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家国情怀教育

发表时间:2021/3/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32期   作者:张红燕
[导读] 历史是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在全新教育背景下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则成为重要教学内容之一
        张红燕
        东阿县实验高中  山东聊城 252200
        摘要:历史是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在全新教育背景下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则成为重要教学内容之一。教师应结合学生学情和学科特征从多方面开展教学,实现核心素养目标。基于此,本文章对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家国情怀教育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渗入策略
引言
        新课改提出学科教学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高中历史学科来说,我们不仅肩负着历史知识的传授任务,还要在严格落实“立德树人”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笔者认为,高中阶段的学生在道德品质和学习能力方面已经达到一定高度,我们在历史教学中不能仅仅给他们讲故事、传知识,还要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以使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达到“以史为鉴,用史明智”的水平,深刻体会家国的重要关系。
一、家国情怀内涵解读
        家国情怀是指一个人对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高中历史课标中明确提到:在教学中,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探索,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历史文化素质,帮助其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能够理性爱国、科学爱国,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培育健康的家国情怀素养。
二、培养高中生家国情怀的必要性分析
        (一)学生个人发展的内在需求
        中国家庭历来十分注重家风、家教和家庭的培育,高中学生生理和心理发育都已趋于成人,思想也日益成熟,在此阶段学生最能切实感受到家庭的关爱,最易激发他们的家国情怀。然而由于我们过去在课堂教学中忽略了这方面的教育,致使学生在责任担当、家国情怀方面较为匮乏。他们要想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需要在内心树立起担当意识,积极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家国情怀的人,以获得可以预知的美好未来生活。
        (二)提升历史教学的育人价值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五大素养,家国情怀作为历史素养的价值追求目标,集中体现了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是实现立德树人总目标的关键。但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都是以教材为主,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情感体验,这样不仅无法促进学生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历史、掌握历史,还会让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而家国情怀素养培育可以让学生从情感上产生共鸣,促进深度学习,促使其知识、能力、品质得到协调发展。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家国情怀教育的策略
        (一)加强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增加学生的爱国精神
        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方式,可以将国家几十年的变化进行图片或者视频对比,能够直观的体现出国家经济水平的变化,强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还可以针对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事件进行详细的介绍,能够体现出国家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以“鸦片战争”为例。在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我国先后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这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使我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而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更是对我国的文物的霸占,烧毁圆明园则是为了掩盖罪行。教师可以找出这一段历史的记录片,让学生们认真观看,看完之后谈谈自己的感想。学生看完这一段真实的历史,一定会有很多感受。没有什么比亲眼所见更能震撼人心,相信每一位同学都会对英法两国这种强盗行为感到憎恶,为我国遭受的苦难感到怜惜。学生们学完本课之后,一定能够在心底涌现一股爱国之情,想要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现在我国正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为我们知道只有祖国不断壮大,才不会因落后而挨打。
        (二)开展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实践活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历史知识学习中,还能使他们在深入了解历史本质的同时,从中汲取更多利于成长和发展的营养物质。作为高中历史教师,我们想要在实践中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首先就要将一些精彩、有趣的实践内容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比如,在教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时,笔者便引导学生根据历史教材以及相关史料等编写了课堂短剧《万隆会议上的周恩来》,并由各个小组分角色演绎。借此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对万隆会议产生了更加深刻的印象,还在塑造周恩来总理的角色时,对其人其事等产生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其次,我们还可以在班级中举办插图辨识竞赛等活动,进而着重发挥教材插图的作用,让学生在相关图像的辨识实践中,对先人为了维护祖国利益而做出的努力产生更加直观、生动的了解。例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时,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北洋水师舰队的装备与日军舰队的装备等图片资料的对比呈现,引导学生了解爱国将士为了捍卫祖国利益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还可以借助图文等史料有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进而使他们将个人利益与民族利益紧密结合。
        (三)合理设置问题,深化家国情怀
        在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并非单纯地运用语言讲述,因为高中生仅小学、初中两个阶段学习后,已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更具备理性思考和客观判断意识与能力,即使历史教师语言再生动,也无法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如果想要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某种情感,那么就要基于理性角度对其说服,由此一来才能提升历史教学效率。以“太平天国运动”教学为例,历史教师讲解完“天国悲剧”后设置以下思考题目:“有人曾说,太平天国运动拉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序幕;请问这种观念是否有道理,为何?”上述问题与知识内容有着紧密联系,一定程度还能拓展学生思维与知识视野,历史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甚至还组织一场辩论赛。由于历史观点并未有真正的正与错,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这种方式能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感悟太平天国在推动中国发展产生的进步性以及该历史事件特有的局限性,打破以往根据历史教材和辅助资料对学生照本宣科现象,活跃课堂氛围,促使学生基于辩证角度分析历史问题。
        (四)深入研究历史教材资料,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我国拥有五年多年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诞生了许多优秀的文化和精神,对现代社会营救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老师需要进行深入探究,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历史老师需要加强挖掘教材中的优秀资源,了解和探究更多的历史事件,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加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促进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历史学科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能够起到培养学生爱国意识的作用。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教学中不可忽视,要明确地传达家国情怀的含义,结合实际情况优化教学方式和方法,强调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这样才能做好家国情怀的进一步渗透。
参考文献
        [1]王化超.家国情怀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途径[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6):91-92.
        [2]叶娇.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渗入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9(34):59.
        [3]郑林烟.试论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家国情怀教育[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5):125-126.
        [4]吴学莹.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家国情怀教育[J].中华辞赋,2019(10):281-282.
        [5]冯海林.家国情怀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下),2019(0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