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贺华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 200241
【摘 要】个性化是教育界一个历久弥新、经久不衰的话题,也是基础教育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部颁发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个性化教育从理想走入了现实。
【关键词】新时代 个性化教育
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因材施教”到“美国文明之父”爱默生的个性化教育思想;从欧洲经合组织《面向明日之学校教育:使教育个性化》的报告到中国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的21世纪以来第一个教育规划,都在极力倡导个性化教育,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一个人的个性并为他进入现实世界开辟道路”。《纲要》中还多处提及应当因材施教, 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统一起来。
一、现实背景
(一)个性化教育的概念
所谓个性化教育就是为了使学生个性发展,就要给每位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承认学生在智力、能力、社会背景、情感和生理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它以尊重差异为前提,以提供多样化教育资源和自主选择为手段, 以促进个体生命自由而充分的发展为目的,引导个体生命独特性发展的教育。
(二)现实问题
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下,学生通常被视为没有差异的同质群体,教师的任务就是以相同的步调、相同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相同的内容。 没有关注到学生本身,关注到人的发展。
个性化教育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出发,体现对人本身价值的尊重和实现,遵循了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可以弥补班级授课制带来的弊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思想,一定程度上教育公平,是基础教育转型发展的必然,“一个孩子就是一部教育史”,创造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发展方式,是思考未来基础教育的起点,学校要从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和教育育人价值等更深的层次对个性化教育进行理性思考和实践回归。
(三)时代背景
立足当下,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已在各个领域取得突飞猛进的大发展,并且已经逐渐渗透到教育领域,实现大数据与教育的融合已成为目前教育创新中不可忽视的技术手段。
现在的课堂中,课堂外,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和作用,教师使用各种软件等只能助手辅助教学和班级管理,学生利用智能学伴伴随学生的学习全过程,新时代的教育模式、学习模式正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个性化教育有了新的时代意义和可能。
二、个性化教育的实践路径思考
(一)课堂中个性化教育策略的使用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实现个性化教育需要构建差异化的课堂,即教师对学生个性做出相应回应的课堂。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这几部分进行评估,并使用一定的教学策略。
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风格、学习偏好、多元智能等方面进行评估,了解每一位学生;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灵活分组,如在日本,有“类别分组模式”和“学习方式分组模式”,前者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薄弱环节,组成不同程度的小组,在课上或课后,依据形成性评价的结果,分为发展(优等生)、深化(中等生)、补充(差等生)的不同小组进行个别学习,编定适用于这三类小组学习的个别化教材,后者则按学生认知方式、学习方式、学习策略、学习速度的差异,即按“学力的分别差异和学习的个别差异”分成若干个小组开展学习 。
(二)个性化资源的精准推送
信息时代,教师不再是知识传授的唯一载体,实现个性化教育的一大特征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步调和需求选择和获取到相应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资源的精准推送是实现个性化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资源获取的精准性和便捷性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一大特征。
图1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在进行学习活动的时候所产生的学习行为数据进行采集,运用学习分析技术分析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包括学习者的分数、线上学习时长累计、知识点的学习频次等可量化数据,以及学生浏览过的记录、做过的题目、错题记录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并根据这些差异针对每一个学习者的特点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通过教师本人或者系统自动选择相应的资源进行精准推送(推送的资源包括教师讲解视频、习题、案例、拓展知识等),能够极大程度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三)学生数字画像的构建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学生数字画像这个教育新名词诞生了,并成为教学评价和大规模因材施教的支撑力量,以一种强有力之势出现在在教育教学中,数字画像是对学生个性特征整体性的诊断和描述,并且对学生的发展做出预测,是对教育数据可视化的呈现和集大成者。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多渠道、多维度跟踪记录学生学习的全过程,采集和获取学生数据,经过一定算法的分析和处理,生成学生的“数字画像”。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拓展课学习数据的记录,跟踪分析学生的兴趣方向,帮助教师和家长进一步了解学生,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当学生成长过程的大量数据被采集并且累积后,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教师对学生的认知风格、兴趣、特长、未来发展方向等的评判,基于此给出的指导和学生建议将更加科学和理性。
教育借助技术进入大规模因材施教的时代,数字画像将建立记录学生的课程学习及成长经历的数字档案,学习评价不仅看学习分数,更关注学生在哪里学了哪些课程,在学习中收获了什么、体验了什么、分享了什么、创造了什么。运用大数据分析, 可以精准描述学生的知识掌握、个性特点、学习过程、学习难点、认知风格、心理问题等问题,实施针对性、个性化的教学策略, 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问题与思考
我们对大数据时代的个性化教育充满着期待并进行着实践,但其中有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如数字画像的精准性、学生数据的安全性等,大数据的价值在于可被积累、被挖掘、被利用,对学习关联持续的追踪和挖掘是教育大数据的核心价值。网络数据、数字画像使得学生的成长更加透明,技术越发达、数据越过于集中,我们对其安全性就越担忧,数据、隐私的泄露,正成为当下社会人们的焦虑点。
参考文献:
[1]冯秀强.个性化学习中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21).
[2]马天琛 李怀杰.大数据时代个性化教育理念及实践路径创新探究[J],社科纵横,2019(3).
[3]张崇善.当代世界个性化教育发展取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1(11).
[4] 郅庭瑾.多元智能理论与个性化教育:诠释、悖离与超越[J].上海教育科研,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