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鹏亮
浙江省瑞安市仙降中心小学 325208
【摘要】:一堂小学信息技术课成功与否,学习成效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学生的参与度、教师的教学模式决定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并且不断引领学生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考,去获得知识。由此,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的生成性问题,帮助学生回顾和形成循环性知识,以此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最后,教师还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搭建平台,促进学生所学知识的迁移,提升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涵养。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趣味性;教学策略
引言
趣味性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将游戏和课程相结合,发挥出游戏的趣味性作用,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若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游戏教学法,教师需要把握好游戏及教育两者之间的度,发挥出趣味性教学的辅助作用,切勿将游戏当成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但是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并未将游戏教学与信息技术课堂有效结合起来,这也影响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应加强对趣味性教学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有效应用的研究。
一、趣味性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应用的意义
(一)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优化
在传统的小学课堂中,教师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也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同时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难以形成学科核心素养,难以成为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趣味性教学的融入,不仅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同时还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打造了一个人文化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学生在课堂中可以通过游戏进行有效互动,在愉快的氛围中达到学习的目的。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参与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包含的是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而且大多以文字的形式来展现。如果教师只是枯燥地阐述文字,必然会影响学生参与信息技术课堂的积极性。如果实施趣味性教学,教师便会基于计算机这个载体或者是开展其他的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文字性知识的理解,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有利于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
教育的最佳状态应是寓教于乐,即将快乐融合到教育中,让学生在一种快乐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主动的,效率也很高。趣味性教学方法是一种新型教学法,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开展游戏活动,同时还能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信息技术知识。而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会逐步被激发,信息素养也会渐渐形成。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趣味性教学策略
(一)趣味游戏导入法
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好玩、好动,游戏对于他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采用趣味游戏导入的方法,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聚焦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兴趣导引下自主积极地学习和探究,掌握更多的信息知识和操作技能。
例如,学习“练习键盘指法”的过程中,传统死板、枯燥的键盘指法操作练习是令人生厌的,如果只是要求学生机械化地操作练习,掌握键盘字母及数字的位置,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是低落的,而教师将“对对碰”“消消乐”“希沃课堂活动”等趣味游戏导入其中,学生学习的热情得到了空前高涨,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键位,加快了打字速度、提高了正确率,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任务驱动的新方法,激发学习的潜能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堂”教学中,教师须结合教材内容明确学习任务,使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充分发挥积极学习、自主探究能力,探索和发现更多更深刻的知识内容,最终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真正激发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潜能。尤其注意的是,教师布置任务须依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情况,确保任务的操控性及实效性,避免学习任务过于复杂和抽象。例如,在进行制作课程表教学时,教师布置了学习任务:利用?Word软件根据自己想象设计出班内课程表,任务驱动了学生积极自主去探究和分析表格制作内容,学生在工具栏找到表格插入的方法,逐渐摸索和掌握表格、单元格等概念,根据表格制作任务的要求,探索到工具栏中斜线绘制、单元格合并等功能,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信息技术新课堂中,学习任务的布置,驱动了学生学习的进取心,他们都极力想最快、最好地完成任务,这样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潜能得到了激发,确保了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
(三)加强互动互助,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性很强,对小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高。教师要满足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小学生掌握实践的内容。教师要提高小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经过信息技术的实践操作来提高小学生信息技术的素质。教师可以保持小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让小学生在积极热情的学习状态中完成信息技术的学习。这样,教师可以让学生保证学习的最佳状态的保持,体验高效信息技术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最有价值的最正确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并让小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提高学习能力。
(四)依托生成问题,实现知识循环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由于小学生本身对信息技术有浓厚的兴趣,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学生的思维就会很活跃,如此就会使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具多元性及动态性。此时,教师就应该抓住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奇妙性,抓住这些生成性的问题,步步引导,实现知识的循环与拓展,进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途径。当然,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时,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改变传统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这样的课堂更能实现知识的循环。
结束语
简而言之,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应该实现内容的创新、形式上的创新,这样才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获得成长。除此之外,教师要注重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在实践中去感受抽象知识的具体化,从而实现学生知识的迁移,提升学生的信息涵养。
【参考文献】
[1]张晓燕.评价分析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有效性教学[J].当代教研论丛,2018(12).
[2]李海明.关于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措施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8(20).
[3]王馨卉.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