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玉梅
合江天立学校(四川泸州) 646200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在过去受应试教育影响,实行的是灌输式教学,学生自学学习能力比较差,思考、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等方面比较薄弱,从而影响其对道德与法治理解和感悟,这门课程教导作用无法最大限度发挥,同时也使学生缺少在学科学习中持续发展素养,阻碍立德树人目标实现。本文围绕初中道德法治教学展开讨论,主要针对在这门课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教育;道德与法治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自主学习能力人才,课程教育应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教学中注重自学能力培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置具有重要意义,可促使学生形成符合社会公德与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品质,同时也能普及法律教育,使学生做一个守法公民。道德与法治教学若一味灌输,既会让德育过于低效,还会导致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自学能力比较差。这种情况下,不仅影响课程目标实现,还会导致学生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以社会对人才要求背离,对学生发展极为不利。所以,道德与法治教学要做好自学能力培养。
一、创设良好的自学环境
初中学生有自己思想和看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单方输出做法,将课堂留给学生,让其自主学习,在学习思考过程中加深道德与法治的理解和认知。这种情况下,学生会更好内化道德与法治内容,受其影响,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质也会朝着好方向发展。同时也能让其明确学法、懂法、守法重要性,最终达到在自学中全面掌握道德法治知识,不用别人说也会在行动上履行。学习新课的时候,要求学生先看内容,自己学习,然后围绕着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探讨,把自己对教学内容认识,以及存在疑惑等提出来。学生在探讨与相互输出中,认知会更为深入,教师走下讲台,观察和加入到探讨交流中,适当和适时启发和指点,协助学生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学习。课堂留给学生,为其创设良好自学环境和条件,使其发挥主体作用和价值,教师在课堂是促进者与合作者[1]。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积极进行思维活动,不仅能更好理解和建构知识体系,还能提高自学能力,在没有指导情况下,也可依靠自身持续获取道德与法治知识,且积极践行,课程立德树人任务就能切实达成。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培养自学能力,一直都是讨论和研究重点,因为其关系着课程目标落实,以及学生可持续发展。道德与法治课灌输内容,只会让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缺乏学习动力,自学自然就无从说起。自学能力培养要建立在学生愿意学,并对教学有兴趣基础上。故而,这门课程自学能力培养中,应当创新和运用新教学方法,以此达到驱动的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道德法治教学活动,在求知欲支配下自学,主动分析和探讨,过程中理解将更深,还能逐渐具有自我获知与发展能力。课堂中可运用多媒体,利用图片、视频等,道德法治教学就变得图文并茂。课堂生动性和趣味性增强,通过创设情境使其进入到具体情境中,这样就能更好理解教材中内容,也容易共情,在自学中接受熏陶和教导[2]。以中国梦相关内容为例,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理解和感受,教师可寻找一些影片,或者是播放一些具有代表性大事件。
学生在观看中,爱国之情会油然而生,这个时候提出问题:怎么样做才算爱国?如何实现中国梦?学生在情境带动下,学习和探究热情高涨,针对这些问题会自主思考,同时也会主动交流讨论。思维会得到拓展,不仅具有自学能力,同时也能使德育目标更好实现。
三、合理运用微课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自学能力,一个重要途径是让学生课前预习。过去学生对预习理解可能是,看一下新课内容,预习达不到效果。教学要培养自学能力,就要扭转预习现状,在课前录制道德与法治预习视频,学生观看中明确预习目标,在微课指导下有条不絮进行预习[3]。不但能提高课程预习效果,为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质量提升奠定基础,还能最大限度协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道德与法治教学微课可采用翻转课堂方式,课前录制课程教学视频,学生课前看视频自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主要用于探讨问题。无论是课前自主看视频学习,还是课堂探讨,都有助于自学能力的提升。因为这两个过程中学习,均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思考有助于加深认知,处理实际问题能力也会提高,同时在此期间还能逐渐掌握自学方法。比如在学习和民族精神相关内容中,教师就可提前制作视频,让学生依据其进行自学。学生在课前对这部分内容了解,并结合自身体会,对民族精神有比较深认知[4]。课堂中解决学生自学中遗留问题,使其在探讨中,掌握民族精神内涵,培养爱国情怀。
四、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引入现实中发生的案例,将其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学生讨论积极性高,在热烈讨论中,思维活跃,对道德法治内容认识会有广度和深度,并且会情感升华,最终将其内化,自学能力提升外,还具会具有社会责任感,明确作为合格公民在生活中应当如何去做事,以及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另外,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设计问题,保证具有探讨价值,每个小组布置不同探讨任务,或者是让全体学生围绕一个道德与法治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学生在合作探讨问题中会互相影响,而且每个人都能加入,交流中自学能力会逐步增强[5]。比如牵扯到和坚强相关的内容,教师就可让学生围绕着如何做一个坚强的人?应当怎样看待挫折?学生在小组探讨中,就会将个人对于挫折的看法说出来,并结合自身经验说出如何去化解挫折所带来的不良情绪和失落感。学生在探究中会从不同角度去看待挫折,明确其对人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从而加深对这个问题认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重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寻求有效途径,通过有意识培养,促进学生自学能力提升,确保课程目标更好落实,同时也能使学生具有持续发展素养。
参考文献
[1]吴秀卿.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J]. 南北桥, 2020, 000(002):176.
[2]孙晶晶.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J]. 中外交流, 2018, 000(051):394.
[3]杨宁英.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谈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点滴认识[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8, 000(009):64-65.
[4]顾莉,刘雪纯.“让学引思”模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为例[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9(06):109-112.
[5]颜庭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新课程(中),2018(1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