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为产教融合服务

发表时间:2021/3/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月32期   作者:李加黄
[导读] “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是当前职业学校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李加黄
        福建省安溪茶业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是当前职业学校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之路.。产教结合的根本目的是人才培养,“产”是基础,“教”是目的。“教”是为了更高质量的“产”。因此,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在“教”上下功夫,更好地为产教融合服务。
        [关键词]产教融合 中职语文 课堂教学 服务
        “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是当前职业学校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之路。2017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闽政办[2020]51号)的重点任务,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我校积极探索、实践,打造了产教融合的茶叶、烹饪、电子商务等专业的创新创业基地。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在学业水平考试和产教融合的新形势下,如何利用语文教学的天地,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产教融合服务,实现企业需求与学校教学的无缝衔接,是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的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而产教结合的根本目的是人才培养,“产”是基础,“教”是目的。“教”是为了更高质量的“产”。因此,我们必须在“教”上下功夫,更好地对产教融合服务。
        一、明确目标,激发兴趣。众所周知,职校的生源结构复杂、质量参差不齐,入学起点偏低,大部分学生语文基础十分薄弱,语文素养很低,他们对语文根本不感兴趣,甚至有畏惧心理。为此,开学初,我不惜用几节课时间跟新同学聊天(其实是笼络人心)。主要从主、客观方面帮组学生分析目前中职毕业生良好的就业形势;明确中职教育也是高中阶段的教育,消除自卑心理;分析高中语文(应试化语文)与中职语文(生活化语文)的区别,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帮组学生树立大语文观;针对学业水平考试,提出最低学习目标,增强学习信心;明确目前职业教育现状,即已经打通了“中职学校—高职院校—本科—硕士”的升学通道,让学生看到未来的发展前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留得住学生,才有“教”的对象,才能为“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克服自卑,增强自信。中职生遭受太多的冷眼,大多有低人一等的心理。中职语文教材不乏有一些美文,我们要利用这些文章,对学生适时教育。“合适的才是最好的”,通过《成长》一文的学习,从拉索尔的成长经历,可以唤起我们的思考,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找准适合自己的方向,也许现在所学的专业才是将来的最爱。《我很重要》可以让我们无所顾忌大声地对世界宣布:我很重要!确信“天生我材必有用”。《那一年,面包飘香》从飘香的面包中,我们悟出了只要一技随身,同样可以造福社会,赢得社会的尊重,实现自身的价值。《工作,从卖灯泡做起》只要摆正心态,平凡的岗位,不起眼的工作,同样能够干出不平凡的事业。
        三、亲情教育,学会感恩。中职生普遍都是双差生。他们或自私任性,或骄横跋扈,或目无尊长,或不知廉耻;更有甚者,有的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有的打架斗殴,有的偷窃成性,有的辱骂、威胁、恐吓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不陷入沉思:谁为这些问题学生买单?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家庭教育的缺失是造成问题学生的关键因素。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成长缺乏陪伴、关注和关心,更多的是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不理不睬,甚至放任不管。规矩教育、价值教育、观念教育、感恩教育等方面教育的缺失,不产生出问题学生才怪呢?所以,这些学生大多瞧不起他们的家长,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根本谈不上感恩。因此,我们要善于运用我们的教育智慧和艺术,点亮孩子的心灵,使他们懂得孝敬父母,尊重别人,学会感恩。《我的母亲》告诉我们:“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些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藏羚羊深深的一跪,浓缩着伟大、神圣而又悲壮的母爱,飘香的面包是对老师的教诲的回报,是不忘师恩的表现。
        四、诚信做人,传承美德。追求真、善、美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对于学生来说,“诚信”不仅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处世之本,生存之根,竟争之源。《绝品》围绕一幅古画书写人间传奇。刘三爷重金收藏曾被人误认为是“揭品”的“宝中之宝”是对朋友的信任;常先生为保护国宝的精心设计,表现出他超人的智慧,对朋友的信任,对国家和民族的爱心;面对马氏的“常先生果真走了眼力,卖给我家老爷一张好画?”的怀疑和讥笑,常先生的哈哈一笑,更显出他的坦荡豪气,宽厚大度;王商人的“饿死不卖收藏”是对“无奸不商”的正名。因此,文中三位男儿的重情重义的崇高的人格魅力,使得一切庸俗与险恶都无地自容,更是对人与人之问应真诚相待、坦荡相处、互相信任的最好说明。
