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1/3/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32期   作者:苏庆标
[导读]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是非常重要的
        苏庆标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铺门镇兴全小学542815
        摘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是非常重要的。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变更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语文老师作为语言教师更应当将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品德相融合,有效地将德育贯穿到语文教育的全过程中去,在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本文将从两个方面试论小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首先进行德育概述,其次讲述小学语文教学在渗透德育时的发展现状是怎样的,最后简述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将德育贯穿其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新课改;学校教育;立德树人;有效性;实施
一、德育的概述
(1)德育的教学概念
        德育教学主要是教师和其它相关的辅助人员对学生进行总体意义上的教育,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德育教学最主要的是包含思想。政治、道德、法律、以及心理的各方面教学。德育与智力教育、体育教育和美术教育紧密结合,共同形成新时代的教育教学内容。德育的建设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完善学校的教学方式有重要的推动力和保证力,所以德育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时代的必需品。
(2)德育教学的意义
        德育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达到真正的教育教学标准。德育的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互动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沟通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通过教育者的教育内容传播,受教育者运用内容约束自己的内心,所以任何外在的教育都必须经过教育者对其进行讲解才能发生作用。学生在接受教育者的思想传播时,也不是一味地接受,他可以根据自己的思想水平与认识观念,有选择性地进行筛选,自己内心所能接受的那一部分就会转化为内心意志,指导着自己的外在行为。所以德育教学的这个过程就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德育就是要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其自我教育的能力。
二、目前语文教育中德育的发展现状
(1)德育工作重心不稳定,存在重智力教育的现象
        德育工作自开展以来,部分教师对德育的定位不明确,导致在开展德育工作时思路不清晰,认识也不到位。尤其在当前升学与应试压力的冲击下,德育的真实思想不会被真正的重视,一些语文教师在开展工作时,存在重智力教育,轻道德教育的现象,再加上我国目前的教学开展现状重视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评比,在考核评比上侧重于对语文教师的文化专业性的考核,还以学生的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的一种标准,这种现象就导致中小学教育坚持“分数第一”的原则,对于道德的教育,都抱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注重也好,不注重也罢,是否真正的进行道德教育也不是很重要,长久以来,导致学校的思想道德意识变得越来越弱。
(2)德育工作开展方法太简单,内容过于单调
        德育工作自开展以来,宣传的方式和内容过于单一,导致德育的效果并不明显。现阶段大部分德育课的开展主要是通过思想品德这一门课体现出来的,这一单一的形式让思想道德真正的内涵无法完整地体现出来,思想品德课程每周的课程安排少之又少,让德育不能落到实处。而语文课又以学科知识为主,忽视了对德育的提炼和升华。另一方面,德育的开展缺少必要的载体和开展阵地。学校语文教师组织的一些德育活动,大多数表现为一种形式,不注重过程的表达以及结果的有效性,只是为了走过场,老师组织的活动多,参与的学生也很多,但是实际的效果并不怎么明显,很多形式都是强加在学生的身上的,在进行德育讲述上,太过于机械化,不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没有实际的考虑这种方式和内容是否是学生需要的。
(3)德育工作内容滞后,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德育工作自开展以来,必须要与社会生活广泛联系,但是目前语文教师进行德育宣传脱离了社会生活的实际,德育的内容显得落后,并且不能及时地解释社会的新变化,不能用现存的德育思想解决学生的实际思想,于是就此形成了道德教育与社会生活实际想脱轨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没有激发学生的品德意识,而且让品德的教育流传于形式。


三、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德育的重要性
(1)可以增强师生交流加强互动
        环境对于个人成长来讲是及其重要的,因此要想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教育者必须学会营造一种良好的班级氛围,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最好能够达到亦师亦友的状态,尽可能将情感融入教学工作,让学生体会到的是朋友间温暖的教育关怀,能够让学生懂得德育教育内容的真正意义,这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德育内容的求知欲望。此外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德育课堂教学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创设出情感交流的教育氛围,激活小学生的情感教育,挖掘出小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内涵,同时联系当前教育收益的实际,在其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等各个方面进行互动性教学模式,以此来加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最终形成老师进入学生的内心教育,学生走进老师的情感教育当中,师生关系平等,在情景互融的基础上进行互动性学习,使德育教学更加真实的被广大小学学生所接触,从而达到理想的德育内容教学境界。最后,德育工作要抓准时机,最好能够善于利用一些关键的时间节点和各种突发事件,同时引入鲜活的生活实例,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及时的帮助、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理性客观的去看待当前小学生的学习现状,让小学生懂得从挫折中不断的进行成长。
(2)可以改善教育形式加强管理
        教育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同时也是培养人才的必要手段,我们缺少的教育不是传道授业的传统教育,而是对学生倾心动情的情感教育。德育教育正需要这种感情的注入,要想进行有效的德育文化教育,必然要对其教育方式进行创新,这里就要求在进行德育教学时,需要选择一些有教育意义,贴近生活的实例作为教学内容,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更新,从而提高德育的水平。例如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或者公益活动等,让学生能够在实践经验中学到知识,增长见识,有效地提升道德素养,同时进行全面的健康成长。此外教师可以建立班级微信群,现代科技的普及,让许多学生对于信息化的教育方式更为注重,教师在课下以朋友的身份经常与学生互动沟通,同时将班级的微信群想方设法地建设成一个特别的“家庭群体”,让小学生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关怀与爱护,及时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3)培养学生心态实现教学目标
        德育可以培养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情。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之中,道德教育就是让学习成绩突出有优势的学生得到表扬或者奖励,这是培养学生情操的重要一步,但是传统的德育会使学生产生功利心。现阶段的德育为了避免这一现状的出现,遵从学生的需求,从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方面出发,让学生体验到一种快乐和兴趣,让他们不再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学生在德育过程中,如果得到老师的赞美和表扬,会产生积极快乐的情绪,所以现阶段的德育在继承了传统德育对优秀学生的表扬前提下,也对差生等在其他方面的突出表现也会给予表扬,这样所有的学生都会无差别对待,就会增强学生思想行为的积极方面,抑制消极情绪的发展。

结束语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各项生活标准不断地提高,也就从根本上要求着教育内容以及教学模式跟随潮流发展,所以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德育教育工作是教育内容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培养当代小学生的思想观念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当前的德育教育显然已经被传统教育模式所影响,以至于小学生的思想观念受到一定外来因素的影响,对其未来的人生发展有着严重的负面意义。因此,教师在日常开展教育工作时要注重德育教育的教学效率,优化各种形式的教学策略与课堂模式,注重德育教育就变成教师开展工作人物的必然。
参考文献
        [1]刘海燕. 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及思路摭探[J]. 成才之路, 2020, 000(013):15-16.
        [2]黄康. 试析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J]. 中国校外教育, 2020(5).
        [3]梁秀霞[1].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和措施分[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9, 000(021):1-1.
        [4]吕洁.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J]. 人文之友, 2019, 000(008):2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