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勇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天宝九年制学校642362
摘要:在新课改的不断推动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越来越重视起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并且逐渐重视起初中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愈发普遍。而在小组合作中,通过信息化教学的融入,不仅能够活跃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气氛、调动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带来更丰富的教学内容、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基于小组合作所构建的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模式展开全面、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
以往初中物理所采取的板书教学方式,会导致课堂气氛过于沉闷、初中生丧失学习动力等状况发生,既不能体现初中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无法保障教学效率,而在新课改的不断推动下,小组合作学习法得到了普遍、广泛运用,能够促使初中生通过小组之间交流、沟通,从而达成取长补短、查漏补缺的目标。而在小组合作中构建信息化教学,能够进一步提升小组合作的丰富性与趣味性,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核心因素。
1基于小组合作构建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
1.1以初中生为主体
在小组合作这一新兴学习方式的应用下,能够大力推行与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从而将初中生当作物理课程学习的关键与主体,对每一位初中生的成长与进步格外关注。同时,通过信息化教学的构建,促使初中生在小组中提升学习知识的自主性、积极性,并且能够初中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展开充分培养。
1.2提升初中生参与度
针对于小组合作而言,对初中物理课堂的对话与沟通有所强调,对初中生在小组中学习物理知识的自主参与性有所关注与尊重,促使每一位初中生都能够积极加入到小组合作当中[1]。另外,通过信息化教学的构建,能够确保小组合作只需要对物理知识的难点、重点展开针对性的探索与交流,可以将物理课堂的活跃性提高,并且将初中生参与物理课堂的兴趣激发。
2基于小组合作构建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策略
2.1激发初中生物理知识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之时,运用信息化教学法,能够不断强化物理课堂中的互动性、活跃性,激发初中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首先,各个小组与物理教师之间应该加强互动,确保小组中的每一位初中生都能够充分的调动起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并且完全的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促使物理课堂能够有效提升活跃度。其次,教师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为每个小组创设一些讨论活动,从而让小组中每一位初中生均可以对物理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例如:在《分子热运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初中生展示一个聚餐的视频,随后,向初中生提问:“餐桌上所有宾客都在对打开的茅台酒赞赏不已,那么酒香味是如何闻到的?”之后,将初中生划分为各个小组,要求其围绕此问题做出讨论,并且在讨论过后,每组派一名成员讲解小组内的看法,然后,教师整合初中生的答案,告知其物质是通过原子、分子组成的,任何物质的分子都在不断进行无规则运动,因此,是打开茅台酒盖子后,分子通过在空气中不断运动至宾客鼻下,从而闻到酒香味的。如此,不仅实现小组合作的高效开展,同时,能够实现信息化教学互动性的增添,确保物理教学活动的稳定开展,并且充分体现出教育的真实意义。
2.2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
同学之间能够对初中生物理知识的掌握、物理成绩的提升起到巨大的相互影响用途,可以将模范、榜样的作用以及鼓励、协助的作用充分加以发挥,对初中生个体的认知发展带来推动的作用。因此,物理教师必须要抓住这一点,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促使初中生能够学习小组成员的优点,通过取长补短、查漏补缺,从而共同提升物理成绩[2]。例如:在开展《磁场》一课的教学活动期间,为了能够让初中生对磁场的基础概念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信息技术,为初中生准备一道物理问题,并且将解答通过动画的形式,向初中生详细做出展示,促使初中生能够对磁场的基础概念有正确的掌握。随后,要求初中生以小组的形式,围绕着信息技术,通过探讨、交流,将相关的连接点找寻,并且将相关的知识节点构建,对磁场产生的来源、磁场的本质以及磁场力的作用等知识做出了解。通过此,能够促使初中生自主去学习物理知识,并且可以形成团结合作的意识,在与小组成员的沟通与交流中,不断开阔初中生的视野,并且不断积累物理知识,达成活跃物理课堂的目标,将物理教师的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物理学科目前越来越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应用,确保初中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能够充分得到体现,并且达成取长补短、查漏补缺的目标。而在小组合作中构建起信息化教学,不仅能够符合现代化教学的要求,同时,能够促使课堂氛围变得愈发活跃,带给初中生学习的动力与积极性,实现初中物理课程教学水平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褚珈宁.小组合作构建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模式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04.
[2]马步霄.初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与评价机制的研究[J].考试周刊,2020(20):125-126.