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高校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究

发表时间:2021/3/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32期   作者:陈莹
[导读] 高校创业教育是各大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将“课程思政”融入创业教育可为高校创业教育注入新的血液
        陈莹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上海 201209
         
        摘要:高校创业教育是各大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将“课程思政”融入创业教育可为高校创业教育注入新的血液,激发学生内在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从而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文章分析了“课程思政”的内涵及其融入高校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基于目前高校创业教育中课程思政的实施情况,从师资队伍、教育体系、教育元素、平台建设等方面给出“课程思政”融入高校创业教育的路径建议。
        关键词:课程思政;创业教育;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国家发展进入快车道,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大学究竟培养什么人才,如何培养人才,为谁培养人才成为高等教育必须思考的问题。2016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动性,把“立德树人”融入到课堂当中,扎实做好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探究思政与课程相互融合的新路径[1]。为此,全国各大院校纷纷探索“课程思政”新路径。“课程思政”本质上是一种观念、理念,而不是简简单单一门课程、一种形式。“课程思政”是要把我国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一点一滴的融入课程,从方方面面对青年大学生产生影响,最终实现立德树人,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把“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引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课程思政”的引入势必为高校创业教育注入新的血液,也完善和发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2]。
一、“课程思政”融入高校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课程思政”是将青年思想政治工作与课程教学中的各方面、各环节相互结合,探索课程教学中各类育人因素,以完善学校大思政教育平台,实现协同育人的新型教育模式。它既体现了深层的教育责任,又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是服务于学生的思政教育理念。同时,思政与课堂结合,是理论与实际相互融合的重要方法,在专业教学领域内有机的融合思想政治教育,能大幅加速思政与专业学科的融合,共同推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进程,完成高校立德树人的目标,是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关键。
        高校创业教育是高校育人实践的现实体现,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要让党中央最新的创新理论成为大学生就业成才的理论指导。实践性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属性,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政教育的实践可谓相辅相成[3]。高校创业教育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要致力于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同时,高校创业教育也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另一种实践载体,爱国主义不能流于形式以及简单的完成任务,在高校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以“课程思政”为切入点,以国家创新理论及创业实践为依托,结合新时代爱国主义理论,最终从多角度加强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4]。将“课程思政”融入高校创业教育,将会进一步增加青年学生对党中央提出的创新理论的认同感,激发青年学生建设美丽中国的使命感,因此“课程思政”融入高校创业教育是尤为重要的。
二、高校创业教育中课程思政的实施情况
        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全国各大院校积极开展“课程思政”融入高校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目前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概括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力量普遍薄弱
        高校创业教育搞得好,一定离不开创业老师的付出与汗水,因此在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建立一支稳定、可靠、专业的教育团队。截止2018年,全国各大高校累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近三万门,同时结合多种线上教学平台,开设相关在线创新创业课程四千余门,全国各大高校创新创业专职教师近三万余名以及近十万名的创新创业兼职导师。根据已有数据,在高校创业教育中,专职教师所占比例较少,教师主体还是兼职导师为主,流动性较大。同时现有的队伍中,教师的专业程度不够高,职称结构也不够合理,几乎没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创业教育师资力量整体上较为薄弱,不利于高校创业教育稳步推进。
(二)创业课程的思政资源挖掘欠深入
        虽然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但是对于偏重实践和技能的创业教育,思政教育融入的还不够好。目前多数创业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传授创业技巧、解读创业政策、发现创业机会等,或多或少会忽视思政教育,对创业课堂的思政教育认识不够。高校创业教育中的思政内容不够突出,教师能发掘的思政元素较为单一,将思政教育融入创业课堂的方法也有待改进。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更多的关注解决就业困难、改变个人状况和命运等方面,没能更好地上升到学生的精神层面。在创业课程中,绝大部分都是以创业为主,缺少典型的思政教育和创业教育结合的案例,思政和创业存在明显的脱节,不能形成互融互通的促进关系。
(三)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
        高校创业教育力度不足,导致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学生因为不了解创业,不想创业,所以会对创业教育课程存在误解,从而导致不重视。在传统的教育环境里,学生还是会以学习为重,忽视创业课的重要性。部分学生在上过创业课后,还可能对创业产生误解。造成认识偏差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我们的创业教育没有落到实处,从而使学生觉得创业与自己无关,对创业过程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了解不足,不利于学生形成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创业精神。
三、“课程思政”融入高校创业教育的路径
(一)加强专职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创业教师是高校创业教育的基石,能否完成高校创业教育目标,同时把思想政治教育引入高校创业教育中,创业教师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需要加快建设高校创业教师队伍团队[5]。高校应将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纳入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规划中,解决创业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均、专业能力欠缺等问题。同时,高校应探索建设多元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融合多种专业、多种专业背景的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对青年学生进行多角度的创业教育。

