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下)30期   作者:张华
[导读] 小学数学教育中,对于生活与教育间的关系教师应当充分关注

        张华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黄鹿镇青市学校    618117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中,对于生活与教育间的关系教师应当充分关注,发现生活当中的问题,并以此为出发点与着力点,以创造性的方式,引导学生处理实际问题,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以及学习效率不断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生活实际;结合
        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里,触及到的数学知识较为浅显,因此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就更多。通过将生活加以总结与提炼得到了数学知识,也可以反向利用数学简化生活解决难题。在教学课堂上,转换思想拓宽眼界把学生认知、年龄、心理作为立足点,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数学不再抽象、缥缈,变为小学生们摸得到、看得见的学科,改变既往认为数学只是符号和定义的这种刻板印象,学习起来更加轻松事半功倍。这样对于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和数学思维的形成,起到了正向作用。所以在小学这一学生启蒙培养学习兴趣的阶段中,教师借由妙趣横生的生活化活动,将数学与生活联动尤其凸显数学教学的实践意义,并且能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对数学产生兴味,以期完成激发学习数学热忱的目的。
        一、生活与教学先结合的必然性
        第一,将生活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能够使得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为浓厚。与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不同,数学往往是枯燥难懂的,所以势必要将二者有机结合,数学独特的魅力才能尽情绽放,让数学不再索然无味、难以理解。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们生活背景的时候,小学生才会对学习的内容更加感兴趣,进而能自觉接收知识,接受程度更高。从学生们熟悉地场景切入,循序渐进的引导出课堂知识,使学生好奇的求知欲激增,让小学生自发地学习探索数学的奥妙。
        第二,息息相关的二者,能让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与数学知识节节攀升。在普通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在潜移默化间引导学生自己将数学与生活融合在一起,并提升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之后的学习里,小学生能驾轻就熟地利用数学中的知识解决生活难题。小学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相联系,在生活化教学中,小学生可以获取更多地数学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处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获得更多实用技能。使得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并提高解决具体状况的能力,由此当遇到实际问题之时才能分析问题,并进行有计划地研究,有策略地观察现象,由此培养全面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的有效策略
        1.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习
        尽管小学数学所需的知识较为简单,但仍然掺杂着不少枯燥、不易懂地数学语言,使小学数学变得抽象。在遇到此类知识时学生容易处于云山雾绕的状态,听课时有种恍惚感。究其原因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对于事物的理解以具象思维为先,在理解抽象数学知识时常会倍感无力,可能还有一些恐惧数学,更有甚者是厌恶数学。所以必须让小学生的这些思想消除掉,从学生们的已经储备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运用他们经常接触的生活内容,并展示其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以帮助他们理解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知识,不断引导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以及探索心。这样他们才会对学习数学充满欲望,牢固掌握数学知识,大幅提升数学学习效率。如果教师想要创新自己的课堂教学形式,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方法,一方面通过不断地熏陶学生,带给学生更多的积极元素,促使其产生更为强劲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利用情境结合教材内容,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吸收新知。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育的课堂上,可以模拟生活实际情况用更加生动的教育方式引入数学知识。


        例如,讲解时间单位“时、分、秒”的时候,教师将家里常见的钟表拿出来为学生们展示哪个是时针、哪个是秒针、哪个是分针,学生们对时、分、秒指针的认识也将更加具象。为让学生对时间单位有更具体的认识,教师以学生们早起和上学的时间为例子,让他们感受1小时是多少,1分钟是多少,使得他们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此外,在《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地将数学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进行联系。为让学生对图形的边长、周长以及其他相关知识更了解并加以运用,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给出以下例题:一个桌子现在需要在周围围上花边,已知其边长为10dm,求做出花边需要多长的材料?邻居家的菜园需要建造篱笆,已知其宽为4米长为6米,求邻居王奶奶所要建造的篱笆长最少应为多少米?钢丝围成的正方形,宽为10dm,现在要用该段钢丝围成长方形,假设宽是7dm,求它的长应为多少dm?在课堂上生动的案例作为例题,对于图形理解更加的迅速,进而强化学生生活体验,在解题的时候,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数学题,在脑海中转变成具体的事例,也就能将问题充分理解,也就能高效地解决数学问题。
        2.从实际生活获取灵感革新教学方式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常会让小学生感到无聊,认为学习枯燥、抽象,出现注意力不够集中,学习起来效率不高的现象。为解决此问题,数学教师可以采用与生活实际结合的方式,对数学教学方法进行大胆创新。从小学生角度出发,发掘和收集实际生活中地数学问题,将这些内容融合到教学中,大胆革新教学方式,让教学内容变得多姿多彩,才能使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的奇妙之处,使得课堂更为丰富生动,学生也会发现数学知识具有极大的价值。以实际案例为切入点,把抽象的知识变为具象的生活案例,积极地指引学生们探究数学知识和背后的奥秘,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地学习,学习效率也将逐步攀升;学生获得用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难题的方法与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3.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与核心素养同步提升
        小学数学寓教于生活,不仅能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好奇,激励学生主动去了解、探索数学,使学生爱上数学,还可以在生活当中将数学化为工具实际利用,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而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需要从数学练习题着手,并要避免过多数量练习、单一项目练习,而是将数学问题变形为生活问题,使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假如只是单调的练习形式,有可能会让学生觉得数学只是空中楼阁只存在于书本中,数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当走出课堂和考场,也就无用武之地了。因此,必须重视生活实际联系题的锻炼,让学生主动处理生活问题真正地感受到数学真正魅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每当教师教学完某部分数学知识后,都会带领学生练习某些习题,这会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学习,而有些教师仅会使用教材中的习题,有些学生已经掌握这些规律,会在课前抄写课后习题答案,以便在课堂练习时蒙混过关,这就不能起到强化学习的效果。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给学生提出预先准备的与生活实际相关的习题,或者可以当堂即兴编写习题,这就可以有效地预防这些问题,同时可以达到强化学习的目的。
        三、结论
        总之,将小学数学教学融于生活中,使得小学生真正爱上学习,学习兴趣得到明显提高;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的能力稳步提升,学生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必须运用多种方法结合生活实际,强化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学的最高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平香.论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24):94.
        [2]石新祥.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分析[J].文理导航(中旬),2019(1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