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同州中学 715100
摘要:随着人们对高中生身体素质的关注,整个高中阶段的高中体育课比例逐渐增加。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指导能力,改变以往的教学习惯和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需求设计科学合理的运动计划,加强爱国主义、理想信念,集体意识等思想内容的渗透。在目前的教学中,许多高中体育教师仍然缺乏将德育与体育相结合的理念,未能及时加强对学生运动过程的监督和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体育课程形式化的问题。因此,笔者结合德育的内容,对高中体育教学进行分析,以期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教育;?信息技术;?合作练习;
一、德育教育的含义与内容
德育主要是指教师设计教学中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方面的教育,以促进学生在身体,身体,审美和劳动五个方面的道德和智力全面发展。就具体内容而言,德育主要包括以爱国主义和创新为代表的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品德和行为守则教育、法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各种德育教育的内容还包括许多细节,例如道德品格和行为守则教育,包括社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沟通礼仪教育。总的来说,德育的内容可以满足高中生的发展需求,可以促进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个人行为的进步。
二、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意义
(一)有利于推动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的结合符合新课改的发展趋势,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利于推动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在渗透德育教育时,体育教师首先能够明确教学的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符合新课改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的概念。其次,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精神教育能够体现生本理念,是围绕学生需求而展开的教学措施,有利于推动教学内容的改革与丰富。再次,在德育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能够设计较多体现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的训练项目,有利于推动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实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田径运动》的内容时,教师在德育教育的指引下能够引入合作学习法,通过学生合作游戏、参与跑步比赛与跳远比赛的方式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课堂角色转变的目标。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发展是重要的培养任务。对于高中教育来说,体育教学能够丰富学生在运动项目方面的知识储备、提升体能素质,德育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集体意识、爱国意识、劳动意识等,二者的结合则有利于学生全面提升文化、运动、思想道德等素质,充分展现高中教育和体育课程的价值。在结合德育教育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向学生宣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带领学生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践行团队意识和体育精神,进而推动学生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等方面的全方位发展。比如在讲解《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时,教师渗透德育教育有利于学生提升在运动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习体育道德知识,同时发展文化素质、体能素质和道德素质。
三、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宣扬优秀精神
体育运动中蕴藏着优秀的体育精神,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信息技术能够将文字内容直观地展现出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使学生认同和传承优秀的体育精神。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可以充分利用教室内的信息技术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电子白板等信息设备向学生展示一些能够体现体育精神的图片或者视频,以此来创设体育教学和德育教育的图像情境。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感受体育运动中的拼搏精神、竞争精神、团结精神、爱国精神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帮助学生树立体育学习目标
课堂学习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应当达到的高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引导和推动作用。对于高中生来说,课堂学习目标就是其近期的理想信念,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树立理想信念的习惯。因此,在结合德育教育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的目标,使学生知道自己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应当掌握哪些知识、获得哪些运动技巧,以此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通过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教师有利于强化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实现德育教育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合作练习运动技巧
新课改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教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合作意识是集体主义精神在教学中的体现,也是合作学习法重点培养的方面。在新课改深入发展的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师应当设计合作学习与训练的体育活动,让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参与体育锻炼,在学生合作练习的过程中向其传授运动技巧、对学生的运动方式和运动习惯进行指导,以此来实现合作练习的目标。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有利于将体育运动中的集体主义精神、合作精神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养成合作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四)设计合作与对抗类的体育比赛
竞技精神是体育课程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包括拼搏精神、互相尊重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高中生正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体育竞技精神有利于学生增强学习意识、提升承压能力。合作与对抗类的体育比赛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将好胜心转化为学习动力。另外,学生在参与比赛时,能够与其他同学加强交流,进而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所以,为了更好地贯彻体育精神,高中体育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合作与对抗类的体育比赛,引导学生在比赛中进行合作与竞争,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教师培养具有优秀品质的社会人才发挥着积极作用。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理念,高中体育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继续深化对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的认识,了解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发展需求,探究积极有效的德育教育渗透策略,努力推动德育教育和体育运动的融合。
参考文献
[1]张玲.高中体育对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与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J].运动,2017(14).
[2]李科.谈新课程高中体育教学的德育渗透[J].当代体育科技,2017(18).
[3]孔赞.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研究[J].中国培训,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