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丽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罗村中心小学
【摘要】 小学生学习汉字是否有兴趣,那就得看教师怎样地引导,如何教得有新意、有方法,学生才学得有兴趣呢?那教师首先就得利用教材的优势、尽可能地挖掘孩子的最大潜能,让识字变得轻松、愉悦,让学生在识字中感受快乐;从而爱学,乐学。
【关键词】轻松 愉快识字 感受快乐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掌握汉字是学习语文的起点。尤其是那一个个天真烂漫,对学习充满了好奇心的孩子们来说,识字是打开他们学习之门的第一把钥匙,是通向任何学习城堡的一座桥梁。因此,无论是老师、家长、还是孩子们自已都渴望快速识字,并大量识字。
那如何让学生多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呢?我认为在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让学生去挖掘识字的方法和规律,培养识字的能力,体验识字的乐趣,从而乐于识字,进而主动识字。
一、寻找规律,轻松识字
中国的汉字很特殊,有的字形很相似,有的部首相同,有的读音相同。那我们在学习生字时,可以根据汉字不同的特点进行教学。这样不仅使学生减少学习难度,而且能在不断学习中找出规律,提高识字量。
1、比一比
低年级的生字有很多是形声字(字形相似),可以利用形旁表义的特点,在学生掌握读音的基础上,设计启发性的问题,启发学生联系与该汉字相对应的事物,利用比一比的方法,辨认和识记生字,并且理解字义。如教学“青、清、请、睛”,在学生开始学习“青”时,让学生掌握“青”的韵母是“ing ”,表声。在以后不同时间教学“清、请、睛”时,指导学生分清生字的哪一部分表形,哪一部分表声,并指名用加部首或换部首的方法说说怎样识记生字。“清”一般与水有关系,所以部首是“三点水”;“睛”是眼睛,眼睛也叫“目”,所以部首是“目字旁”。又如教“马、吗、妈、蚂”,它们的韵母都是“a”表声,它们的部首则分别表义。这样教学可以大大减少学习难度,找出识字规律,循序渐进,提高识字能力。
2、加一加
不同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的字。如:“各、土、退、要”加上“月”后组成“胳、肚、腿、腰”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是身体的一部分,与身体有关。不同之处是什么呢?指导学生思考,老师加以适当的提示,向学生讲清不同之处,使学生类推出字义,培养识字能力,并让学生理解这类字的规律,偏旁相同的字,意义类属相同。
3、换一换
分析比较熟字和生字在音、形、义上的异同点,在学习生字时,先复习熟字的音、形、义,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如:“躲”是朵字加“身”字旁组成,“朵”是量词,“躲”是躲开的躲,又如:“红”和“虹”都是读“hong”;“文、蚊”它们的读音都是“wen”。虽然它们各自两个字音相同而意思不同。“红”是指颜色的词,而“虹”是彩虹的虹;“文”是文章的文,“蚊”是一种虫类等。
这样学生通过对字与字的区别、比较,用换一换的方法,如“收—叫”,“完—远—园”;“听—近”等会很容易记住所教的生字,而且久而久之,学生分析生字的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4、编一编
对于会意字的教学,教师可帮助学生揭示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编一些琅琅上口的儿歌,如“不正歪,日光晃,三木森,三口品,三日晶”,让学生从中了解会意字的构字规律,自己学会学习同类别的字。
二、合理想象,探索识字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而小学生有出乎意料的想象力,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鼓励学生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进行自主性识字和创造性识字。例如识“林”字时,因为“林”是由两个“木”组成,于是引导学生联想、分析,要想成为一片片树林,就应该有一棵棵的树木组成,少木不成林;学生容易混淆“跟”和“根”两字,教学“跟”字时,启发学生要跟上队伍,就要用“脚”即“足”不停地走,所以“跟”字的偏旁是“足”;而“根”字是“树根”或“草根”的“根”,与植物有关,所以用“木”字做偏旁,教学“苦”字时,让学生联想到古时候的农民住在草房里,生活一定很苦。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辨别识字能力,培养了他们细致观察的良好习惯。
三、发散思维,愉快识字
识字的机械化,枯燥无味,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在教学中,我常常利用一些生字的组成特点,编一些简单的谜面让学生识记生字。如“从”的谜面是“两人并排走”;“告”的谜面是“一口咬掉牛尾巴”;“哭”的谜面是“一只狗,两张口”;“春”的谜面是“三人同日行”等。在老师说谜面的同时,还可以让同学们也学着来编编,看谁编得又好又多,然后大家一起猜猜是什么字?这样不但增加了学生的识字范围,还提高了识字效率。因此,通过猜谜语的形式来帮助识记生字,不仅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收到良好的识字效果。
四、动作、表情融于一体,兴趣识字
学生学习汉字时,适当增加一些有趣的动作或表情,效果也不错。如教学“小猴子下山”中的“掰”字时,我告诉大家“掰”就是两只手拿着一样东西把它分开来,并示范动作。再让学生跟着做一下。同时,教学“扛、抱、追”等字时,也让他们做一做“扛东西”,“抱一抱”,“追上去”的动作,并做做猴子那高兴、着急的样子,看谁做得好,做得像。教师从中鼓励并表扬他们,让他们在读读、看看、学学、做做中学会了生字,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总之,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文教学的最初阶段,而识字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联系具体事物,利用形旁表义,声旁帮助读音,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联想、分析,采用灵活的多样的;集趣味性、幽默性融于一体的教学方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既避免了那机械化、死记硬背的识字方法,又不会使学生学得枯燥无味;相反,学生会对识字更加产生浓厚兴趣,求知欲也会不断增强,进而提高识字能力。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研究、2002(增刊)
2、小学语文教材与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