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

发表时间:2021/3/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32期   作者:张宝荣
[导读]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适应社会从封闭性向开放性变迁的需要
        张宝荣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委党校   山西太原 030400

        摘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适应社会从封闭性向开放性变迁的需要。因此,文章从内涵、意义两个维度,分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对其的践行路径进行了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社会主义;精准扶贫
        前言: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卓越优势的展现,也是实现中国强大富裕的重要保障和根本驱动力量,需要执政党始终坚持、一以贯之,并跟随时代的发展深刻阐释其核心理念,继续创新其实现路径。由此可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现今时代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党实践的重大课题,探索这一思想的深刻内涵、重大意义以及践行路径就具有非常突出的现实价值。
一、内涵
1、人民为执政主体
        对于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其原本性质就决定了整个国家需要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群众不单单是特定社会主义环境中共同生活的成员,而且是国家真正的建设主体以及权力归属方,更是我党长时期矢志不渝政策执行的坚强依靠者。“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本质上就是以“人民要当家作主”这一价值理念为根基的“人民为执政主体”的发展性阐述,是从凭借力量方视角解答了“凭借对象、支撑对象、共享对象”这一根本问题。同时逐步延伸为在新时代发展过程中特定社会主义环境共同生活的全体成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效受益方,需要政策执行主体坚持不懈地保障人民的发展是国家强大的内在要求,尊重特定社会主义环境中共同生活的成员是社会不断进步的不竭动力。
2、全心全意为民服务
        从马克思主义根本政治立场入手,人民立场是根本。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我国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践行者——毛泽东同志就概括性地阐发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政治立场和根本宗旨[1]。这一宗旨聚焦特定环境共同生活的全体成员核心关切,是我党领导人尽最大努力促使特定社会主义环境共同生活的全体成员群众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成就的根本原因。在客观存在的事实解释层面,国家强大富裕给予现实生活、内心精神的充足保障和支撑是特定社会主义环境中共同生活的成员可控感的产生根源。这一根源的性质决定了“为什么对象的问题”、“怎样为特定社会主义环境中共同生活的成员服务的问题”均可作为政策执行方可否顺利开展一系列工作的“检验题”。进而从更加深刻的层面阐释依靠特定社会主义环境中共同生活的成员创造历史这一卓越指令,同步满足特定环境共同生活的全体成员物质利益的获取与精神文化需求。
3、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
        十九大后,满足特定社会主义环境中共同生活的成员随时间不断增长的对物质性、精神性美好生存活动的需要,已成为中国国家政策执行方逐项工作的核心目的标项。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衍生的主要观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涉及了高等教育、精神文化、医疗服务、生态文明等诸多方面,需要国家政策执行方将特定社会主义环境中共同生活的成员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致力于解决新时代特定环境共同生活的全体成员的核心关切[2]。想将特定社会主义环境中共同生活的成员所关切,满足将特定社会主义环境中共同生活的成员所向往,接受特定社会主义环境中共同生活的成员之评判,调动特定社会主义环境中共同生活的成员之动能,尽早实现特定社会主义环境中共同生活的成员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愿望。
二、重大意义
1、政治意义
        在对国家或执政团体所产生的高价值影响层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特定环境共同生活的全体成员作为主体的核心主旨,保证了特定环境共同生活的全体成员当家作主的权利,也夯实了党的阶级基础和执政地位。
        一方面,拥有最高法律效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清晰明白而确定不移地认定中国是特定环境共同生活的全体成员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特定环境共同生活的全体成员是当家作主的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提出,让“特定环境共同生活的全体成员当家作主”督促着执政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全心全意践行为特定环境共同生活的全体成员服务这一根本宗旨,搞清楚、搞明白特定环境共同生活的全体成员缺少什么、需要什么,紧密围绕特定环境共同生活的全体成员的需求进行逐项工作开展,切实顺应特定环境共同生活的全体成员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3]。
        另一方面,自成立以来树立并贯彻的为特定环境共同生活的全体成员群众谋利益的初心。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砥砺前行,以特定环境共同生活的全体成员为中心,推动着特定环境共同生活的全体成员群众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支持着特定环境共同生活的全体成员根本利益的获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则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思想进行了显性展示,进一步健全了党的纯洁性建设体系,为党的执政地位巩固提供了依据。
2、实践意义
    在现实社会践行层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单单为物质与资金互相助推的特定环境的全方位发展提供了基本指导,而且为实现特定环境共同生活的全体成员群众共享共富提供了引领方针。
        一方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较为突出的现实指导功能,可以具体落实为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绿色的发展布局、动力、路径和保障。同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添新的动力,引领中国物质与资金互相助推的特定环境可持续绿色发展。
        另一方面,新时代,特定环境共同生活的全体成员群众每天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憧憬、由高到低增进平衡度不足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坚持践行可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汇聚整合为改革开放的原动力,同步促进全民的共同富裕以及个体的全面发展[4]。
3、理论意义
        从理论层面上而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丰富了由高到低增进方位体系,而且进一步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理论的新境界。
