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建模教学分析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下)30期   作者:阮琮
[导读] 现如今,为了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中学数学

        阮琮
        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宝石初级中学 湖北 咸宁437600
        摘要:现如今,为了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中学数学,就需要老师培养和锻炼学生们发现疑问、分析疑问以及处理疑问的能力,这是新时代下对于学生的要求,而中学数学建模的教学方式也就应运而生。不仅能够为学生们供给充足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时间,更能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和提升学生们的创新技能和实践技能。全文着重探讨了中学数学建模教学的意义、原则以及方法和意见,仅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数学建模;教学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互联网迅猛的成长带动了各个行业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领域。而计算机的成长也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计算机成长的基础。所以,培养和提升学生们的数学核心素养以及专业技能已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于中学数学来讲,为了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好的学习数学,不仅需要学生们有着较深的数学知识作为基础,同样也要培养和提升学生们的创新意识,而中学数学建模的教学方式也就应运而生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处理问题,以此来保障学生们全方位的成长。
        一、中学数学建模教学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团结协作意识
        针对于中学数学来讲,中学数学建模的教学方式就是为了确保学生们能够学会并掌握数学知识,既能运用数学方法和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同样也能促使学生们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处理掉问题。不仅让学生明白了团结合作才能共赢的道理,也将课堂还给了学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学生培养和提升团结合作以及沟通交流的能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学数学建模的使用指的是通过利用数学思维、数学方法以及数学的基础知识处理实际生活中发生的问题,对于学生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起到了巩固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利用数学的思维、方法以及知识创建模型,继而处理实际的问题。中学数学建模教学方式的运用加强了学生课堂上学习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能够使得学生们意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而不仅仅只是解决数学问题,而是可以通过创建数学模型,处理掉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对于自身的分析技能、理解技能以及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起到了极大的影响。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
        数学最为重要的就是问题,问题是什么、如何进行解决、利用到了那些知识等这都是学习数学最为关键的核心内容,而数学建模同样也是这样,数学建模包含的问题千变万化,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中都会有所涉及,而处理问题的关键同样也是千变万化的。针对学生们来讲,每一个学生生活的环境、遇到的问题都会存在的不同,所以,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实际生活,提出相应的问题,继而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思索问题的处理方式。不管是发现、分析、处理等都需要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进而找到解决的方法。数学建模对于学生们的思维技能、创新技能等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反过来讲,数学建模同样也可以促进学生们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对于学生们未来学习数学做出了铺垫。
        二、中学数学建模教学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针对于学生来讲,由于学生们学习知识需要自己主动的、独立的学习,而不能老师强制性的要去学生学习,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让学生们主动的去了解、去学习,老师是学生们学习知识的引导者、辅助者。老师在引导学生们进行数学建模时,需要让学生们进行合作、沟通,老师则是学生们的辅助者,让学生自己进行学习,进而提升学生们创建数学模型的能力。
        (二)问题多样性原则
        数学建模的问题来自多个方面,涉及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但同时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经常看到的、遇见的。所以,老师在启发学生们发现问题时,就可以让学生们意识到数学建模的问题并不是单一化的,而是多种多样的,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更让学生的眼界得到了提升。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在中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的运用两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数学实践的运用就是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核心内容。

但是在实际的数学教授过程中,没有办法将数学知识完全的运用到实际的问题中去,但是数学建模对于学生们的要求就是大范围的运用数学思维,逐渐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能够分析、处理并解决问题,而通过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原则就可以做到这些。中学数学建模强调的是数学与生活之间关系,学生们应该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将数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科学的研究联系起来,进而真正体现出数学的价值。
        (四)完整性原则
        在中学学生有了相应的数学建模的基础之后,就需要让学生们通过完整、严密、科学的数学建模过程,进而能够处理掉实际生活中产生的问题,老师就需要启发学生怎样搜索数据、如何处理信息等,将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等都进行培养和提升,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去运用。与此同时,完整性的原则对于学生们如何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依然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样也能够从周围的环境中发现具体的问题,继而通过完整、科学的数学建模进行解决。
        三、中学数学建模模型示例
        例如:父亲穿42码的鞋,长度为26厘米,母亲穿39码的鞋,长度为24.5厘米,那么,当小明穿41码的鞋子,长度应该为多少?
        通过对数学题目进行分析,可以创建数学模型,即 ,将父亲和母亲的数据带到这个数学关系式当中,可得 ,通过对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行解答之后,得出 。继而可以得出数学模型为 ,将小明的数据带到该数学模型中即可得出 。最终就可以知道当小明穿41码鞋子时,鞋子长度为25.5厘米。
        四、中学数学建模教学的方法与建议
        (一)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在中学数学的教授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让学生们独立自主的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意味着学生在脑中进行了思考,进而说出了自己的疑问,这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热情有着帮助作用。中学数学建模的教授过程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体作用,能够真正的将数学的教与学生们的学融合到一起,同样也能促使学生们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与此同时,在实际展开中学数学建模时,老师要促进学生们提出问题,要让学生明白问题的关键是是什么,进而能够分析问题,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教学内容
        老师在进行中学数学教授时,可以通过数学教材中的内容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相融合,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具体化、数学化,通过创建数学模型来处理问题,老师在带领着学生们创建数学模型的同时,也能够使得学生们更加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进而将学生们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热情激发出来。
        (三)立足生活问题与社会热点问题
        数学问题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实际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不管是社会中发生的大事,还是市场中经济的变化,都可以为数学建模供给材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处理,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进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建模的巨大作用。数学建模挑选的问题包括的范围较为宽广,既能够促使学生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处理,同样也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数学建模不仅可以处理各个领域出现的问题,还能对问题进行具象化,继而提升学生们创建数学模型的能力。
        五、结束语
        言而总之,中学数学建模的创建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学习数学,对于学生们思维技能和创新技能的培养和提升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老师在运用中学数学建模的教授过程中,需要将学生看成是主体,进而将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持续提升,最终使得学生全方位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朱浩楠,陈夏明.中学数学建模社会活动的建设及其经验——以“2020年京-湾数学建模线上夏令营”为例[J].数学建模及其应用,2020,9(03):88-93.
        [2]李娜,张晋宇,沈阳.20世纪以来中国中学数学课程中数学表征能力的发展趋势与启示——以几何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03):36-41.
        [3]陈婷,孙彬博,张彩云.百年高中数学课程能力目标发展的回眸与反思——基于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文本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06):5-9+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