此外,应吸收一定数量的具有思政教育经验的教师进入队伍,从教师队伍内部加强思政元素。
        高校创业教师要认真学习党中央的思政教育精神,区分“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融入创业教育是将思政教育有效融合到创业课堂,因此也对创业教育队伍的思政工作能力和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在建设专职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同时,应该加强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6]。同时教师应认真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创业教育与一般课程不同,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灵活变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创业,要如何创业。教师还需提高思政教育巧妙融入课堂的能力和技巧,将思政元素与创业紧密融合,使学生心领神会,深受启发。
(二)完善课程思政的教育体系
        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应完善“课程思政”的教育体系,在对青年学生进行最新的创新创业形式、创新创业知识的教授过程中,也要帮助青年学生了解中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式、就业政策以及就业压力,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课程思政”在学生的创业教育过程中尤为重要,在构建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的同时,应对青年学生的思维能力加以培养,注重课程思政的教育内容,优化课程思政的教育方式,着重培养青年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合理挖掘思政的教育元素
        高校创业教育中的“课程思政”包含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后拓展等方面的思政教育元素,合理挖掘这些元素有利于提升创业教育课程的思政建设效果。
        首先,在教学目标方面,可以将思政教育的目标加入高校创业教育中,明确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具体目标,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深刻挖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在元素,将思政与课程相辅相成的结合起来。其次,在教学设计方面,思政应与高校创业教育教学环节有机结合,探索思政与创业教育的共同点,基于此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发地融入到“课程思政”的过程当中。第三,在教学实施方面,教师应注意创业教育过程中的教育方法,积极创新,寻找更多的切入点让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也受到“课程思政”的熏陶,进而挖掘出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让学生接受更多创业教育相关思政知识[7]。最后,在教学后拓展方面,应充分认识到课后拓展是高校创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可安排学生参与创业与思政相结合的主题活动,结合生动的课后活动形式,潜移默化地开展课后思想政治教育。
(四)为学生创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平台
        在“课程思政”融入高校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根据人才培养的标准,创新课程思政教育方式,例如采取校企合作方式,优化课程思政的育人模式。实践性是创业教育的一种内在属性,创业教育的效果需要通过一定的展示才能显现出来。目前,各大开设创业教育的高校都建立了相应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各级政府也对大学生创业活动尤为重视,政府、企业与高校也都合作创办各类创业产业园区,鼓励大学生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基础。这些产业园、孵化中心为高校创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也为“课程思政”提供了一个更加生动的平台。高校在大力扶持学生创业的过程中,同时应加强对入驻学生的创业辅导以及思政辅导,使学生能在创业的同时少走些弯路,并教育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教育学生培养团队精神以及艰苦创业的精神[5]。
四、结语
        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且始终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高校的创业教育在“课程思政”的引导下,应时刻遵循国家的方针政策,根据不同学生特点,基于不同的教育方法,因地制宜,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应认清“课程思政”的基础在于“课程”,重点在于“思政”,最终的落脚点仍然是学生。坚持“课程思政”的高校创业教育工作,一定能激发出学生内在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从而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翟金德. 基于课程思政与第二课堂融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探究[J]. 改革与开放, 2018(23):133-135.
        [2].陈昊. 在线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研究[D]. 重庆: 重庆交通大学, 2014.
        [3].郑永廷.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源探究[J].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14(03):27-35, 157.
        [4].张敏.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D]. 山西: 山西师范大学, 2015.
        [5].原潇菲. 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D]. 陕西: 西安工业大学, 2014.
        [6].杨小姝.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重庆: 西南大学, 2013.
        [7].胡罗宁. 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重庆: 重庆交通大学, 2014.
        *本文系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课程思政’视角下上海应用型高校专业课教学改革探讨”(编号:ZZLX19025)、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上海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编号:C2008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陈莹,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讲师,上海 2012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