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教师群体对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的认知差异调查

发表时间:2021/3/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2期   作者:邓晶玲
[导读]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简称“新课标”)发布以来,多个省份开展了多轮新课标培训
        邓晶玲
        (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 湖北远安 444200)
        摘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简称“新课标”)发布以来,多个省份开展了多轮新课标培训,并开始了基于新课标的课程实施,由此,相关信息技术教师对新课标的理念、内容和实施要求,形成了较为直观的认识。在此背景下,本课题组开展了针对新课标的认知调查,在分析了不同课程模块差异的基础上,本文主要探讨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个体因素(性别、学历、教龄等)和地域因素(省份和学校地理位置)是否会影响教师对新课标的认知,以及影响程度如何。基于此,对不同教师群体对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的认知差异调查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教师;课程实施;认知差异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日渐成熟,新兴的科技逐渐进入我们的生活,人们对信息技术的探索也一直没有停歇。高中是学生时代最关键的一个时期,学生面临着高考这一巨大挑战,本身压力就非常大,因此,学生会将主要精力放到其他学科上,并主动忽视信息技术的学习。这种行为固然可以帮助他们提升高考成绩,但信息技术学科却不该被忽视。
一、教师对新课标的认知受各省高考政策影响较大
        新课标共包含十个模块,其中两个必修模块、六个选择性必修模块和两个选修模块。四省市教师对必修模块的认知差异主要出现在“信息系统与社会”模块的能力基础维度,浙江、江苏、海南三省教师感知的能力基础显著高于天津。选择性必修和选修模块的差异则更为明显,例如:以“网络基础”模块为例,在开设意向、师资条件、硬件条件、能力基础、兴趣态度等多个维度上四个省市教师均呈现较大差异(如图1所示),其中,海南和江苏要明显高于浙江和天津;在“算法初步”模块,浙江的开设意向显著高于海南、江苏和天津。以上三个模块在新旧课标中均有对应的课程内容,故其省际差异具有可比性。究其原因,主要与高考政策有关。比如,浙江省的信息技术高考选考“算法与程序设计”,多数学校相应开设该模块,为新课标“算法初步”模块奠定了经验基础,因此,浙江省教师开设“算法初步”模块的意向最高,开设“网络基础”模块的意向较低,就在情理之中。相比海南、浙江和江苏,天津市信息技术课程不仅属于非高考科目,而且其学业水平考试为区级组织,只考核必修课程内容,过往调查已经发现这种安排严重影响了老课标(2003版课标)选修模块的开设[5],由此在面对新课标选修模块时,教师自然也对开设选修模块缺乏积极性。

二、以数字化工具赋能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与传统教学相比,混合式学习更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及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无论是线上的数字化学习,还是线下面对面的探究与合作学习,数字化工具凭借其便捷性、多样性、共享性和互动性的特点,能够在学生和学习小组开展自主探究与交流协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新课标提出,“要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这一过程正是核心素养形成的过程,主要原因有四个:一是运用数字化工具,学生将能更有效地处理生活中的海量数据,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凝练出有意义的知识并运用其指导学习生活,这其中培养了他们的“信息意识”;二是学生在运用数字化学习工具开展自主学习、协同工作与知识分享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三是学生根据任务需求,有针对性地运用数字化工具对数据进行采集、组织、计算与可视化表达,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数字化成果,这个过程锻炼了学生的“计算思维”;四是学生运用数字化工具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也正是他们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改善学习和便捷生活的活动过程,促进了学生“信息社会责任”素养的养成。
三、以学生为本,开展分层教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主动找到自身位置,应树立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方略,这样才能学到相应的知识。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要找好定位,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同时,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授课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清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有的学生对常用的信息技术已经非常熟悉,但对于专业性较强、枯燥无味的专业知识缺乏学习信心,因此,教师要针对这一现象,组织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正视模块差异,开展差异化的教师研修活动
        与老课标相比,新课标在课程内容和模块设置上均有全新设计,而且与老课标颁布时相比,现有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中出现了一批年龄、教龄偏高的教师,他们对新技术的适应能力较差,甚至没有从事过完整的项目开发设计,对新课标强调的项目选题、方案设计和实施等流程不熟悉,暂时难以适应部分模块的教学。因此,在新课标推行之际,有必要针对模块和教师年龄差异,开展差异化的教师研修活动。就接受培训的主体而言,对新任教师和工作年限较短的教师,要鼓励他们攻坚克难,作为新增模块内容的教学主力来培养和培训;就老教师而言,则要借助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既有知识储备,从最近发展区出发,侧重帮助他们理解新、老课标中有一定衔接关系的课程模块的异同,如“数据与计算”“信息系统与社会”“网络基础”“数据管理与分析”“算法初步”等与老课标关系紧密,可以重点做好此类模块的培训和教学工作,并为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经验支持。就组织培训的主体而言,需要根据新增模块所具有的前沿性、专业性、应用性等特点,进一步革新培训理念和培训方式。例如:建立一批示范学校作为培训基地,营造接地气、可模仿的培训环境;采用线上知识学习和线下研修相结合的混合研修方式,提高培训的覆盖范围和培训效率;设计涵盖理论知识学习、实践经验分享和体验式工作坊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培训内容,通过项目式学习将“理论知识—间接经验—直接经验”连成一体,让教师经历一个从分析、设计、制作、测试到评价的完整的作品制作过程,积累能够迁移应用的技术基础和项目教学能力。
五、搭建数字化学习平台
        信息技术学科对数字化学习平台的依赖性较大,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努力为学生搭建互动交流的数字化学习平台,满足学生在问题探索过程中的信息查找以及内容创建等需要。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科资源,创设开放自由并且包容度较高的网络环境。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信息技术学科的首要教育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项目式学习模式,学生能够实现自主的知识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实现学科素养的提升。对于教师来说,在项目式学习中发挥自身指导的作用,帮助学生完成问题探究以及项目建设,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宗彦新.新课标与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现状及改进建议分析[J].新课程(下),2019(08):137.
        [2]马建军.谈新课标高中英语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9):46-47.
        [3]林文军.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化设计思路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9(07):143.
        [4]庄韵.刍议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3(07):217.
        [5]刘卫东.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深度教学的基本特征[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1):138+140.
        作者简介:邓晶玲(1992,9-)女,汉,湖北宜昌,本科,中二,教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