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秋红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宝轮第一小学 628003
摘要:2017年9月,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投入使用。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编排和群文阅读有很多相似相通之处,这为开展群文阅读带来极大的便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单元里各篇文章的特点和关联,根据文章的文体、主题内容、作者、表现手法等方式来确定议题,组合文章进行群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统编版语文教材;群文阅读;必要性;组文类型
什么是群文阅读?蒋军晶老师在《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一书中这样定义:“群文阅读,就是在较短的时间内,针对一个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1】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如何选择群文阅读的议题和组合群文文本尤为重要。然而,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出现正好为我们带来了借鉴和参考,更为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下面,我就从统编版语文教材和群文阅读结合的必要性以及利用统编教材进行群文阅读的组文类型两方面进行论述。
一、统编版语文教材和群文阅读结合的必要性
1、统编版语文教材对学生阅读的要求
统编版语文教材顺应新课标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这套教材回归“读书为本”,教材设置“快乐读书吧”,让学生从教材和课堂拓展出去,扩大读书面和阅读量,提升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同时,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也做了明确的量化要求:整个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所以,必须要让学生大量阅读,并在群文阅读、海量阅读中习得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使阅读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
2、统编版语文教材和群文阅读相似相通
统编版语文教材执行主编崔峦老师在报告《架起统编教材和群文阅读的桥梁》中提出:统编教材和群文阅读在理念、文篇组织、教学方法上都有相通和相似之处。【2】这就为利用统编教材开展群文阅读提供了有利条件。
首先,理念上相通。教材在编写上提出三位一体,即单篇教读多篇和读整本书一体化,设置阅读链接、快乐读书吧等,让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让语文向生活延伸,这些都和群文阅读相通、一致。
其次,文篇组织上相似。教材中的课文分单元编排,每个单元通过多角度组合文章,比如人文主题单元、语文要素单元、阅读策略单元、习作单元、文体单元等,可以说每个单元的课文本身就是一组群文。教材这种组文成元的方法,同样适用于群文阅读教学。
再者,教学方法上互鉴。教材提倡“1+X”教学,“1”指精读课文,“X”指多篇略读课文。二者如何结合呢?精读是准备,略读是运用,通过单篇的讲读来引导学生领悟并学习多篇。而这正与群文阅读主张少讲,重在自得自悟,比较阅读中读、思、议、用不谋而合。
由此可见,统编版语文教材和群文阅读无论是在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还是理念、文篇组织、教学方法上,都具有高度一致性,利用统编教材开展群文教学可谓是借力使力,相得益彰。
二、利用统编版语文教材开展群文阅读的组文类型
群文阅读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我们把什么样的文章放在一起,以及如何放在一起。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教育理念,利用教材的双线组元方式,充分挖掘单元里各篇文章的特点和关联,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效果可能比传统的单篇教学更好。结合实践,我们发现利用统编教材开展群文阅读的组文类型有很多。
1、依据文体进行群文阅读
统编版语文教材设置了不少的文体单元,包括寓言单元、童话单元、神话单元、民间故事单元、说明文单元等。依据不同的文体单元进行群文阅读,不仅能使学生在比较阅读中迅速感知不同的文体特点,还能积累到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
寓言,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却蕴含深刻的道理,在文学创作和现实生活中都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编排了《守株待兔》、《陶罐与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四篇寓言。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设计群文阅读单,引导学生在阅读填写表格中发现:在寓言故事中,常常存在人物、性格特点、故事结局等方面的对比,而故事也是在对比中揭示寓意的。同时,拓展阅读《松鼠和松鸡》、《芦苇与橡树》、《北风与太阳》,让学生在大量阅读中体会寓言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小故事蕴含大道理,从而掌握寓言的文体特点,并学会理解寓意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教材中童话单元进行群文阅读,引导学生感受每篇童话神奇的想象。利用神话单元,让学生感受神话的特点,并通过大量中西神话的对比阅读,了解中西神话的异同。组合说明文类文章,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认识和掌握不同的说明方法等。
2、根据主题内容进行群文阅读
统编版教材在单元组文时,很多都是以人文主题进行编排的。所以,根据主题内容进行群文阅读,不仅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为相同题材的习作积累大量素材。
比如,以“人物品质”为主题,三年级上册编排了《司马光》、《掌声》、《灰雀》、《手术台就是阵地》,四年级上册编排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故事二则》。在学习这些单元组文时,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去体会人物情感,感受人物品质,学习人物身上的沉着冷静、大公无私、机智勇敢等优秀品质,同时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掌握人物细节描写,为写人作文提供借鉴和方法。
另外,教材还有以“自然景色”、“童年生活”、“父母之爱”、“爱国情怀”等为主题的单元,在教学时都可以指导学生在群文阅读中理解内容,积累素材,习得写法。
3、根据作者进行群文阅读
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不同,每位作者也会形成个人独特的创作风格。对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进行群文阅读,能帮助我们加深对作者的了解,熟悉其写作手法和创作风格,在今后的学习中更游刃有余。
比如,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就编排了两篇老舍先生的文章《猫》、《母鸡》,通过群文阅读,不仅让学生掌握到描写动物的方法,也要让学生体会到老舍幽默风趣、京味十足的语言风格。在教学时,还可以补充老舍的《猫城记》、《茶馆》等其他作品选段,让学生感受老舍作品内容的质朴和生活气息,语言的生动活泼、幽默风趣。从而,全方位地认识老舍、走进老舍。
4、根据写作手法进行群文阅读
写作手法包括表达方式、写作方法、修辞手法等。学习文章,既要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又要领悟和学习作者写作手法。统编教材里,也有很多可以通过群文阅读进行写法手法训练的文章。
比如,一年级下册《棉花姑娘》、《咕咚》、《小壁虎借尾巴》,二年级上册《蝌蚪找妈妈》、《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等文章,都用了“反复”的手法,通过情节的反复、语言句式的反复,增加故事的趣味性,推动情节的发展。通过把这些课文组合起来进行群文阅读,能让低年级学生迅速从反复的语言和情节中理解内容、积累句式,也为自己讲故事、编故事总结方法。
另外,教材中还有运用“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明贬实褒”等手法的文章,都可以组合起来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此类表现手法的认识和理解,也有利于今后写作中的灵活运用。
当然,统编版语文教材编排的课文,可以组合起来进行群文阅读教学的还有很多类型,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会继续不断地探索、尝试。用更大的视野、更宽广的胸怀进行群文阅读的研究和实践,将统编教材用活用透。
参考文献:
[1].蒋军晶.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2]崔峦.群文阅读课程探索——基于统编本教材的[J].小学语文教育,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