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教学有效性提升思考

发表时间:2021/3/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32期   作者:白艳
[导读] 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
        白艳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城关第二小学   715399
        摘要: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发展思维、智力的重要手段。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科学设计,可以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一步“内化”“和“再创造”,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但是受传统教学观念和教育体制的影响,现在仍有部分教师机械教学、使用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这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并且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

一、前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对数学课堂的教学也进行了创新型改革,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和合作探究。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更科学、合理的设计课堂练习,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在课堂练习中,学生运用所学的新知识解决问题,在练习中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并明白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老师也可以从中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与点拨,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中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已有了明显的进步,教师也摒弃多年的教学传统观念,在教学方式上不断创新。但是,在课堂练习设计方面,教师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并不能真正地做到课堂练习的有效性、高效性。表面上,我们积极实施了新课程改革,但是实际上效率并不高。我发现,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练习的数量太少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传统的教学,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这样就占用了学生进行课堂练习的时间。受新课程改革政策的影响,许多老师意识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应从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上来改变。课堂上,把教师解放出来,充分发现学生的潜能。把教师的角色也由“主导者”转向为“引导者”。如:近两年我们学校推行“导学案”,既包括教师的“教案”也包括学生的“学案”,教师在新课讲授前,提前将“学案”发给学生、学生通过课前自学、课堂上合作探究和教师的重难点点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学生也有了足够的练习时间,课堂效率得到了提高。
        (二)练习的形式单一
        虽然我们教师在教学改革中不断地尝试、实践,但仍有许多教师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上存在局限性,受课内学习内容的限制,拘泥于教学大纲和教材,更限制了学生自主创造的空间。而像判断题、填空题和选择题等并不多见,没有意识到学生自主选择、计划、探究、体验中进行练习时的重要性。使得课堂练习的形式单一、无趣,缺少实践性,引起学生的抵触并产生学习疲劳,削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练习没有层次感
        目前市面上能找到的练习题多数是思路固定、参照例题或考试题来编写的,并且其答案是确定、唯一的。然而,孩子的想法常常不是教材上或者老师预设的标准答案,教材把鲜活、丰富、个性化的问题被归纳为抽象的一些“法则”“规律”。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就会被禁锢,形成为了考试而学习的观念。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中更需要有创新题、有开放题、有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就有了发散思维、拓宽思路、答案不唯一的题目,可以避免学生思维定势。


        
二、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数学课堂练习必须要有清晰、明确的目的。教师要思考的是:这节课需要练习哪些内容,要学会哪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培养哪方面的能力。在进行课堂练习时,要做到有轻有重,必须将教学目的凸显出来。平时教学中的每一节课都必须确立一个目标,设计的每一个练习都要有它针对性的目标。同时,也要避免多目的的并存,避免因为过程的复杂性而加大学生思考问题的难度。
        比如在人教版教材中,《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初步学习乘法,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并学会利用乘法求积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必须特别注意。所以,一定要帮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本节课就该分为三步走:首先,掌握乘法的相关知识点。其次,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做到看图片写乘法口诀,并能说出含义。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内化”。最后,从知识的应用方面来说,要帮助学生学会用乘法解决应用题或现实中的生活问题,从而使学生形成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通过拓展题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具有很大的作用,可以使得学生在遇到自己不明白的内容时自觉积极地提出相应问题,这就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提供了方向和动力,进而促进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点。但是在进行课堂练习时,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往往不具备问题意识,无法通过提问来解决自己疑问,只是被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困惑”“淹没在“随声附和”中,所以,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灵活多变的教学风格,并且要紧跟时代步伐,将问题作为设计数学课堂练习的主要表现方式,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一步一步地建立起自己的问题体系,为主动提问做基础。(这个例子放在这儿不妥,我觉得应该删掉,你再读读)例如,在学习用除法解决问题时有这样一道题目:“景区每张成人门票25元,每张儿童门票12元,二年级32名学生和两名教师去参观。”教师引导学生对题干提出问题,学生1:“一共需要花费多少钱来购买门票?”学生2:“成人票的价格是儿童票的几倍?”。虽然第一位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本节课的联系并不大,但这位学生敢于提问的精神值得肯定,同时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就慢慢得到了锻炼。
        (三)利用好错题本
        对于错误,教师不能一味的批评指责,而应当将之看作有效的教学资源,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寻找解决的对策。尤其是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数学侧重于对逻辑思维的考查,错题的整理尤为重要,通过整理错题,可以回顾过去的知识,对知识进行“内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错题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种资源。我们要利用好错题资源,可以降低再次犯错的概率。教师可以定期让学生对自己的错题本进行搜集和分析,并结合小学生特有的思维和认知特点,让学生进行错题的对比练习,借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对于教学来说,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进行课堂练习的设计时,数学老师要时刻谨记新课改的要求,以素质教育的观念为指导,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和学情,设计出科学实用的、开放灵活的课堂练习。 同时,还要明针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积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利用好学生的错题本,进行错题对比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数学学习。教师可以结合现实情境,让学生了解数学的本质,真正爱上数学。
参考文献:
        1.朱红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D].青海教育,2017 (10).
        2.石中秀.关于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16(16).
        3.刘文杰.浅议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若干思路[J].内蒙古教育,2015 (21).
        作者简介:白艳,1976年10月出生,陕西合阳,学历:本科,职称:一级教师,邮编715399,单位: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城关第二小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