        一方面,由高到低、由旧到新增进是一个持续变化的过程,增进环境无法始终如初,发展条件也无法一成不改,由此而来的发展理论观念也时刻处于动态变化阶段。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跟随中国社会经济新常态、科技创新突破、现实新挑战进程而形成的新思想的组成部分,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应该坚持怎样的发展理念、目标,践行怎样的发展路径等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进一步丰富提供了依据。
        另一方面,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本质上而言是与科学发展相关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思想一脉相传,但又融入了现代化思想[5]。前者主要表现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依嘱接受了马克思以及中国共产党历代先辈关于由高到低、由旧到新增进的思想;后者则表现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依法依嘱接受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关内容的创新发展。比如,在关于“树立什么样的发展理念”问题,马克思、中国共产党历代先辈均先后论述了“共同实现富裕”的内容,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则在这一理念的基础上,从更加系统、全面的层面进行了科学体系的构建。
三、践行路径
1、政治建设
        在政治建设层面,思想的践行需要落实尊重特定环境共同生活的全体成员主体地位这一思想,朝着同一个方向发掘思想建党、制度建党力量,顺利构筑民心顺、党风清的良好政治生态。
        考虑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可为特定环境共同生活的全体成员共同富裕保驾护航,一方面,国家需要积极贯彻政治生活的主心骨——党的群众路线,将特定环境共同生活的全体成员对发展的憧憬以及现实社会的观点与党的意志整合[6]。并扩大特定环境共同生活的全体成员群众的有序政治参与,顺群众之关切,应群众之所求,顺利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环境“从天上拉回到地上”。另一方面,在给特定环境共同生活的全体成员群众公正、平等发展环境、权利的过程中,应以赢得民心为抓手,着力于社风建设,坚持细条各方核心作用,取得特定环境共同生活的全体成员群众的信任。
2、经济建设
        在经济建设层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践行需要将目光投向对接特定环境共同生活的全体成员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指导特殊困难区域的健康转型、发展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周而复始的良性变化。
        在现实社会经济建设过程中,鉴于处理“经济发展”、“社会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发展成果与特定环境共同生活的全体成员群众共享实现的主要障碍,需要牢固从改革创新提升发展理念、满足特定环境共同生活的全体成员群众现实需求两个维度入手,以人才建设为突破口,下大力气构筑大众创业的高层次人才。同时以体制机制为重点,从市场行为监管、政府行为担当等多个方面入手,完善现行管理机制。在现行管理机制完善构建的基础上,提高川陕、大别山、边疆地区等特殊地区的民生领域投入,开拓社会参与渠道,发挥财政资金、社会资本在新的经济增长点催生方面的合力,赋予经济建设新动能。
3、生态建设
        在生态建设层面,思想的践行需要协调绿色城市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目标,着力解决区域特定环境共同生活的全体成员群众的重大生态关切,为特定环境共同生活的全体成员群众提供更加多样、更加可触、更加实用、更加优质的生态产品。
        驱动以人为本的绿色城市构建与环境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步同行,是以特定环境共同生活的全体成员为中心的生态建设的主旨。各地需要密切合作,综合考虑周边发展环境和人口承载量、资源供给能力,破除地方保护壁垒,统筹修复生态屏障。同时从产品供给能力、产品种类两个方面,整合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城市绿地等特色生态系统。在这个基础上,着重改革排污许可制、环境质量考评机制、环境监控系统以及群众参与治理机制,牢固特定环境共同生活的全体成员群众参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地位,解决特定环境共同生活的全体成员群众关于生态的重大关切。
4、文化建设
        在文化建设层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践行需要持续满足特定环境共同生活的全体成员群众不断涌现的新的精神生活需求。落实文化生活、特定环境共同生活的全体成员性创作方针,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文化建设取向代表了特定社会主义环境共同生活的全体成员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彰显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与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相关[7]。因此,应围绕特定环境共同生活的全体成员群众这一中心,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为着力点,利用网络化平台,高度集中博物馆资源、艺术汇演资源。并引入订单式、自助式服务,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结合意识形态工作中主旋律的弘扬以及特定环境共同生活的全体成员性的把控,可以逐步拓展文化建设空间,增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感染力,凝聚中国力量。在这个基础上,以最大程度发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体特定环境共同生活的全体成员权重文化生活中的“轴”作用为入手点,从“书香中国”工程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网络文化精品打造等多个方面入手,拓展现代化平台应用空间,全面满足特定环境共同生活的全体成员群众的精神文明素质提升要求。
5、社会建设
        在社会建设层面,思想的践行需要调集特定社会主义环境共同生活的全体成员全部力量,增加特定社会主义环境公共服务供应,打造以机会平等、商业可持续为特征的民生工程范本。
        在社会建设过程中,应精准把控贫困地区特定环境共同生活的全体成员群众的现实因素,鼓励扶贫搬迁,落实配套方针。同时引入特许经营、竞争性评审等公共服务供给新形势,以机会平等、商业可持续为方针,强化对农民工、大学生灵活就业的支持,搞活社会人才体系,减缓社会发展严峻形势。
参考文献:
        [1]杨丽. 把握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0(6):45-48.
        [2]陈川, 许伟. 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理论内涵[J]. 宏观经济管理, 2020(03):21-26.
        [3]程永峰. 论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成逻辑[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49-55.
        [4]郇雷. 论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整体性结构[J]. 理论学刊, 2020(5):5-13.
        [5]李雯娟, 汤艳春.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三维解读[J]. 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1):5-7.
        [6]温泉.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研究评析及进路展望[J]. 法制与社会, 2019(025):112-113.
        [7]闫燕.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科学内涵、时代价值及实践路径[J]. 领导科学论坛, 2019(5):14-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