        五、挫折教育、锤炼意志。越是困难环境越能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品质,我们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艰难困苦中磨砺意志,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挫折教育”,帮助学生战胜挫折。有意识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迎接挑战和克服困难中得到最大的锻炼,从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从“一碗清汤荞麦面”中我们“吃”出了这种滋味:母子三人遭受厄运之后那种亲情的力量,生活的勇气和顽强不屈、团结奋斗的优良品质,以及老板夫妇对逆境中的人们所给予的同情、鼓励和尊重;《石缝间的生命》表达了逆境中生命的顽强拼搏精神的由衷礼赞,揭示出生命是不可扼制的,生命就是拼搏,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才能使精神境界得到升华的主旨。这启发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艰苦环境和困厄境遇,在拼搏中收获生命的尊严和价值;《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忠告我们,学校和社会很不一样,进入职场后,要有遭受挫折的心理准备,不能以“新人”为由为自己开脱,要学会承担责任。
        六、讲究技巧,学会宽容。学校是个小社会,尽管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单纯,但在交往过程中,适当地讲究一些交往技巧,能够达到良好的沟通目的。比如主动交往,寻找双方的共同点;关心对方、善于倾听、学会微笑;学会赞美,发现对方的闪光点。《小提琴的力量》那位身患绝症的女孩,用她甜甜的微笑和纯真善良,“震颤了两位迷途少年的心弦,让他们重树命运的信念”。这告诉我们,对犯有错误的人,我们要有一颗宽容的心,一个微笑,一句美丽的谎言或许能让他们迷途知返,改过自新,《淡之美》劝告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并看得淡一点,才能活得洒脱、轻松,不致因过份热烈而导致求全责备,反目成仇。在物欲膨胀的现代社会,作者还告诫我们要除去心头的浮躁,执著于自己脚下的路,不要为人世的浮华迷失了双眼,不要为物质的欲望踟蹰了脚步。
        七、品读课文,学会审美。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一个人能不能发现身边的美,全在于这个人的心态。如果你把别人看成天使,你就等于生活在天堂;如果你把别人看成魔鬼,你就等于生活在地狱。如《我的空中楼阁》第6自然段的品读:细心的读者一定会发现,作者在这里是赞美树不仅自身美,而且还创造了另外的美。这些另外的美分别是以动衬静静更静(“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以大衬小小更巧(“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以美衬美美不胜收(“小屋的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又如《我的空中楼阁》第8自然段的品读:这里,我们首先读到的是苏轼式的哲理美( “换个角度,近看改为远观,小屋又变换了位置”),再看到的便是朦胧美(“只露出了一些建筑的线条”)、变幻美(“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飞动美(“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凌空飞起,姿态翩然”))、剪影美(“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和灵巧美(“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如此之美,集中展现,真是众美并具,美不胜收!这样,通过举一反三,就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八、实践活动,感受文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中职语文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电子商务专业在上“直播带货”实践活动课时,我们会邀请弘桥智谷的金牌导师全程观看学生的“直播带货”,并做点评嘉宾作精彩点评。除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拍摄技巧、产品展示和精神面貌点评之外,这些金牌导师还会不失时机地宣传他们的企业文化,引导学生自觉培养企业需要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创造学生与企业直接对话的机会。
        九、榜样示范,培养匠心。“工匠精神”就是不断给自己挑刺,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如学习《邓稼先》、《时传祥》、《创造宣言》等文章时,倡导学生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价值观,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形成推崇工匠精神的良好社会氛围,使“工匠精神”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风向标。这样将工匠精神渗入学科知识当中,文化的熏陶是弘扬、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手段。充分利用这一教育资源传播弘扬工匠精神,为学生营造一种精神气氛,又能拓展知识面,还能对工匠精神的形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总之,在中职语文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若能做一个有心人、细心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形成综合的职业能力,一定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产教融合建言献策。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