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崇明
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仙源乡新市小学 336108
摘要:学习兴趣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如果对数学具有浓烈的兴趣,那么就会自主地进行学习和探究,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各种问题。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如何激发农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激发;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引言
在传统的农村小学教学中,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缺乏家长的约束和管教,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使得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很难提起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严重,缺乏先进的教学方法,只是要求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反复的练习,从而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农村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被动式学习
就目前的教学实践而言,部分农村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缺乏学习的参与感,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以及自主性得不到培养。长此以往,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不畅,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教学缺少针对性,教学效果不佳。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现代教学设施落后,教学内容过于宽泛,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
(二)师生互动不充分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一直存在师生互动不够充分的问题,正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和师生互动的不足,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提高,甚至会对数学产生厌倦心理。此外,还有许多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不感兴趣,长期重复工作可能导致教师缺乏耐心和犯错,实际教学工作敷衍了事,只注重围绕教材进行教学活动,缺乏对创新教学方法的热情。
二、激发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探索力是学生的基本能力,拥有探索力的学生,能够找到自己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超过常人的机敏。很多农村学校的学生都比较适应老师强制管理的传统教育模式。但是这既不利于学生发挥自身的潜力,更加不利于提高学习教学效率和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
真正好的学习模式是学生自主探索,老师在旁引导,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到问题的解答。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会发动自己的创造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寻求方法和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就得到了提高,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就是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
(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自身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为了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需要树立全新的教师观,用心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和引导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使学生喜欢教师,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人们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加强对学生数学知识的传授,还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用爱去感化学生。
(三)将生活化元素融入教学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小学数学与生活是一种协调统一的关系,生活场景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数学理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将生活中的细节与教材内容进行巧妙结合,为学生打造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进行教学案例设计时,应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学习兴趣点,创建趣味性的教学情境,重视观察生活细节,将生活中素材融入到实践教学当中。
(四)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家长是老师除外学生的另一教育者和引导者,因此,家长绝对不能缺席学生的学习。在学生在校情况出现问题时,教师应该及时地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情况,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情况,让家长帮助分析学生产生此类情况的原因,争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实现家校共同的管理和教育引导。虽然,教师不能保证与家长进行实时联系,但是可以利用家长群、家长会等方式向家长传达信息。让家长能够主动向教师反馈学生在家的学习状态,实现家校之间的沟通。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的同时,引入现代教学方法,整合教学资源,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教师必须努力促进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通过对自身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技能的提升,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融入生活化的元素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等方式创新出更适合的教学策略,为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提供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廖素莲.如何激发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J].新课程(上),2017(09):161.
[2]王青.如何激发农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08):153.
[3]杨正勇.如何激发农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中华少年,2016(09):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