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
(贵州省遵义市第二十五中学 贵州遵义 563000)
摘要:初中生正处于多元文化交织的时代,因此教育必须依照学生的当前特点进行革新变化,传统初中物理教学形式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教育主体,并以自身的主观意识将知识点进行精细讲解,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内容的精确度,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的深入思考过程。本文针对初中物理教学特点进行分析,强调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进行教育方式变革,为学生探索优质教学路径。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教育反思
初中生正处于思想活跃、喜欢探索世界的年龄阶段,传统的教学形式以理论基础知识为主,忽略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和探索欲望,而且初中物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推理性,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养成客观观察和描述物理现象的习惯,以此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1]。
一、创新物理教育理念,明确物理教学目标
物理本身与人们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同时要融入一定的物理性思维,因此教学过程必须保障学生的基础夯实度以及多维度能力探索,强化学生的物理思维,对知识点全面了解,这样才能为后续的学习以及个人能力提高奠定基础。但是目前很多初中物理教师往往没能明确教学目标,只是参考教材对学生讲解,没能为学生建立起知识体系框架,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无法将新老知识进行串联。虽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在为学生建立教学情景,但是导学和引入环节过于片面,学生只能对物理概念进行抽象性的理解,没能将实际生活与知识相融合。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注重自身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反思,并在教学之前明确教学目标,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2]。
例如当前很多家庭中都有变色灯,根据遥控器的调节可以让灯的亮度由强到弱,这是什么样的原理呢?可以通过利用滑动变阻器电路实验来实现,通过与实际相关联的实验,可以较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二、探索课堂教学创新,注重教材的灵活运用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开展应注重各项知识点的关联性以及在教材中的比例度,很多物理现象、物理规律以及物理概念都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如果教师只是对基础性知识进行反复强调,或者是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那么不仅不能够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同时还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
教师应该注重反思课堂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案调整,教学虽然是物理课程的基础,但是也应该采用灵活的方式进行教育解答,学生能够将物理基础知识与实际生活相关联,注重遵守“案例、思考、提问、分析、实验、归纳、总结”的教学规律,将抽象化的基础知识转化为具象的实验思考过程,并组织学生进行充分交流,提出自己的心中疑虑,突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3]。
例如水的三种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主要依靠温度实现,那么100度的沸水和水蒸气,哪一个对人体伤害更大?通过这样的问题设置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值得注意的是每组组员的分配,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的均衡搭配,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理论性辩论,,每个小组之间可以进行辩论。
三、探索生活化教育,提升学生物理感知能力
初中物理知识存在于生活的细节当中,遍布于生活各处,因此教师应该注重生活因子的融入,强调学生将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相融合,如果脱离了生活化的教学实践,将失去教学的科学性和意义。将生活因子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印象,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物理观念,同时也能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运用生活知识解释物理现象。目前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知识点的强化,忽略了生活因子的融入,但是生活因子的融入也不能硬性连接,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学生的关注点作为教学切入点,将知识与生活实践进行紧密细,所以教师需要深入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在融入生活因子时也可以采用问题形式情境,引导学生的深入联想,为学生创设物理生活问题引导知识点的转化[4]。
例如在大气压强相关知识点讲解中,教师并不要急于直奔主题,而是可以将常见的压强现象与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譬如可以粘在瓷砖或玻璃上的无胶粘钩。就是通大气压强原理,让两个光滑的物体形成真空,外界力量必须克服大气压强的作用力,才能使两者分离。
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反思是初中物理教师在完成课堂活动之后对于教学实践的教研总结,既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反馈,同时也能对自身的得失进行回顾和思考,并对接下来的学习方案进行针对化的改革,及优化其主要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通过崭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信息传递,以此实现教学的创新。
参考文献:
[1]曹延春.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J].学周刊,2020(4):65.
[2]崔淑萍.生活化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J].学周刊,2020(4):33.
[3]马晓琴.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学[J].亚太教育,2020(7):68.
[4]姚振平.基于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初中物理教学探析[J].亚太教育,2020(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