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土壤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建筑设计管理》2020年20期   作者:王波
[导读] 近年来,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在污染治理、生态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也有了较大比例的上升。

        王波
        安徽长之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省合肥市230041
        摘要:近年来,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在污染治理、生态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也有了较大比例的上升。但是我们应当看到,我国的环保治理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尤其是土壤污染,像土地沙漠化、土壤酸碱化以及重金属污染等问题亟待治理和解决。为了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全面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稳步推进,必须深入分析土壤环境污染背后的成因,为土壤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环境保护;土壤污染;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策
        土壤是一切经济建设和人类活动开展顺利进行的基础,我国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土壤资源丰富,但是在近年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得部分区域土壤污染严重,土地沙漠化、酸碱化、化学重金属污染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土地利用率,也给人们的健康生活带来了极大危害。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对于土壤依赖程度较大,土壤污染也间接地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我国土壤环境保护工作势在必行,而只有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经过分析,我国土壤环境保护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1土壤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1法律法规尚不健全,难以形成保护体系
面对近年来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我国相继出台了多部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例如针对大气污染的《大气污染防治法》、针对海洋污染的《海洋环境保护法》等,但是对于土壤污染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相对较少,而且难以从细节方面进行量化规定。究其原因,其一是因为土壤污染成因复杂,像“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和废渣)”、生活垃圾(塑料袋、垃圾堆积)、农业污染(化肥、农药)等,都会导致土壤生态结构破坏,由于成因复杂,因此,很难用法律进行单一界定;其二是我国尚没有形成统一的土壤环保立法意识,而是将相关的土壤保护法规纳入了其他体系,例如《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虽然也从法律上进行了规定,但是专业性不足,难以对土壤问题进行细化分类,不能为土壤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1.2整体环保形势严峻,缺乏有效治理手段
现阶段,我国各项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虽然各项环境污染问题都亟待解决,但是考虑到治理的经济和社会影响,又必须对各类污染问题进行等级区分,像大气污染、海洋污染等具有全球扩散性的污染问题,必须作为首要的治理对象,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环境保护和治理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程,如果没有经过周密分析盲目治理,极有可能导致事倍功半,甚至是徒劳无功。就土壤污染治理来说,由于污染原因复杂,尤其是对于工业区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土壤,如果采用“一刀切”的行政命令强行关闭工厂,虽然能够解决污染来源问题,但是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而环境治理又需要大量的财政资金做支撑,这就引发了治理与发展的根本性矛盾。因此,缺乏有效的治理手段是影响土壤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重要原因。
1.3污染治理基础薄弱,防治资金投入不足
一直以来,“污染治理问题大、环保工作底子薄”是对我国土壤环境保护的真实写照。第一,土壤污染治理缺乏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支撑。我国土壤污染成因复杂,这就给相关的科研分析工作带来了极大阻力,加上受现有技术条件的限制,对于污染土壤的修复与治理工作进度缓慢。第二,土壤污染的反复性强,即便是投入较多的科研资金,修复了受污土壤,在后期使用过程中也极易受到二次污染。第三,我国土壤污染面积非常大,而且地区分布明显,缺乏专门的土壤环境监管部门,难以发挥高效的土壤安全检测工作,无法做到土壤整体保护。第四,地方财政支持不足,土壤污染治理只能小规模开展,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4群众环保意识落后,缺乏全民监督观念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成为了我国社会的主旋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然我国的经济水平快速发展,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但是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各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也片面追求GDP的增长,引进经济效益高的工业生产企业,以此提升政府业绩。

由于缺乏相应的土壤保护机制和后期污染治理措施,使得部分地区陷入了“发展-污染-治理-污染”的怪圈,不仅给当地的土壤作物生长和群众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也间接地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此外,群众缺乏监督举报意识,不能从根本上维护自身权益,难以给污染企业和地方环保部门带来工作压力。
2土壤环境保护策略
2.1完善污染防治立法
在我国目前农业建设过程中,重建产生较为严重的用地污染,在很大程度内影响现代农业经济建设,如果要确保有效解决农业土地污染,完善相关法律访问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对其农业污染防治工作进行合理优化,实现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基于此,基层工作人员在宣传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时,需要对农民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确保能够有效结合防治工作和治理作业,同时使其在防治土壤污染时有效落实。与此同时,还需要对其土壤污染工作进行有效监管和科学监测全部在防止土壤污染工作中具有更为完善监督管理体系,保障其动态性,进而确保有效实施土壤污染防治。最后,相关部门还需要以此为基础,科学研究污染防治技术,基于土壤污染具体情况选择科学有效的污染防治办法,科学制定治理方式和修复策略,确保其合理性,进而确保能够更为有效的治理土壤污染。
2.2提升农民群众素质
通過进行相关研究发现,农民群众智慧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对农业生产效率具有一定程度的决定性影响。通常情况下,农民日常生活与土地均有极为紧密联系,因此在具体防治土壤污染时,星光工作人员需要进一步明确提升农民群众专业技术和动手能力的重要价值,进而确保在进行土壤防止污染时,能够进一步提升现场工作质量。但是,在农业具体建设过程中,农民群众文化程度具有很大程度的局限性,需要不断提升其土壤污染防治意识。在这种状况下,国家相关机构需要为其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确保能够更为科学的开展和有效落实土壤污染防治作业。除此之外,在农民日常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创新成果,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在物质和政策方面对其进行科学鼓励,确保能够全面推广农民时间过程中产生的工作经验,确保能够更为高效进行土壤污染防治。
2.3创新污染修复技术
在近几年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包括有机污染和重金属污染在内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也得到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中涉及多种修复技术,具体包括植物修复,动电修复,泵出处理修复,冲洗修复,热处理修复,玻璃管修复以及固化修复等。在进行植物修复时,植物固定作用,根际过滤作用和植物抽屉作用是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技术,科学研究土壤污染修复技术,能够确保有效推进土壤污染防治这进一步发展。
2.4实施整体性治理
在我国目前土壤防治工作过程中,整体优化是其相关工作开展的主要原则,这原则要求,在进行土壤防治工作时必须高度重视其整体化效果。基于此,科学应用该技术开展土壤防治工作时,首先,在进行具体治理工作过程中需要确保有效控制土壤污染扩散,将其始终控制在可控范围内[2]。其次,确保同步进行农业生产和污染防治,农业种植同时也是大自然调节土壤环境的一个重要方式最后还要进一步优化土壤治理,确保能够同时致力于污染和污染土壤,并将其作为整体进行有效调解,在此过程中,还需要科学应用现代科学手段,确保能够更为有效的治理农业土壤污染。
2.5确保生态平衡
        土壤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土壤污染会在很大程度内降低土壤调节性,进而造成土壤坏死。在对其进行治理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生态平衡原则展开具体作业,尽量减少化合肥的应用量,合理添加农家肥,科学改造土壤肥力,在此过程中,还需要科学翻动土壤,确保具有一个平衡的土壤生态圈,最农业土壤进行更为有效的治理。
3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完善污染防治立法,提升农业群众素质,创新污染修复技术,实施整体性治理,确保生态平衡能够进一步保护农业环境,有效推进我国农业经济建设发展,在此过程中,还需要科学处理土壤重金属污染和化学元素污染,对我国农业生产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使其进一步满足现代农业经济建设需求,为我国现代农业的有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苗在京, 魏亦山. 土地污染及农业环境保护策略探讨[J]. 农业与技术, 2020(19).
[2] 冯菁, 周诗画, 岳玉麒. 探讨土壤污染及农业环境保护[J]. 中国房地产业, 2019, 000(024):2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