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红杰
(商丘市梁园区新建路小学 476000)
摘要:估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生从精细化学习向预估精细化学习进行过渡。通过估算的学习,让低年级的小学生学会估算、会用估算,因此小学生估算的学习更应该切合实际,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重点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走出来,注重估算意识的渗透,利用估算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低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各方面的能力尚未发展成熟,所以,在进行估算能力培养时一定要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并且估算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练习,并结合实际学习到的能力,教师一定要具有足够的耐性,创造学生应用估算的环境,从而增强他们的估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估算能力;培养
估算是指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对事物做出的一个预判,其结果并不代表真是结果,只是对结果的合理猜测。我国小学教育引入估算教学已经很长时间,但是,从来都还是作为了解的课程进行讲解,并没有注重学生这方面能力的训练。而估算是小学生数学素养与能力的体现,估算可以运用到数学的学习和验证中,是学生进行自我检验的良好工具,所以估算能力的培养应该受到重视。
一、培养小学低年级估算能力的重要性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比较广泛,从某一方面上讲,估算也是对小学生数学计算思维的一种,针对低年级的小学生进行估算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其数学思维的活化,将生活与实际结合起来,更容易让小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强化小学生的数感
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普遍表现的不高,这是因为他们对数字没有对汉字的直观认知,数是一个抽象的符号,不像汉字是实际感受到的,所以数学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化的科目。而估算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小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字代表的含义,以及与实际生活中数字的运用和对应关系,有利于数学关系的学习。估算也是让数字实现具体化的一个途径,从而加深学生对数的认知,提升数学的学习兴趣。
2.锻炼学生的观察力
数学是数的规律性学习,是一个系统性的科目,其教学的连贯性较强。所以数学的学习也是小学生规律性学习的基础,而估算,在强化小学生数感的基础上,对小学生的观察力也有一定的提升,这主要体现在,估算并不是乱猜一通,而是根据现有的条件进行结果的预判。这就需要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虽然估算的结果不讲究正确与否,但是其是数学计算的一个根据,只有对估算的对象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观察才能做出与结果相近的估值。所以在估算能力培养的同时,运用估算,可以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3.帮助学生树立检验意识
检验是数学学习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是对结果进行的验证,检验意识的树立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通过估算的学习,在计算之前养成对结果进行估算的习惯,是对实际结果进行的一个检验。通常估算与正确结果之间只存在稍微的差别,一般估算的结果与计算结果相差较大或者与实际不符,这就说明某一个结果出现了问题,通过验证找到问题的原因,从而降低在计算中的失误。
4.锻炼学生的计划能力
通常估算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主要体现在一些日常计算和日程安排以及预算方面,学生通过估算能力的锻炼,掌握一些必要的生活常识和生活技巧,从而认识到事情大概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什么等等。最常见的就是小学生帮助家长做家务或者从事一些跑腿的事情时,根据家长的要求核算需要的钱或者花费的时间等。有助于帮助小学生对事情做规划,做事有计划,从而减少学生的不必要操作。
二、估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1.贴近生活,培养兴趣
教师基于数学的严谨性,总是一直教育学生对数值进行准确性和正确性训练,缺乏对估算的训练。从实际的生活来看,估算被更加广泛地运用,而这正是数学教学中确实的一部分,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估算的训练,结合实际生活锻炼学生的估算能力。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学习与兴趣有很大关系,因此低年级的估算意识应该从兴趣入手,而他们对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比较熟悉和感兴趣,所以在估算能力训练的时候应该从估算的应用价值入手,让他们学习如何的运用,而不是简单地认识或者是凭空理解,那样就无法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数豆子》中,我设计了两个问题情境,
1.不用数,你能估计出黄豆的颗数吗!
学生会说: 20多颗,25颗以上,30颗,30颗左右……但是不能准确说出多少颗。于是我告诉同学们这就叫估计。
并告诉同学们:估计的数值一般用离估计数值较近的整十数表示,这样为估算提供方便。如刚才有同学说“20多颗”、“30颗左右”。再数一数看,部分学生数出28颗黄豆。
小结:以上的学习将为我们下面的估算,做了很好的铺垫
2.认真观察解决问题。
笑笑摘了38个,淘气摘了17个,一个箱子能装60个。
估一估,这个箱子装得下吗?
一是学生把两个数中的一个数看成整十数:
(1)把17估成20,38不变,
20+38= 58, 58<60。
(2)把38估成40,17不变,
40+17=57,57<60。
二是学生把两个数都看成整十数:把17估成20,把38估成40,20+40=60,60=60,当然箱子装得下。
设计理念:第一个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初识估算的意义,在了解意义的基础上探究第二个问题,让学生体会估算的价值。
2.估算方法和意识的渗透
估算并不是臆想的,准确的说是根据一定能的理论和实际做出的预测计算,而为了准确的估算出对象的属性,就必须对这些事物进行详细的了解,并且经常性的进行估算方法的渗透教育。低年级的小学生估算能力与教师有着很大的关系,而估算的素材从教材中多处就可以体现,每一课题都可以进行估算意识和能力的教育,都可以进行估算方法的渗透。估算方法根据估算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近似估算法、规律估算法、联系实际法等。近似估算的方法主要适用于数学的计算中,通常为了增加学生的口算能力而才去用的方法,将两个数值进行凑整,从而得出两者的近似值。规律估算法适用性具有限制性,而这种方法的渗透,主要是结合性质与数学定理进行综合的判断,从而对数值进行验证,也可以根据数学计算的规律,计算结果。联系实际的方法是运用较广的估算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贴近现实生活的问题中。
3.创设情境,实际运用
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教师在进行估算能力培养时,应该可以引导学生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从实际生活中提取训练素材,抓住学生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注重情境训练的方法,让学生融入角色,根据自身的任务从而进行相关的问题解决。同时可以结合时令和节假日进行相关的估算计算,例如国庆节、中秋节等这些属于时间较长的假期,一般都有出行或者其他方面的计划,这就是实际的问题,需要解决假期的费用问题,需要进行大概的计算,从而得到一个近似值,做好充足的准备。这样既丰富了生活体验,又学会了数学知识的运用,实现一举两得。
4.积极引导,评价方式多样化
低年级的小学生在学习和运用估算是更多的需要教师主动引导教育,在其中充当的是监督者和评价者的角色,所以,教师需要根据不同能力的学生开展不同的评价方式。学生在估算学习中通常会表现出,对估算的认知不够,认为估算就是随口说出的属性,而实际的估算是为了更好地计算以及验证,这就需要教师在估算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估算,并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让他们在估算时有个参照,从而减少无效估算。
三、结论
低年级的小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心血,同时他们的估算能力是一个持续性的长期培养过程,教师要做好长期的规划,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及时进行评价,从而实时调整方法和策略,从而将估算转化为一种常规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许志丽.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0):70.
[2]高仲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9(1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