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从心出发——基于目标的问题导向科学课堂教学价值及策略

发表时间:2021/3/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2期   作者:赵双双
[导读] 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也发生了变化
        赵双双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行知中学   邮编:314300
        摘要: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也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将不在仅仅局限在语数外上,他们也会接触科学、音乐等其他学科。然而,初中科学是一门注重实验的学科,它强调以及看重的是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它除了可以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外,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思维创造力。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初中科学教师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此要求下,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模式,让教学与时俱进,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分析基于目标的问题导向科学课堂构建,希望能够提出有效对策。
        关键词:因材施教;问题导向;科学课堂教学;价值及策略
        
        前言:初中科学的教学包含了生物、物理、化学以及天文知识,结合初初中生学习的特点,初中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贴近生活实际,以生活实际出发,引出科学的阐释。而基于支架式的教学方法中,教师需要能够指导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探索科学的奥秘。为此,笔者根据支架式教学方法的内容,在初中科学课堂实施中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一、设计课堂提问,培养学生探究兴趣
        “问题”一般是教师在实施教学任务,进行课堂教学中与学生达成教学互动的常见教学行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年轻又有活力,充满朝气蓬勃,对知识更是有着求知若渴的活动心理。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的互动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检查学习,判断和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学生形成进行思考问题、运用知识组织回答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发散思维,思维能够高速运转的应变能力。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节《新生命的诞生》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播放影片来进行课程的导入,在播放影片的时候先给学生简单介绍地球上出现原始生命体的状况,以及在恐龙时代中,恐龙的出现和灭绝的原因,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建构STEM科学课程,激发学生信息素养
        STEM课程包括工程,技术,数学和科学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主要的教学手段是以实践为主, 着重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会创建创新型的课程情境,并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在了解初中科学课程的基础上,将STEM课程与初中科学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建构STEM科学课程。
        以“伪全息3D投影制作”个案为例,用STEM 课程理念作为指引,用参与、探究、解释、详细说明和评价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参与方面:让学生参与一个有趣的游戏并从中感受3D的成像。探究阶段:根据教师的指示完成相关的作品,并且在制作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都是探索的一个过程。解释阶段:学生展示其作品,从选择作品,,结构等方面进行研究并解释为何呈现3D成像的原因,是从反射原理和棱锥公式等方面进行解释,。详细说明阶段:教师在给学生一定条件下,测算出该原理的一个重要公式:棱长=0.866×底长,并让同学思考讨论哪些方面的不足并进行改进。评价:评价活动是贯穿在整个探究活动中,能够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所在,找出相关的知识点加以解释,教师和学生一起合作,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自我的效能感。
三、创造学生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探索
        在支架的搭建好之后,教师需要以支架中的某一分支节点,作为情景之一,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情景,以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在支架的情景学习过程中,教师全程处于指导的角色,真正走入情景的是学生。在情景学习的环节中,激发学生独立探索,进行新旧知识的衔接是最为关键的。为此,教师在引导的方法中,需要与学生积极配合。
四、开发互联网资源,应用数字化实验
        在初中科学科目中,实验对整个教学过程有很大影响。如果要学习本课程的内容,必须充分理解实验方法和思想,并且必须具有一定的基础科学知识,但是我经过大量的调查和分析之后发现许多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还停留在基本概念的学习中,而并未真正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来。而数字化实验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能够将相关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其含义。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使他们渴望不断探索新知识并更加积极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迅速掌握要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例如,在传统的科学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单方面为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学生们机械性的接受知识、消化知识,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方法下,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往往比较薄弱,并且对知识的记忆都是短暂的。而在“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们会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和模式,在探究的过程里,学生们能够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有效地记忆和掌握知识点。
五、以问题为导向,设计探究性作业
        作业,是巩固知识的关键途径,通过课外作业,学生们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运用,解决更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科学教学的效果。在“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们要为学生们设计更加开放型、探索性的课外作业,在作业中提出相对应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课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完成作业。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课后探究性作业时,要结合低年段初中生的情况,不能将作业难度设计过大,从而影响了“问题导向”教学的效果。教师要想在初中科学的教学任务中成功地运用探究式教学,仅仅利用课堂上的实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相反的是,有可能会让学生对局限的实验教学产生依赖,不能很好地将科学知识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目标的“问题导向”科学教学,是新时代背景下诞生的一种教学形式,它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有很大帮助。作为初中科学教师,要在教学上紧跟时代,认真分析初中生的特点,为学生们设计“问题导向”性教学方案,努力提升学生们的能力与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树清,卢倩.指向科学思维培育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问题设计——以“液化”为例[J].物理教师,2020,41(8):43-45.
        [2]丁崴.探析初中科学问题情境教学有效性策略[J].读与写,2020,17(30):182.
        [3]陈海南.初中科学实验探究环节中的问题细化设计[J].教学与管理(初中版),2019,(9):62-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