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汽车文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3/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32期   作者:韩冰
[导读] 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韩冰
        桂林市交通技工学校 广西桂林市 541000
        摘要: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技工院校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基于此,本文章对基于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汽车文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工匠精神;汽车文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
引言
        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出现和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推进,如何推动转型升级,形成新的技术优势正成为各大制造企业关注的问题。企业深知自身的优势地位,离不开工匠大师们的技术创新,因而把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员工作为重要的人才竞争力。技工学校作为培养未来企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地,其实践教学环节成为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载体。
一、工匠精神的概述
        工匠精神其实质就是一种职业精神,也是新时代从业者必须遵循的价值取向。工匠精神主要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进行精雕细琢以达到精益求精。工匠精神旨在打造行业中品质最优的产品,实际上指的是匠人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始终坚持“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以及“用户至上”的原则,改变当前浮躁的社会普遍追求“投资少、见效快”的即时利益的现状。早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指出“工匠精神”在各个企业中深入推广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随着近年来“中国制造”等概念的快速发展,““工匠精神”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之中。一流工匠的培养应当从少年做起,从个人层面来看指的就是一种认真负责、爱岗敬业的精神,从企业层面来看也可以概括为创新等企业家精神,避免“差不多精神”而导致制造业存在而不强大、产品多样而层次不高等情况,对激发自主创新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二、汽车文化课程思政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汽车专业本身的认同感不高
        新生对自身定位不清,对汽车产业认识不深,对专业认同感不高。在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今天,学生功利主义思想日益严重,谈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人越来越少,很多汽车专业的新生入校仅仅就是为了拿到一个文凭,为今后找工作做铺垫,对自身的人格发展却忽略了。另外,从对新生的调查问卷结果来看,他们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和现状认识不深,超过60%的人是为了将来好就业而填报的汽车专业,对汽车专业本身的认同感不高。
        (二)理论内容过多
        一般大部分思政课的内容都以理论为主,并且考试试题也是围绕教材理论来进行设计,这虽然能够加深学生们对于理论知识点的认识,却影响了学生们学习思政知识的积极性,很多学生因为受长篇大论的思政理论而挫伤学习和参与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思政课堂上,教师仅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学效果,却忽视了学生们践行理论,将课本上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过程,教学目标的设立和教学评价体系也应该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三、汽车文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分析
        (一)教学理念改革
        我国的有关部门领导提出了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即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并坚持素质教育,尽可能的为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习提供具有个性化和针对性的高质量教学服务,从而推动学生们去积极主动的学习,进而获得更好的发展。在思政课程的基础上,利用汽车类专业课程改革的契机,来对教学理念进行更新,并将其落实到汽车类专业课程中的每个环节,真正达到提升汽车类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效果,将汽车类专业课程的传授知识和提升素养等功能更好的发挥出来。
        (二)教学内容改革
        1.在实验、实习和现场教学等实践环节中,培养学生重视实践、尊重事实、吃苦耐劳的精神。

打造与企业相近的实训环境,培养学生“修车即修人”的理念,培养优秀的职业道德、具有社会责任感;勇于承担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时的责任,在克服困难、锻炼自我的基础上,提高自身对本职岗位的认可度,走上实习岗位后不会再陌生和畏难;
        2.学习场所体现6S管理。在教室内每节课结束前清理好自己课桌上的东西,水瓶、废纸、包装袋等,保证人走不留痕,持之以恒、习惯养成,于细小处见功夫。在实训室内对学生实行自主开放式管理,由学生实训助理进行管理,可以锻炼学生的管理及协调能力,依照企业6S管理模式,在设备、仪器、工具的准备、收发、保管、维护及实践场所日常的整理、清洁、安全等方面不断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工程意识;
        3.汽车是走人千家万户的重要交通工具,对于在实训过程中因一时马虎而遗漏零件的情况,可以引用一下因修理失误而导致发生的交通事故案例,让学生理解作为一个汽车修理人员除了有扎实的基本功,更要有一丝不苟的态度、对职业的尊重、对生命的珍惜,使他们增强对从事技术工作的责任心;
        4.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增强对科技发展的适应能力和创造潜能,既能对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有所了解,又具有对现存技术存在改进的意识,做到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并对现状进行改进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敢于挑战传统的结构、材料、工艺,鼓励学生从各个角度提出创新的想法、改进的建议,追求精益求精。
        (三)开放式教学模式改革
        首先,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先进的技术设备、提供完善的实践场地,在实践课程中,教师针对汽车的各个构造加以演示,剖析汽车的发动机、转向、传动以及行驶这四个重要部分。其次,高校应该与企业加深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参观先进的新能源汽车,通过不同品牌、排量、性能、结构等方面的剖析,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展变化的动态。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开放式教学,摒弃死板教条的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对于汽车各个方面的掌握,以教师为主要引导者,培养学生对于汽车形成理性消费的观念,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在对汽车行业调查中发现,就车辆的维护与保养,车主们最关心的就是以下几个方面,即配件、油液料等的质量;过度、虚假保养和不规范操作问题。所以说,从事汽车维修这个职业,诚信是第一关键,然后就是工匠精神。在课程整体设计时,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作如下设计:从社会热点西安“奔驰事件”引入到汽车售前检查;结合央视曝光汽车行业假机油案谈到首次保养、定期保养和附加保养,进而涉及到逐年攀升的汽车维修投诉案例,比如4S店引诱车主过度保养、保养失误导致行车途中骤停引发交通事故等等;同时,将老子《道德经》中“道、法、术、器”的精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通过这些案例巧妙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用于多样化的课堂教学之中,以技能操作为载体培养工匠精神。
结束语
        作为专业课教师,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师的殷切期望:“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只有创新教学模式,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将课程思政自然融入课前、课中、课后乃至学业生涯全过程,才能达到引人入胜中潜移默化,于无声处里深刻领悟的思政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许菁.高职院校汽车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汽车维护与修理,2019(22):16-18.
        [2]李永力,王庆伟,范若寻,王伟军.课程思政在汽车专业课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9,36(10):53-55+92.
        [3]王秀梅,蒋慧敏.浅析课程思政视角的专业课教学模式改革——以《汽车商务礼仪》课程为例[J].现代交际,2019(19):9-10.
        [4]韩同群,郭一鸣,程婷婷.基于卓越汽车工程师培养目标的车辆工程核心专业课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236-237.
        [5]刘秀清,曲金玉,郇荣.“大思政”教育背景下汽车文化课程思政改革[J].大学教育,2019(02):90-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