝌蚪》、《帽子回来了》等内容,由于故事浅显易懂,容易激发想象,与学生生活实践密切联系,深受孩子的喜欢。受教材内容的启发,我萌生了一个想法:将绘本故事教学运用到美术校本课程上。
        我们所做的美术校本课程是培养学生能力,促进个性发展;造就特殊人才,实现美术教育再表现,再实践,再创造的有效手段。较之常规美术课堂的内容更具针对性和系统化。在中低年级的美术校本课程中系统地开展绘本故事教学可以更加激发孩子学习美术的兴趣,充分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唤起孩子的情感和童趣。
        
一、绘本故事教学内容的搜集和整理
        校本课程没有具体的教材,全靠教师自行确定教授的内容。所以在学期开始前就要制定绘本故事的教学计划,确定每一阶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内容的选择要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目标和内容确定后,就要开始根据主题搜集相应的绘本故事了。这是一个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工作。我通过上网搜集、进图书馆翻阅、听别人讲述等多种途径搜到了很多故事并记录下来。搜到的故事要进行分门别类,有的是以动物为主题的故事,有的是以人物为主题的故事,还有生活物品类的故事。搜到的故事要进行整理,看看哪些故事适合绘画,哪些不适合。适合学生的故事也要经过仔细的揣摩和推敲,看看故事情节是否有趣,是否能够激发起孩子的想象力。教师还可以借鉴故事主题自编一些更有趣的故事。这是一项很辛苦但又充满童趣的工作,需要教师有耐心和童心。
        
二、对绘本故事教学方法的的探究和尝试
        绘本故事教学具有系统化和针对性强的特点,但如果教学方法单一,每节课都采用相同的教学方式,没有创新,那我们的课堂也会慢慢失去色彩,学生的激情也会逐渐归于平淡。所以我们美术教师要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多下些功夫。
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启发孩子的想象
绘本故事的每个内容都有情境和故事形象,教师可以根据课例内容制作教学课件,提供丰富的素材,打开孩子的思路。精心设计提问,启发孩子观察、分析、想象、尝试、发现、……例如:在为童话故事《鞋子舞会》制作美术课件时,我设计了一个家庭舞会现场的Flash课件,请大家猜一猜谁将要在这里举行舞会,引出故事的主角——各种各样的鞋子,然后根据故事请几个同学上来画一画各种鞋子,并展示各种鞋子(高跟鞋、靴子、溜冰鞋)的图片,直观感受不同鞋子的特点。

老师再引导孩子们想象会说话、会跳舞的鞋子是什么样的,他们是怎样跳舞的。在老师的引导和课件的帮助下,孩子们想象的闸门一下子就被打开了。        
2、利用情境教学法营造童话故事的氛围
我们一般认为在情境教学法中创设游戏情境仅仅是激趣,但同时潜在的与所描绘事物内容有关的动作将会传递给学生,这就是一种学习方式。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游戏、表演、欣赏、交流体验着他们所要创作的内容,体验越深,经验越强,表现的欲望就越大。例如:在上《狮子的故事》这一课时,讲完故事并引导孩子分析了故事中狮子、兔子、猴子、大象的特征后,我就请几个孩子戴着头饰上来表演。上来的孩子把动物的动作和神态特点表演得夸张生动,下面的“小观众”在老师的提示下观察得认真仔细。孩子们在下面的创作中也得心应手,构思构图出奇制胜。情境教学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
3、改编故事内容,重组动画形象的尝试
孩子们对看过的故事和动画形象了然于心。若是让他们说一下最近看过的动画片和有彩图的故事画,画一下记忆中的场面,可使孩子养成再现画面设计与形象设计的自学习惯。学生在作画时,常会对内容加以修改,可能是对原内容的记忆混淆了,也可能要着重表达自己认为美的某一情节。他们有时还采用原动画形象,联系自身的生活、游戏来创作“自己的画”。如学生画的《西游记》就与原情节不同,形象头大身子小,色彩丰富了,场面也变化了,很有儿童特点;还新增了不少孙悟空与现代人的故事,比如比武功,游太空,逛街等。引导孩子从无意识地改变原作,到有意识地进行故事改编;引导学生把原形象安排在新内容中,进行动画形象重组。让童话故事和动画形象符合孩子的思维逻辑,并赋有时代气息,让学生在绘画创作中去收获劳动成果。
4、自编(或续编)故事,画成组画的尝试
孩子常会在大人的启发下,自编(或续编)故事。每个孩子都爱编故事,而且自编的故事都极富想象力,只是我们没有足够注意,并把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让孩子用画来记录他们自编(或续编)的故事,将是非常有趣的。在绘本故事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些故事续编画的内容。例如故事画《骄傲的小老虎》的故事开头是这样的:老虎人称山中之王。有一只小老虎十分骄傲,到处炫耀自己的威武,小动物们都想征服它。有一天,小老虎遇上了……遇上谁了呢?他们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是比本领还是……请孩子们根据这个开头来编下面的故事并画成故事画。孩子们编的故事各不相同,画的也各有各的想象。有的画老虎和刺猬比收果子的故事,有的画老虎和猴子比爬树的故事,有的画老虎和猫比抓老鼠的故事。凡是他们能想到的有本领的动物都会成为他们故事中和老虎比本领的对象。很多孩子还没画完就迫不及待地要给你讲他编画的故事。可见,让孩子们画自编的故事和续编故事是最让他们自信的事了。除了各画各的故事,有时也调动大家进行故事接龙(即一个故事由多人合作创作),再分段作画。进行此类创作画,能激起孩子对文学和美术的学习兴趣。
        
三、对绘本故事的辅导和评价
心理学家曾研究过孩子绘画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最佳年龄是6至7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天真烂漫,他们画画时是无拘无束的,思维基本处于平面的二维空间知觉,造型表现的特点是图式化、装饰化。教师在辅导孩子画画时如果不了解这些特点,过早地去强调构图知识,以画得象与不象来评价孩子的画,那一部分孩子就会慢慢对画画失去信心。特别是对绘本故事的辅导更是如此。在辅导孩子画故事时,教师要蹲下来和孩子对话,倾听他们画中的故事。你会发现他们讲自己画的故事时是那么的陶醉、开心和自信,教师这时应给予及时鼓励。如果你发现孩子的画中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你应该以一种平等的口气说:“老师可以给你提点建议吗?我觉得如如果……会更好一些。”这样的话会让孩子觉得亲切,他们会更愿意接受你的建议。对绘本故事的评价应该以多鼓励、多表扬、多展示为主,尽量不要去批评孩子画得不好,讲话要讲究方法。当然,坚持做好这些需要教师对孩子发自内心的爱,需要教师有耐心和童心。
绘本故事是符合低年级儿童年龄,能融合他们生活、展示他们想象空间的一个绘画内容。他们在此绘画创作过程中充分体验角色,童心和童真得到释放的满足,并品到了学习、创作的乐趣。在儿童故事画教学中,我感悟到“教学相长”的深意:学生与我在故事画创作这个平台上,平等地进行着教学对话,他们的才智似明媚的阳光,铺洒在这方艺术空间。我迎着这片朝阳,对未来充满希望!
作者简介:
    唐伟(1992.10—),男,汉族,籍贯:陕西西安人,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现任教于西安国际港务区陕西师范大学陆港小学,艺术学学士学位,专业:中国画,研究方向:美术基础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